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前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2012-01-25任贵华全在元吉林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吉林吉林132002
任贵华 全在元 陈 瑶 (吉林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吉林 吉林 132002)
老年前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任贵华 全在元 陈 瑶 (吉林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吉林 吉林 132002)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一般是指乳房原发病灶较大、固定,腋窝淋巴结肿大融合固定,根治手术很困难,但没有远处转移的临床Ⅲ期乳腺癌,预后较差。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手术前进行的化疗,不同于以往的术后化疗,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化疗的疗效,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紫杉类联蒽环素(TE)、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CEF)方案对于乳腺癌的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标志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理检查确诊为浸润性癌,既往未经过治疗的Ⅲ期乳腺癌患者,年龄45~59〔平均(49.2±4.1)〕岁,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75分,常规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腹部超声或CT检查,除外远处转移。综合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及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所选患者对化疗具有耐受能力及无化疗禁忌证。本组入选患者42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6.3岁。按照TNM临床分期:Ⅱb期、Ⅲa期21例,Ⅲb期19例,炎性乳腺癌1例,哺乳期乳腺癌1例。肿瘤中位直径6.4 cm。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N0期12例,N1期15例,N2期11例,N3期4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分期、经济状况及本人意愿,采用TE方案和 CEF方案,TE方案:表阿霉素80 mg/m2(第1天),紫杉醇150 mg/m2(第2天),3 w为1个周期;CEF方案:环磷酰胺0.8 g/m2(第1天),表阿霉素80 mg/m2(第2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8天),3 w为1个周期。化疗期间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并预防性口服保肝、升白药物治疗。2个周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若治疗有效,再做1~2个周期治疗,然后手术;若治疗无效,则直接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判定的疗效评价标准〔1〕:化疗后肿瘤完全消退,腋窝肿大淋巴结消失为完全缓解(CR);化疗后肿瘤缩小50%以上,同时无新病灶出现为部分缓解(PR);化疗后肿瘤无变化为疾病稳定(SD);肿瘤增大25%以上为疾病进展(PD)。毒性反应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分为0、Ⅰ、Ⅱ、Ⅲ、Ⅳ度。
2 结果
2.1 疗效 本组42例均完成2~4(中位数为2.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在42例可评估疗效的病例中,临床CR 3例,PR29例,SD 9例,PD 1例,总有效率76.2%,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除1例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外,其余41例在新辅助化疗后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手术切除率为97.6%。
2.2 不良反应 全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2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9.0%,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中西药口服升白治疗,白细胞恢复正常而继续治疗,未引起感染和发烧。胃肠道反应24例(57.1%),表现为Ⅰ、Ⅱ、Ⅲ、Ⅳ度恶心、呕吐、厌食及便秘,化疗间休期对症处理后缓解。脱发发生率为(36/42)85.7%,多为Ⅲ、Ⅳ度。心、肝、肾功能未出现明显损害。全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研究证明,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与乳腺癌的生存率关系密切〔2〕,通过乳腺癌患者骨髓穿刺活检及外周血中癌细胞检测的研究发现,对于肿瘤病灶大于2.0 cm,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浸润性乳腺癌来说,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微转移的机会将达到50%以上。LABC患者不仅原发灶大、侵及广,而且多数患者体内存在微小转移灶,手术切除困难或不能根治性切除,有些以往归类为手术禁忌证范畴,说明已非单靠外科手术治疗所能控制〔3〕。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其疗效与疾病长期生存密切相关。
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药物选择和剂量强度也与疗效密切相关,目的是通过化疗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实体。化疗药物的强度应该掌握适当,过低剂量不仅收不到疗效,反而增加了耐药性的产生,为术后治疗增加了困难,直到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过高的剂量强度则会对病人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影响进一步的手术及其他治疗。本研究采用的TE方案和CEF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说明TE方案和CEF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恰当的化疗周期有利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术前化疗以2~4个周期为宜,4个周期以后化疗作用已减弱;同样,太少的疗程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本研究表明术前2~4个周期的化疗为宜。对于化疗后肿瘤进展的病人,则应更改治疗方案,否则会进一步增加手术及其他治疗的风险。
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乳腺癌可降低肿瘤分期,增加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增加一部分病人的保乳机会;可消灭全身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转移的机会,提高预后;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术后化疗;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防止耐药细胞株的产生;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的变化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促进生物学行为的研究〔4〕。但新辅助化疗易形成局部纤维化,使机体机能状态下降,影响术后创口愈合。无效化疗会延误治疗。此外,浸润性生长瘤体经新辅助化疗,行保乳手术后可能有肿瘤成分残留,而一些不需化疗的导管原位癌患者接受了化疗。
1 Buchholz TA,Honbt KK,Whitman GJ,et al.Neon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rcinoma:multidisciplinary considerations of benifits and risks〔J〕.Cancer,2003;98(6):1150-60.
2 林 奇,周士福.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10(12):718-21.
3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32-3.
4 江泽飞.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若干问题的讨论〔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2):116-8.
R737.9
A
1005-9202(2012)12-261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82
任贵华(1966-),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外科临床研究。
〔2011-12-17收稿 2012-04-22修回〕
(编辑 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