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及问题探析
2012-01-26乔永平
乔永平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南京 210037)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是由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评价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为了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多方尝试。为此,笔者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查,以期找出一条适合发展的考核途径。
(一)考核形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基本上采用书面问答法,基本上都是笔试,具体形式又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考试有闭卷、开卷、开卷+闭卷等不同的形式,试卷中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具体题型会因开卷、闭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改革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加大理论应用的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的分量。
考查一般采用开卷形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就所学课程的内容指定或自选题目写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也有采用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
目前,有的学校还有一页纸开卷考核的形式,即允许学生带一页写有重要知识点的纸进考场,作为一种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新形式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许多学校还将口试、论文+答辩、优秀学生免试等作为补充形式。如清华大学1999年就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采取“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的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华东师范大学鼓励学生发表与课程相关的论文,发表论文就可以免考,分数由任课教师对文章评估确定[3]。
(二)成绩评定
目前,在各高校“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基本被取消,平时成绩的比重在逐渐增加。绝大多数学校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40%,期终占总分的60%~70%。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主要是课堂讨论发言、作业、笔记、出勤率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大使命在于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与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认知,来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考核方式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其考核目标界定是否准确,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作为首要的考核目标。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高层次能力目标体现得不够充分,学生学习兴趣等情感目标尚未纳入考核目标体系[4]。
(二)考核内容不合理
虽然各高校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但目前的考核内容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命题,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要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强调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核,导致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形式单调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仍以闭卷考试为主,其他考核形式运用较少。虽然开卷考试有其自身的优势,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其自由度大,给教师考评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考评中主观成份增加,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还容易出现抄书或网上下载等抄袭现象。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所答题,不能携带任何与考试有关的材料,完全依靠平时积累来答题。这种考试形式虽然有许多不足,但是考评一般比较规范、准确,而且操作比较方便、评价省时便利,所以仍被大多数高校所采用。
(四)考核评价不够科学和公正
目前各高校的考核评价仍以教师为考评主体,学生不能参与,缺乏相应的透明度。这种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难免会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特别是平时成绩的计算不够科学和公正,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调研我们看到,虽然各高校已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但在考核上仍以学生的作业、出勤、讨论发言为依据。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次课都能考核学生出勤情况,也不可能每次课都布置作业、课上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所以,这就容易造成成绩评定的不公正。
(五)考核功能导向有偏差
考试具有独特的教育和管理功能,作为“指挥棒”的考核方式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考核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加剧了考试的功利化倾向,使得学生对考试分数尤为关注。不仅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想作弊,就连平时学习刻苦、在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考试也想作弊,严重影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科学界定考核目标,由“理论型”“知识型”向“创新型”目标转变
要科学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目标,就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纯粹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它比其他课程更强调对受教育者高尚品质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开发。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目标也要与此相适应,要由“理论型”“知识型”目标向“创新型”目标转变,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考核目标[5]。
(二)构建合理的考核内容体系,体现“知”“信”“行”的合一
为适应考核目标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内容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内容,更多的还是局限于知识点的考核,从而偏离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考核目标。因而要重新构建一个符合创新型考核目标要求的考核内容体系,即“知”“信”“行”合一的考核内容体系。“知”是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信”是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行”是指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能力[6]。其中“知”是前提,“信”是关键,“行”是目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会和把握是难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的,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可能形成丰富的联想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虽然有多种形式,但是仍以静态的一次性终结考核形式为主,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认真参与学习,只要临考前“抱抱佛脚”,考试过关就行[7],不利于将考核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而要改变以往考试中的不足,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考核形式组合的方式,给出闭卷、一页纸开卷、论文+答辩、调查报告、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选择。
(四)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教学全程式考核
要改变过去过分注重期末考试的做法,增加对其他教学环节的考核,形成教学全程式考核,扭转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局面,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全程式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
1.课堂学习情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参与情况等,都可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分。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应试式的学的状况,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2.实践教学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应以学习体会、考察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计入总分。
3.课后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选择一些既有理论性又具有现实性的课题,要求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质疑答辩,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价给小组打分。
4.期末考试情况
试卷考试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其观察和思考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少考或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可以采取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开卷+闭卷考试等不同的形式。
(五)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考评方法
在教学全程式考核过程中,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方法由教师所在系(教研室)统一制定,开学初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公开宣布,同时改变以往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使学生成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之一,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作业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的不公正性。
成绩的评定要改变以百分制为主的评定方法,可以实行等级评分法,淡化考核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在成绩评定中,引入创新能力的考核,给有创新和独到见解的学生加分,扭转考核结果的功利化倾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的目标。
[1]魏玉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及形式的分析与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1):79-82.
[2]刘美珣,程建国,赵准.清华大学改革“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考核方式的实践及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0(1):64-68.
[3]王晓刚.关于河南省高校“两课”考试方法的调查研究[J].华北水利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4):57-59.
[4]刘燕.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1):70-72.
[5]王京跃.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效率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57-60.
[6]杨成平.高校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改革构想[J].湖南社会科学,2005(6):140-142.
[7]刘义兰,鲁才红,薛晶,等.“护理教育学”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20(13):58-59.
[8]苏星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