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临产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
2012-01-25孔磊
孔 磊
(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411)
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临产期生理、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分娩前因缺乏分娩知识,易产生慌乱、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而此时的变化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会对分娩及产后的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容易产生不利于分娩的心理反应,影响子宫收缩,可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从产妇进入医院那一刻起,就要把心理干预作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做。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做好初产妇的心理干预,对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临产妇3082例,年龄最大的的38岁,最小的20岁,剖腹产2052例,经阴产1030例,通过引导及心理干预,其中205例健康孕妇,顺利通过自然分娩。
2 初产妇的心理变化分析
2.1 分娩前心理
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容易产生不利于分娩的心理反应。在产科病房,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孕妇一旦进入病房,就流露出惊恐不安的神色,对于陌生环境和生疏的医务人员的紧张疑惑;进入待产室,更显得急躁而慌乱,呻吟不止,不思饮食和休息,有时宫缩阵痛出现,就顿足捶胸,哭闹不止。孕妇临产时主要表现一下几个心理需要:①希望有较好的环境及家属长时间的陪伴;②希望对自己分娩的情况有所了解;③希望医务人员能理解、关心并尊重她们,并能随时陪伴她们。
2.2 分娩时心理
临产妇在产程中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没有分娩的心理准备。②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身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不知所措。③缺乏妊娠分娩知识、有些产妇不了解分娩生理过程,对阵痛和产程中所需的时间一无所知,因而产程中显得惊恐不安,心烦意乱。④“功臣自居”娇气太重,有的妇女怀孕后,成了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衣食住行全有家人照顾,活动量减少,致使体胖、体力下降;而进入第二产程需要配合用力时却因经历的耗尽而力不从心,感到体力不支;同时由于娇气,对独自承担妊娠分娩感到委屈,在阵痛加剧是会失去理智。我们知道分娩是否顺利,取决于产道、产力和胎儿三部分。假如产道、胎儿是正常的,那么产力就是分娩顺与否的重要因素。临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就会导致机体对疼痛极度敏感,对疼痛忍耐力下降,对正常宫缩引起的阵痛难以忍受,继而苦恼喊叫,直至筋疲力尽,宫缩无力,产力不足,产程延长,甚至难产,不但危及胎儿生命,而且对产后恢复不利(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增多、产后感染机会增多)。
2.3 分娩后的心理分析
目前生育潮的主体由“8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从成长到结婚、怀孕、生育,她们几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全家人都处于一种迎接新生命的激动中,产妇不再成为家庭兴趣焦点,容易被忽略。 孕妇分娩后都会发生哪些心理变化?妈妈们生产后,其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相对于身体上的改变来说更是巨大。产妇出现心理波动时,容易被误解为是因婴儿性别与期待的落差、对孩子体重过轻或过重的焦虑、家庭困难、婆媳不睦等。产妇因担心抑郁症需要治疗和吃药而使婴儿没人照顾,或家人不愿承认她患抑郁症这一事实等因素,也使产妇的抑郁情绪被淡化、被忽视。一般来说,产后妇女心理的变化可分为三种:首先是产后郁闷,其发生几率约50%~70%,产后3~6d发生,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失眠、暗自哭泣、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其次是有些产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甚至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或对前途感觉毫无希望,更有甚者会有罪恶感产生、失去生存欲望,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了。再次就是产后精神病。约有0.14%~0.26%的抑郁症产妇,会出现沮丧的心情、幻觉、妄想、自杀或杀婴的精神病症状,此时产妇已经严重患有“产后精神病”。
2.4 “80后”独生女的心理分析
随着“80”后独生女(年龄在23~29岁)进入婚育高峰期。妊娠和分娩对已婚妇女来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和过程,但对于娇生惯养的“80后”独生女,则是一件重大的、难以承受的应激事件。随着孕期的临近,孕妇生理负担逐渐加重,出现了情绪不稳定,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表现慌乱、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
3 初产妇的心理干预措施
3.1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初产妇掌握分娩有关知识,通过电视宣教,悬挂壁画,发放宣传单,床边宣教,以增加初产妇分娩常识。纠正孕妇对分娩知识的错误认识,解除了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的恐惧感,提高了孕妇产前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要告诉临产妇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胎儿成熟后子宫就会收缩(出现阵痛),宫口开大,孩子降生世间。这一过程对母体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痛苦,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你们即将成为母亲”让喜悦心情冲淡对分娩的恐惧心理,提高初产妇分娩的信心。
3.2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分娩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医护人员要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迎接临产妇的到来,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告诉她们“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一起去是为了健康可爱的下一代,心中充满幸福和自豪,就会增强分娩信心,会使其身体及精神处于最佳状态迎接分娩。
3.3 让其主动配合医生顺利娩出胎儿
掌握了分娩的生理知识,我们还要结合临床给与正确指导。当产妇第一产程延长,宫缩频繁,阵痛加剧,为了减少体力和精力消耗,让产妇在宫缩时进行深呼吸,同时用两手轻柔下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分散注意力,和其谈一些家常话,比如“做母亲会很开心,宝宝会很可爱”等的话语,并告诉她家人都很关心她,使她增强信心,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上来,待孕妇在宫缩缓解后,让孕妇休息或进食。在第二产程,随时观察产程进展,让她们学会利用宫缩拼气用力。尽量缩短产程,使其加快产程进展,及时助产,顺利娩出胎儿。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
3.4 产后的心理干预
针对产后妇女心理的三种变化,体力精力的恢复是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即便没有发展到产后抑郁症,但产后抑郁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延缓了产后恢复的时间,进而夫妻以及家人之间出现摩擦,破坏家庭气氛。医务人员和家人应主动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主动关心她们,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产妇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保持情绪稳定,多和亲人沟通,及时于排解心里的不快。以充沛的精力,足够的信心,担当母亲的角色。
4 体 会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做好临产妇的心理干预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临床临产妇3082例引导及心理干预(剖腹产2052例,经阴产1030例,其中205例顺利通过自然分娩),可以得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对于不同孕妇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减少孕妇痛苦,增强分娩信心,而且有利于产后尽快康复。不失为一种理想高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