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2012-01-26颜昭君
颜昭君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动物防疫站,常熟 215500)
正确免疫接种是我国控制重大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种是否获得成功,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等多种因素。因此,确保免疫质量成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免疫抗体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免疫抗体监测,才能确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时间,选择优质的疫苗,准确的免疫剂量,确保免疫质量。
1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建立一个以区域监控为主,规模饲养与社会散养并重,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的动物疫病的监测网络体系。按定点监测、常规监测、集中监测和应急监测4个层次搞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定点监测是根据本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各自在本区域内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持续监测。常规监测主要针对规模场、散养户等生产环节,每月随机采样监测。集中监测主要针对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对种畜禽场、规模场、散养户、交易市场、屠宰场等进行采样监测,评估免疫效果。应急监测主要针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及时组织监测,评估疫情范围和畜禽的免疫保护水平,为组织疫情扑灭工作提供依据。在完成省、市动物疫控中心下达任务的前提下,自行制定并开展本区域内的监测工作。不管是哪种监测,都要备案存档。
2 做好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要搞好免疫监测工作,就要先搞好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已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一项主要工作,越来越被各级政府重视,实验室工作包括动物疫病监测、诊断、评估、疫病净化等等,为动物疫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硬件上,必须达到省级主管部门关于县级兽医实验室达标的要求,建立实验室环境控制设施、完成老化仪器设备的更新等实验室硬件问题,改善实验室的条件。软件上,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加快档案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市培训,每年进行全省盲样比对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固定检验人员工作,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
3 积极争取全方位支持,提高免疫监测水平
(1)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免疫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争取财政性投入,保证本地区的监测正常开展;(2)可以采用交叉互检的方法,找出对方在免疫监测和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好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提高免疫监测质量和水平。(3)疫控部门与本地区的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协作,有效解决“拒检户”问题,同违反《动物防疫法》行为作斗争。
4 做好跟踪监测,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提供免疫指导
跟踪监测包含疫苗跟踪监测和抗体抽检不合格户的跟踪监测2方面。畜禽抗体跟踪监测,就是选定一定数量畜禽群体,对一个畜群或者禽群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并使用同一厂家的疫苗进行免疫,在动物免疫之前和免疫后定期采血,通过血清学方法监测动物体内免疫抗体的消长情况。免疫抗体跟踪监测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有很重要的意义:(1)通过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来了解畜禽体内不同时期免疫抗体的产生和消亡情况,从中找出免疫抗体可以持续的最长有效期限,从而客观分析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把握最佳免疫时间,最终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2)通过应用同一免疫程序,对不疫苗厂家免疫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筛选出优质的疫苗,为疫苗的选购提供科学依据;(3)采用优质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能够更好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4)按抗体情况发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预警预报,有针对性地科学防疫。
对于免疫监测不合格的畜禽群,进行加强免疫后,还要对此免疫抗体进行监测。工作中要注意分析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原因,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使畜禽群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5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开展免疫监测
近2年,畜牧业生产方式迅速转变,规模化养殖场比重增加。免疫监测工作也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向规模饲养场和种畜禽场倾斜。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本地区的免疫监测计划,加强规模场的监测,对重大动物疫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规模饲养户可适当提高监测的频次和数量,注重常规监测;散养户由于饲养量少,不同日龄畜禽混养,采样难度大,可以采取春秋防后集中监测的方法。
要求在抽检过程中要做到随机抽样,这样才能使样本具有充分代表性,同时使被研究的各个个体都有被抽取的机会,这样做才能客观地反应免疫抗体的实际状况。
做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免疫抗体监测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作用,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养殖氛围,促进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