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集约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机理分析与应用
2012-01-26吴业东
吴业东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完成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浙江省农业集约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农业集约化与信息化发展的逻辑关系、现阶段农业集约化与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两者协调发展的要求。
1 协调发展的机理
1.1 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笼统的、动态的概念,不同历史阶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界定不同,现阶段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构想以及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部署,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无疑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标准,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品流通的市场化、组织形式产业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和设施化,土地日趋集中,农转非人口大幅增长,农村城镇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在对浙江省农业集约化经营现状调查中证实,凡农业集约化组织数量多且规模大的地区其农村城镇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显著减少,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员明显增多,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1.2 农业集约化发展对农业信息化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农业集约化组织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对农业信息化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在对浙江省农业集约化组织调查中发现,目前,农业龙头企业的集约化程度最高,其次为种植大户,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利用较好的也正是这两类集约化组织。浙江省农业合作组织的数量庞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保障,集约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1.3 农业信息化发展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保障条件之一
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打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由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生产转型为市场化的农业生产,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由保障型转变为经营型。农业集约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利用方面的竞争。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农业生产环境因子的观测、收集、分析与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智能化农业设施在生产上的应用等。在对浙江省农业集约化组织调查中证实,集约化程度越高的组织,对农业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大,每年投入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也越大。浙江省20%左右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并且配备了专职的网站维护技术员和相应的信息采集人员,而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业合作组织中建设独立门户网站的合作社很少,不到1%。
1.4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农业集约化经营具有推动作用
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业集约化经营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各类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在农业集约化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以数字化的形式快速、准确、及时、有效的相互传递和反馈,可以有效提高集约化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使集约化组织内各成员之间保持生产经营理念的统一化和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同时,通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有效传递,加强了组织间的联合,促进了集约化组织向更大规模发展,因此,农业信息化可有效推动农业集约化组织向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目前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同时,出现了不同地区间的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产生了很好的集聚效应,这都应归功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 发展的瓶颈
2.1 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瓶颈
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内涵及其丰富,具体可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化、电气化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但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发展是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同途径,只是农业集约化组织模式不尽相同而已。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基本生产资源的分布、配置和质量各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国集约化组织模式也必将是多样化的。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多山,自然环境条件多变,农业基本生产资源相对缺乏且较分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浙江省把农业产业化、智能化和设施化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这几方面的发展已位居全国前列,但要保持优势和继续发展,培养和扶持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农业集约化组织则是必要的前提之一。
2.2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农业信息化建设包含3方面内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发布;农业信息资源的应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和渠道的普及虽已跨入世界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但地区间差异较大。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已位居全国前列。但以上成果多体现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发布等方面存在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不高现象,同时,农业信息化服务主体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因素制约着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
3.1 创新农业集约化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管理。鉴于浙江省地理环境特点和农业基本生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浙江省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路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智能化和设施化,而实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则存在一定困难。鉴于此,浙江省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组织重点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前者可以引领农业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而后者则可以克服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分散难于实施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弊端,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成员间的相互约束与相互合作,实现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形式上的分散而实质上的集聚,间接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作者认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浙江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目前,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从实际运作效果上看,农业龙头企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农业合作组织,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农业合作组织还存于松散的、缺乏法律和法规保障和约束的组织状态下,组织成员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应从根本上改革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问题,并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明确集约化组织各成员间的行为规范和利益分配方案,有效提高农业合作组织的集约化程度。
3.2 加强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在进行浙江省农业集约化经营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浙江省农业各行业协会的建设规模和所起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各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没有起到连接同行业各农业集约化组织的作用、没有构建行业内统一的信息平台、没有引导和协助各集约化组织构建和培育统一的供求市场、没有起到协调行业内各集约化组织生产与经营形成聚群优势的作用等。建议政府在扶持和培育农业合作组织的同时,鼓励和协助行业内各集约化组织自主建立行业协会,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扶持性和保障性政策,指导和协助行业协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明确其法律地位和与各集约化组织间的关系,完善其运行机制,形成以国内和国际大市场为目标的、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集群和集聚优势,构建大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3.3 重新定位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主体
目前,在评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价,重点是在整个农村的覆盖率和所有农业从业人员对其的使用率;在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则侧重于由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的面向整个农村以及所有农业产业的各类网站;在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方面,重点是评价所有农业从业人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状况。但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各类农业集约化组织,而针对这些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指标体系却是缺失的,随着农业集约化组织集约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将进一提高,同时组织内各成员信息来源的渠道也将向组织内部转移,因此,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的目标应在覆盖全体农村和农民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对各类农业集约化组织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依托各类集约化组织与内部各成员间的信息化有效传递,以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已位居全国前列,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极其丰富,标志性的有“农技110”、“电话语音信息服务”、“兰溪农民之家”、“浦江信息协会”和“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当前,浙江省农业集约化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庞大,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下一步浙江省政府如能在普及全省“三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各集约化组织给予信息化建设方面特殊服务和重点扶持,将会极大促进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3.4 政府与行业协会分工协作构建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
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数量已经达到31 108家,类型有政府主导类、综合门户类、行业垂直类、电子商务类等,内容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 (据2009年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但在对浙江省农业信息化调查中发现,这些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不是很理想,浙江省各农业集约化组织仅有不到20%的信息来源于各类网站,其原因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外,主要是缺少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实用性的行业内垂直型网站,也就是专业化网站,即使有也远没有形成行业内所有成员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局面。建议各级政府在建设和完善各级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各类公共资源库的同时,大力扶持农业行业协会建设垂直型的专业化服务平台,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激励,使行业内各类集约化组织积极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逐步建设成使各集约化组织共同依赖和拥有的、具有很强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当服务平台具有一定影响力后,则可以过渡为由行业协会主导或某集约化组织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1] 朱莹.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发展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12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