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内功稳增长保效益
2012-01-26本刊评论员
□ 本刊评论员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我国经济步入增速下行通道。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经营形势相当严峻,油品、化工产品的需求增幅下降,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整个行业出现了增速和效益双下滑的局面。中国石化也不例外,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了30%以上。面对严峻挑战,集团公司8月初召开领导干部座谈会,提出了立足长远抓当前,强基固本练内功,千方百计稳增长保效益的要求。
面对严峻形势,稳增长保效益已成为下半年的突出任务。现在各企业都在大力开展优化经营、挖潜增效活动。中国石化作为国企排头兵,既要有效应对目前危机保证效益,更要为建设世界一流蓄势聚力,傅成玉董事长强调要“立足长远抓当前,强基固本练内功”,其主旨正在于此。如果偏离了这个宗旨,拆东墙补西墙,急功近利式的挖潜增效,只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挖潜增效的措施有千条万条,最核心的一条是要练内功,提升内在实力。所以,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在短期措施上,而要把着力点放在练内功上。只要内功练好了,内在实力增强了,效益就自然上来了。
练内功就是要眼睛向内,通过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来提高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为此,必须迅速转变发展观念,由过去粗放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细提质的内涵式发展,把发展的目标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必须尽快改变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扩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发展习惯,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到追求质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经受住经济危机的考验,确保效益和发展两不误。
管理是必须不断锤炼的基本功。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取决于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高低,中国石化在《财富》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但“大而不强”十分明显,在管理上与世界一流能源巨头差距较大。上半年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大幅下滑,也表明我们急需在提升管理上下工夫。集团公司党组最近着力推出镇海炼化和李安喜两个先进典型,就是要推动各企业苦练管理内功,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目前挑战。面对当前稳增长保效益的压力,当务之急是要推进精细管理,把各项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到位。镇海炼化和李安喜是中国石化在管理上的标杆和旗帜,镇海炼化以管理严谨规范精细著称,李安喜则以敢抓善管闻名。各企业要认真对标这两大标杆,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苦练管理基本功。
结构调整是必须练好的决胜之功。对于当今能源企业,丰富的资源、高端化的产品和绿色低碳的生产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反映的正是一个企业的内在实力。与国际能源巨头相比,中国石化上游资源少,主要生产通用的中低端产品,绿色低碳生产优势不突出,业务竞争力不强,这是进军世界一流的制约因素之一。加快战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建设世界一流公司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集团公司在结构调整上已经作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如加大海外资源获取力度,加快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煤化工、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各单位应加快落实这些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石化向高端化、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
创新是必须苦练的核心内功。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流的企业必须具有引领潮流的超强创新力。从科技、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创新来看,中国石化的创新能力在国内无疑处于领先地位,但放眼世界,中国石化在许多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行业跟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超越,是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必修课。为此,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尽快提高科技创新力;不断深化改革,破除影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扩大开放,大胆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在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共赢中迅速提高创新能力。
功到自然成。经营企业和练功夫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只有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地练好内功,内在实力才会进一步提升。只要有了实力,即使市场形势再严峻,我们也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