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12-01-26梁国瑞林丽霞刘俊霞
梁国瑞 林丽霞 刘俊霞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乙肝是病毒性疾病,为传染病的一种。对于乙肝肝硬化病患来讲,失代偿期症状的出现说明肝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存在多发合并症和预后不良的情况。此部分病患的治疗生存率并不高(14%)[1],尤其是病毒复制病患,容易因病致死。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抗病毒,通过抑制复制而根除病毒,达到减少炎症坏死细胞的目的。替比夫定为常用药,属于核苷类药物,能够有选择性地对聚合酶发挥抑制作用[2]。我院在治疗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乙肝肝硬化病患(失代偿期)时选择了不同的用药方案,以分析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8月乙肝肝硬化病患(失代偿期)83例,临床诊断依据[2]《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计算均龄:(54.1±3.7)岁;计算病程均值:(7.3±2.7)年;计算性别比:男/女=62/21;统计Child-pugh级别:以B级病患居多(55例),18例C级病患;计算 ALT检测均值:(145.4±75.2)U/L;计算 ALB检测均值:(27.3±2.1)g/L。根据选择的用药方案不同,设为替比夫定组和常规组,替比夫定组46例,37例B级病患,9例C级病患;常规组37例,28例B级病患,9例C级病患。2组计算项目的结果相差较小,资料差异可不计P>0.05。
1.2 方法
替比夫定组应用替比夫定方案,即在常规方案中增加替比夫定的服用,每日60g(1次量);常规组应用常规方案,抗感染、保肝、增加白蛋白摄入等。比较ALB、ALT和AST等指标评估疗效,并对比产生的不良反应。
1.3 好转率计算
显效和好转病患百分数之和。显效为检测指标结果明显好转;好转为检测指标结果有所改善。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疗效
两组各指标检测数据均较治疗前产生变化,表现为肝功能好转,但替比夫定组的好转率更高P<0.05,由表1所示。
2.2 对比不良方应
替比夫定组仅1例产生腹胀,常规组2例产生恶心症状,1例呕吐,两组的比率分别为2.2%、8.1%,替比夫定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更低P<0.05。均积极缓解,症状好转。
表1 各指标检测数据及好转率对比(±s)
表1 各指标检测数据及好转率对比(±s)
组别好转率(%)ALB (g/L)治疗前 治疗后ALB (g/L)治疗前 治疗后ALB (g/L)治疗前 治疗后替比夫定组常规组P 27.1±2.1 27.2±1.4 P>0.05 37.3±1.4 29.1±1.3 P<0.05 145.4±75.2 149.7±51.4 P>0.05 26.1±58.7 81.3±64.7 P<0.05 148.0±59.3 149.3±60.1 P>0.05 31.2±21.3 81.4±56.1 P<0.05 95.6%81.1%P<0.05
3 讨论
病患病情发展的原因是病毒复制引起肝脏坏死。因此,使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主要疗法。应用替比夫定(核苷类似物)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在抑制过程中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病毒的聚合酶[3],从而不会对人体的聚合酶产生破坏,因此较安全,伤害性小(替比夫定组仅1例产生腹胀,比率为2.2%)。本文中着重分析用药后失代偿期指标的变化,替比夫定组用药后ALB 为 (37.3±1.4)g/L、ALT 为 (26.1±58.7)U/L、AST 为 (31.2±21.3)U/L,且好转率达到95.6%,提示治疗中应首选其为抗病毒药物。
[1]慎强,胡爱荣,施凯舜,等.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80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26-2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3]吴杭源,尤德宏,赵小刚,等.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两年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