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更年期高血压验案四则
2012-01-26刘梓平
刘梓平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512200)
妇女更年期高血压一般是由体内雌激素下降后引起的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一种症状表现,临床可从以下几个证型辨证治疗。
育阴潜阳降压
患者,女,50岁,2006年10月12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半年余。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耳鸣,血压160/104mmHg,被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服卡托普利、心痛定等药物,血压一直在156~168/108~116mmHg。遂改求中医治疗。刻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血压166/110mmHg。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证属肾阴亏虚,肝阳上亢。治宜滋阴补肾,育阴潜阳。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黄24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生龟甲30g,生牡蛎30g,糯稻根12g,枸杞子10g,石决明24g。10剂,每日1剂。二诊时眩晕、耳鸣、失眠症状明显减轻,潮热盗汗基本消失,血压142/92mmHg。上方稍作加减,连服70余剂,诸症悉除,血压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服降压药,血压在正常范围。
按:肾阴为人身阴液之根本,具有濡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充养脑髓、骨骼,并制约阳亢之功。本例患者年岁渐大,肾阴亏虚,脑髓、官窍、骨骼失养,且由于肾阴不足而导致了阳亢之证。用六味地黄汤育阴加潜阳之石决明、牡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交通心肾降压
患者,女,48岁,2007年6月16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半年余,常服复方降压片、尼群地平片以维持血压,但头晕目眩常发,近半月来头晕目眩加重。刻诊:心烦不寐,心悸怔忡,口干咽燥,潮热汗出,头晕耳鸣,腰痛,舌红,脉细数。血压162/100mmHg。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证属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治宜交通心肾,滋水济火。方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g,肉桂粉(冲服)0.2g,阿胶(烊化)12g,白芍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酸枣仁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丹参12g,茯神12g,百合10g,夜交藤12g。每日1剂,服药10剂后精神好转,眩晕减轻,睡眠较佳。上方稍作加减,前后服药30余剂,血压降至140~130/84~90mmHg,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系由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出现的心肾阴虚之证,初治以西药降压,虽血压稍降,但眩晕眠差改善不甚明显,盖心肾阴虚之本未顾及也,心肾阴虚,水火失济则血压升高,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交通心肾,使其水火相济,血压自当下降,诸症悉除。
健脾温肾降压
患者,女,49岁,1998年12月13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近1年,经常服心痛定、复方罗布麻片以维持血压。近段时间眩晕频作。刻诊:自觉畏寒肢冷,腰以下冷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舌质淡白,脉沉细。血压180/100mmHg。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方选二仙汤加减:仙茅12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鹿角胶12g,肉苁蓉10g,菟丝子12g,女贞子12g。每日1剂。服药10剂后眩晕明显减轻,血压下降。上方稍作加减,服药60余剂,血压降至正常,诸症悉除。随访2年,血压正常。
按:二仙汤来源于《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属上海曙光医院方。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高血压,本例用二仙汤加减以温肾健脾,助阳扶元,燮理阴阳,以达降压之目的。
疏肝解郁降压
患者,女,51岁,1997年7月23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退休后出现忧思多虑,血压140~160/96~112mmHg,常服心痛定、复方丹参片等药,但血压一直未降至正常。于是改服中药龙胆泻肝汤,亦无明显效果。刻诊:症见失眠头晕,心悸胆怯,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辨证为肝气郁结化火,治宜滋肾养肝,疏肝解郁。方用:白芍10g,柴胡10g,当归10g,黄连10g,茯苓12g,熟地黄24g,牡丹皮12g,合欢皮12g,素馨花12g,旱莲草12g,酸枣仁12g。每日1剂。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血压降至144/94mmHg,上方稍作加减,前后服药30余剂,血压降至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伤阴,肝肾同源,治疗自当滋肾养肝,疏肝解郁。药虽平淡,且无降压熄风之药,而血压能恢复正常,此乃药证相合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