2012年5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
2012-01-2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国内玉米价格维持弱势,美国玉米价格大幅下跌
(一)玉米播种面积实现大幅增加,玉米供应偏紧局面或将缓解 美国农业部公布,截至6月4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72%,前一周为72%,去年同期为67%。美国玉米出苗率为97%,前一周为92%,去年同期为75%,5年均值为83%。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937年以来最高,作物播种顺利,生长状况良好,美国玉米价格承受较大压力。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76亿吨,将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产和价格回落预期下国际进口商放慢采购美国玉米,市场需求转向2012/13年度玉米,从目前较有利的形势来看,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玉米可能会在8月下旬就可以大面积收获,新陈衔接有利于减弱陈作玉米供应紧张的矛盾。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13年度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75.8万公顷,增幅达2.3%。6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正值3叶1心至7叶1心,生育期比常年同期略晚,由于土壤墒情适宜,幼苗长势总体正常。6月上旬东北地区多阵性降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25~50毫米,局部有60~100毫米。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结果,前期相对干旱的内蒙古东部、吉林西北部以及辽宁中北部地区等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预计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9750万吨,较2011年增加575万吨,增幅3.0%。
今年美国、中国等玉米主产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产量预期大幅提高,年度结转库存预期将显著提高。基于当前的情况,2011/12年度玉米供应偏紧的格局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二)农户玉米余粮基本售罄,霉变玉米影响逐渐为市场消化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6月6日,吉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已达84%左右,低于上年同期的89%;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进度达到90%左右,低于上年同期的93%。以当地玉米90%的商品量核算,2011年可用作商品的玉米量约为4500万吨,目前已销售3950万吨,吉林地区尚有300万吨左右玉米可销售,而黑龙江地区农户玉米则所剩无几。预计6~9月份当地用粮企业还要采购320~400万吨玉米,后期粮源将要依靠贸易商来补充。
5月份农户手中余粮的不断减少,多数地区贸易企呈零星收购态势,部分贸易商已经停止季节性收购。玉米仓储、利息、损耗等成本将不断提高,但销区饲养业效益尚未恢复,春节后南方饲料企业组织东北粮源的积极性明显减弱,东北玉米需求有限以及进口玉米将逐渐到货,导致市场主体购销谨慎。随着各地新麦陆续收割上市,南方饲料企业将逐渐使用新麦进行饲料生产,饲料小麦使用量仍将保持高位。预计进入7~8月份,东北玉米需求仍有望增加,后期玉米市场“总量有余而优质玉米结构性偏紧”的格局可能将继续存在。
截至6月7日,预计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玉米收购进度为85%,低于上年同期的90%;2011年山东、河北、河南3省玉米产量为5310万吨,同比增加240万吨,以当地玉米90%的商品量核算,2012年商品玉米量约4780万吨,目前已售4060万吨,后期农户可售数量预计720万吨。华北玉米供应仍相对充裕。多数企业库存正常,部分企业库存已满。
5月份,华北黄淮地区粮源仍然充足,河北等地玉米价格坚挺,贸易利润微薄,跨省贸易玉米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山东加工企业玉米库存维持20~30天,河北等地用粮企业库存达到3个月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霉变偏高的玉米仍有出货渠道,河北玉米贸易量未见下降,对于质量问题的不利影响不应过于悲观。在河北饲料企业调研时,主管配方技术人员介绍:“通过在霉变玉米中添加脱霉剂,可以基本消除霉变玉米对饲料生产的不利影响。对不超过4%的霉变率玉米,生产每吨饲料要增加25~40元钱的脱霉剂成本,如果霉变更高,则需要添加更多的脱霉剂来改善饲料品质。经过脱霉的玉米,可以用作饲料生产。另外,也可以采取物理方法直接取出玉米霉变胚芽的方法消除霉变影响。”此前在山东调研也了解到,采取湿法生产淀粉的企业,可以接受霉变粒在4%的玉米,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去除霉变玉米。深加工企业对后续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的结果证明,使用霉变超标玉米未对制成品的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市场反映,前期农户手中霉变偏高玉米已经率先销售,剩余的霉变玉米比例已经有所降低。玉米市场整体质量提升可能对当地玉米价格提供支撑。
(三)进口玉米即将集中到港,抑制销区玉米市场需求 6月初,蛇口新到一船进口美国玉米6.6万吨,拉开本轮进口玉米集中到港的序幕。监测显示,截至5月31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2326.3万蒲式耳,向中国出口检验量为803.6万蒲式耳(约20.4万吨)。5月上旬,中国进口玉米装船开始增加,5月中上旬的2周,每周分别有1船6~7万吨进口美国玉米装船起运;5月中下旬2周,每周有近20~30万吨进口玉米装船;最近4周的累计装船量达到65万吨左右。根据船期推算,预计在6月至7月中旬运抵中国港口,预计本批次进口的美国玉米主要为饲料企业进口货源。
进口玉米集中到港,对广东港口库存以及本就疲软的国内玉米带来较大压力,导致饲料企业普遍压缩库存,港口出货缓慢,玉米价格持续下跌。预计这种进口压力的影响将持续到7月份之后。
目前,美国7月船期2号黄玉米FOB报价265美元/吨,对中国港口CNF报价为311美元/吨,到港完税价为2319元/吨,比深圳蛇口港优质东北玉米成交报价低161元/吨左右。
(四)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弱势,需求疲软致价格难以上涨 5月份,国内玉米市场未能如前期预测出现集中补库行情,一方面,饲料养殖企业普遍亏损,下游需求难以提振,企业纷纷压缩库存;另一方面进口玉米即将到港,市场炒作进口冲击,并压低港口玉米价格。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价格疲软,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下滑,但整体上各地玉米价格回调幅度有限。截至4月底,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干粮价格为2260元/吨,较5月初下跌2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270元/吨,较5月初上涨20元/吨,松原地区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为2250元/吨,较5月初持平,榆树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260元/吨,较5月初上涨40元/吨,公主岭地区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280元/吨,较4月初持平,四平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300元/吨,较5月初持平;辽宁沈阳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为2340元/吨,较5月初持平。
5月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维持4月份震荡调整的局面。农户售粮积极,玉米跨省贸易数量充足,玉米价格小幅波动。截至5月底,山东滨州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厂价格为2350~2360元/吨,较5月初持平;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厂价格为2420~2430元/吨,与5月初持平。石家庄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入厂价格为2300~2320元/吨,与5月初持平;秦皇岛地区加工企业入厂价格为2330元/吨,较5月初下跌20元/吨。
(五)生猪市场出现触底反弹迹象,或将提振后期玉米市场需求 6月份初,尽管江西、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区生猪价格仍有小幅下降,但河北、河南以及东北等地区生猪价格出现止跌反弹迹象。6月中旬,南方销区生猪价格也开始小幅上涨。生猪价格上涨的地区越来越多,目前已从个别地区上涨转化为普遍性上涨,国内生猪市场已经进入全面回暖局面。预计生猪市场回暖将对玉米市场带来有力提振。
目前,国内生猪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猪粮比价连续7周低于6∶1,政策性收储并未对猪市产生较大拉动,市场各方急盼恢复性上涨。但是市场认为,短期内生猪价格反弹步伐可能不会太快,主要原因在于进入夏季,猪肉消费季节性下滑,加上今年食品安全频发,影响猪肉消费,猪肉市场整体需求低迷,对生猪市场抑制作用较大。生猪市场低迷已经开始损及饲料需求,各地饲料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蛋禽饲料、猪饲料和反刍饲料产量环比分别下降5.6%、3.8%和3.7%。这使得南方饲料养殖企业采购玉米积极性降低,库存偏低,玉米市场整体呈现疲软态势。因此,一旦生猪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将对玉米市场带来较大支撑,且前期用粮企业库存较低也将给玉米市场带来更多支撑。
(六)美国新季玉米长势良好,玉米期货价格大幅回落 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75年来最高水平,产区整体天气良好,墒情基本适宜,代表旧作玉米的7月份合约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创记录的播种进度以及非常好的生长情况增加了美国玉米出口减慢的可能性,因为国际买家都在等待他们的采购时机。产量预期良好引发基金大幅抛盘,CBOT玉米期货价格持续走低。市场认为在目前新季玉米良好生长以及基于未来天气田间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这个价差处于相对偏低的位置,预示短期内可能代表旧作玉米的7月份合约还会出现逢低买盘。同时,2012/13年单产水平从之前的每英亩164蒲式耳上调至每英亩166蒲式耳,美国农业部在6月份报告中仍然维持这一水平,由于上两个年度的玉米单产平均值只有每英亩150蒲式耳,市场认为预期似乎过于乐观。
二、国内小麦价格小幅回落,国际小麦价格大幅震荡
(一)饲料企业小麦需求稳定 5月份,饲料企业的小麦需求稳定,小麦替代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5月中旬起市场开始担心新麦的品质,饲料企业增加采购小麦。在当前的玉米小麦价差下,小麦替代的成本优势明显。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小幅回落,玉米价格稳中有升,玉米小麦价差稳中有升。5月底,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玉米小麦价差分别为 160元/吨、118元/吨和 196元/吨,分别较4月底提高43元/吨、27元/吨和31元/吨。广东地区小麦价格持续升高,玉米价格平稳回落,玉米小麦价差缩小,5月底玉米小麦价差为105元/吨,较4月底下降42元/吨。
(二)主产区小麦价格小幅回落 5月份,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小幅回落。4月份的政策刺激因素对小麦市场价格的推升作用已经减弱。5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二等以上小麦进厂价2190元/吨,较4月底回落3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2190元/吨,与4月底基本持平;山东济南地区进厂价2190元/吨,较4月底下调1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2180元/吨,较4月底下调1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红小麦进厂价2280元/吨,白小麦进厂价2180元/吨,均与4月底基本持平;安徽宿州地区进厂价2160元/吨,较4月初下调10 元/吨。
(三)新小麦价格处于季节性低谷,后期看托市启动情况 6月份,华北黄淮地区小麦将陆续收获。新麦上市量将逐渐增加,陈麦出库速度也在加快,预计陈麦价格将在新麦上市供给增加的压力下偏弱运行。短期内新麦价格将处于季节性低谷,第一,今年新麦品质普遍不及去年,江苏、安徽和豫南地区小麦价格被整体拉低,形成价格洼地。第二,小麦价格仍在承受国家调控压力,收购主体在去年普遍亏损的压力下,存在观望情绪。预计华北新产小麦上市后,市场规模收购将全面展开。部分地区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小麦托市收购预案有望在部分地区启动。如果小麦托市收购启动,将托升小麦市场价格。
三、国内大豆价格稳中有降,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一)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价格稳定,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小幅下跌 5月份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油厂压榨进口大豆再次出现亏损,但受国产大豆供应量减少的影响,东北地区收购价格呈现整体稳定态势,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小幅回落。 监测显示,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4100~4160元/吨,与4月份基本持平。由于国内豆油和豆粕价格大幅下跌,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压榨再次出现亏损局面,大部分油厂停止收购大豆。目前东北大豆收购主要是以贸易商收购食用大豆为主,收购量保持较低水平。
5月底沿海港口进口大豆分销报价集中于4200~4250元/吨,较4月底下降50~100元/吨,低于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国内外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油厂压榨进口大豆再次出现亏损,厂商购买进口大豆积极性降低是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二)5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进口成本继续提高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28万吨,较4月份的488万吨增加4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56万吨增加72万吨;虽然5月份大豆进口量连续3个月增加,但是低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先前预测的570万吨和商务部预报的649万吨,主要原因是部分船期延迟至6月份。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581.6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约4380元/吨,较4月进口均价553.1美元/吨上涨28.5美元/吨,连续第3个月上涨。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34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941万吨增加402万吨,增幅高达20.7%。2011/12年度前8个月(去年10月至今年5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836万吨,较上年度同期的3405万吨增加431万吨,增幅为12.7%。
(三)预计6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将会超过600万吨 根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在590万吨左右,较5月份的528万吨增加62万吨,连续第4个月增加,但由于部分5月到港的船期延迟到本月到港,实际到港量将超过600万吨。商务部预报6月份到港进口大豆数量将达到656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6月份辽宁地区到港进口大豆9船约54万吨,河北及天津地区到港11船约66万吨,山东地区到港25船半约153万吨,江苏地区到港22船半约137万吨,上海地区到港1船约6万吨,浙江地区到港2船约12万吨,福建地区到港8船约48万吨,广东地区到港11船约66万吨,广西地区到港8船约48万吨。
尽管5月份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下跌,但受1~4月份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6月份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仍将会继续提高,预计平均到港价格超过590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达到4450元/吨。预计6月份沿海地区油厂开工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进口大豆到港量大幅增加,月底进口大豆库存量将回升至600万吨左右。
(四)5月份美盘大豆期价大幅下跌,现货价格回落 5月份国际市场大豆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欧债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系统性风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是主要原因。
5月份国际市场大豆现货价格跟盘下跌。监测显示,5月31日,7月船期的美国大豆到我国口岸C&F报价为566美元/吨,较4月底的630美元/吨大幅下跌64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4270元/吨左右;7月船期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对我国的C&F报价分别为571美元/吨和563美元/吨,较4月底分别下跌65美元/吨和64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分别为4300元/吨和4250元/吨。
(五)预计6月份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将呈现震荡走势 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在经过持续一个月的下跌之后,6月上旬出现明显反弹,但外强内弱的格局较为突出。本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全球大豆供应偏紧,以及近期美国中西部大豆产区降雨相对较少是价格反弹主要原因。但从全球经济增长十分缓慢、原油价格上涨乏力、希腊大选和欧债危机仍存在不确定性方面考虑,6月份国际市场油脂油料难以继续上涨,全月呈现震荡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近期国家加大了临时存储大豆拍卖力度,由此前的两周拍卖一次改为每周拍卖,每次拍卖量由30万吨增加至60万吨,但成交量依然保持较低水平。6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大幅增加、国产大豆拍卖持续进行,国内大豆供应将继续保持充裕局面,大豆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监测显示,虽然6月上旬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涨幅达到7%,但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和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并未明显上涨,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低于到港成本,预计短期内这一局面仍然不会发生改变。
5月份国内豆粕价格大幅下跌,但成交量并未明显增加,饲料养殖企业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增强是主要原因。进入6月份后,国内豆粕期货价格止跌反弹,但现货价格并未明显上涨,预计6月份豆粕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沿海地区油厂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豆粕供应量将继续增加,国内豆粕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二是禽畜养殖效益持续下降。监测显示,国内猪粮比价已连续20周下降,生猪和禽类养殖近期都呈现亏损的局面,这将会制约豆粕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对豆粕价格上涨形成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