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2012-01-26刘国辉冯少仁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尾征脑膜瘤颅骨

刘国辉 冯少仁 傅 蓉

1.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CT室,江西新余 338025;2.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新余 338025

脑膜瘤颅外侵及较为少见,临床有因术前诊断不明确而导致误诊误治甚至术中死亡等严重后果的报道[1]。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间发现的脑膜瘤颅外侵及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资料齐全。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现将其CT、MRI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1996~2006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 9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2.5岁。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成像方法和检查技术

采用飞利浦公司PICKERHeliCATflash螺旋CT机和GE Maxplus0.5T超导磁共振装置。头颅CT平扫,采用横轴位,矩阵512×512,层距8mm,层厚 8mm,增强扫描使用优维显(300mgL/mL)100mL,高压注射器注射。MRI平扫,采用头颅线圈,应用自旋回波 T1WI、T2WI、P(D)WI序列,行横、冠、矢状面扫描;扫描参数 :T1WI:TR/TE=400ms/20ms,T2WI:TR/TE=2300ms/100ms,激励 2~4 次,矩阵 160×256,FOV22,层厚 7mm,层间距 2mm。 所有病例均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扫描层面与平扫一致。

图1 轴位CT示:顶枕部颅外新月形软组织肿块,颅骨增生、破坏

图2 轴位MRI平扫T1WI示:颅内外新月形软组织肿块,颅骨增生、破坏

图3 矢状位MRI增强扫描示:颅内外肿块和受侵颅骨均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受侵颅骨强化

图4 组织学:上述病例,合体细胞型:瘤细胞丰富,排列紧密,呈巢状,细胞大小不一,未见病理核分裂

1.3 肿瘤观察指标

①肿瘤形态:分为结节状、新月形、扁平状;②强化均匀度: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③脑膜“尾”征:根据MRI表现,分为有或无脑膜“尾”征;④瘤周水肿:分为有或无瘤周水肿;⑤瘤-脑组织界面:分为界面清楚组和界面不清楚组。

2 结果

2.1 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见表1)

2.2 CT、MRI表现

①CT表现:本组病例均见颅骨增生、破坏(图1);颅内外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肿瘤形态为结节状、新月状,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受侵颅骨强化。②MRI表现:颅内外均显示肿块,呈结节状、新月状或扁平状;平扫为等、低信号(图2);增强扫描呈均匀、不均匀强化,均见脑膜尾征(图3)。

2.3 组织形态

纤维细胞型以纤维母细胞成分为主,细胞呈梭形,可见胶原玻璃样变。合体细胞型中瘤细胞丰富,呈巢状,未见核分裂(图4)。过渡细胞型内类合体细胞与纤维母细胞相互交错,形成旋涡状结构。血管瘤型组织内间质血管丰富,形成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其间可见大量脑膜瘤细胞。砂粒体型在肿瘤细胞间见钙化。

表1 11例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表2 11例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有关脑膜瘤CT、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脑膜瘤颅外侵及文献报道较少,其机制可能为:肿瘤可能先引起颅骨增生、破坏。根据有关文献,脑膜瘤引起的颅骨增生、破坏常伴随新生血管的形成、扩展[2];正常头皮血管可部分或全部通过颅盖骨与颅内血管相连。所以,肿瘤血管与头皮血管相(连数量增加,将进一步增加位于颅骨侧的肿瘤血供。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瘤细胞分裂加快并可能沿着血管周围间隙延伸至颅外,形成颅外肿块。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①瘤周水肿:关于瘤周水肿的学说很多且观点不一。Inamura研究了35例脑膜瘤的瘤周水肿,认为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所在的部位、血供和病理类型有关。从表1可知,本组结果瘤周水肿明显者多为合体细胞型,而血管瘤型脑膜瘤水肿不明显,可能与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有关。②肿瘤形态和瘤-脑组织界面:根据文献报道[3],肿瘤呈结节状生长、边界不清楚,多考虑恶性脑膜瘤,本组11例肿瘤形态呈结节状有7例,瘤-脑组织界面不清楚有3例,病理学观察未见恶性肿瘤的征象,与文献报道不符。因此,关于脑膜瘤颅外侵及与恶性脑膜瘤的联系和区别有待进一步研究。③颅骨增生、破坏:脑膜瘤引起颅骨增生的机理报道很多,至今仍有异议,Pieper[4]认为,绝大多数伴骨质增生的脑膜瘤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骨侵犯,至于脑膜瘤引起的颅骨骨质破坏一般认为是肿瘤的浸润引起。本组受侵的颅骨均见肿瘤细胞,因此,笔者支持后者的观点。④肿瘤强化:本组11例脑膜瘤的增强扫描中,血管瘤型强化最明显且不均匀,纤维细胞型强化相对较轻。病理证实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瘤组织内间质血管丰富;纤维细胞型含有大量纤维母细胞,血管化程度较低,因而强化不明显。⑤脑膜尾征:脑膜尾征是脑膜瘤增强后在MRI上的特殊表现。但并非脑膜瘤特有,文献报道其出现率为60%,本组行MRI检查的9例均显示脑膜尾征,高于文献报道。

总之,脑膜瘤颅外侵及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联合应用与相互印证,为术前正确诊断和对治疗计划的选择有较大的帮助。

[1]Sacki N.Kubota MH.Murai A.Heavily T2 weighted MR Assessment of fornical Injury after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for large suprasellar Tumors[J].Acta Neurochir(wien),2001,143(25):701-706.

[2]刘策,余新光,周岩.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5):45-49.

[3]夏亮,郭国炳,楚胜华,等.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关系[J],Chin J Clin Neurosurg,2006,11(5):67-71.

[4]Pieper,AO,Hanada Y.Hyperostosis associated with meningioma of the cranial base:secondary changes or tumor invasion[J].Neurosurgery,1999,44(4):742.

猜你喜欢

尾征脑膜瘤颅骨
超声筋膜尾征在腹外型及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黏液纤维肉瘤增强MRI“尾征”研究进展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肺部超声彗星尾征在急性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