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水经营
——以兰亭、玲珑山为例论浙江山水风景资源的经营
2012-01-25郭弘志王丽娴仇水贵
郭弘志王丽娴仇水贵
(1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2玲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浙江临安311300)
城市山水经营
——以兰亭、玲珑山为例论浙江山水风景资源的经营
郭弘志1王丽娴1*仇水贵2
(1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2玲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浙江临安311300)
1990年以来,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不断被关注和研究。以城市经营理念和风景资源属性变迁为立论基础,分析认为,山水风景资源应该是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山水风景资源本身具有可以经营的多元价值。在结合绍兴兰亭,临安玲珑山案例分析后指出,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浙江的城镇化建设需要以城市经营的理念经营城市中的山水风景资源。浙江山水风景资源作为未来可进入市场竞争的城市经营对象,必须在价值导向上首先建立山水文化价值维度,在经营思路上要有整体性的保护和开发,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多元价值的综合关注。
城市经营;山水城市;风景资源;城镇化
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山水城市”概念[1],1998年,他再一次强调:“山水城市概念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对人居环境的构筑与发展总结出来的,它也预示了21世纪中国的新城市[2]。”钱学森先生关于山水城市的系列设想引起了很多关注和后继研究。包括以此为专题的研讨会以及吴良镛先生的肯定[3];后继的一些相关研究有的从风水角度展开研究,有的则从文化生态和文艺批评角度展开探讨,更多强调了人文生态[4-6]。如,王如松认为,“山水城市”所蕴藏的生态观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而是更重要的人文生态[4]。
总体来看,以往的研究多以城市文化和风貌体现来强调。本文提出的“城市山水经营”概念重在强调山水在城市空间中的多元价值及其实现,山水不只是城市风貌特色的体现,更应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资源存在。因此,将山水资源作为城市经营对象,以浙江山水风景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山水经营课题展开初步探讨。
1 城市、山水及其经营
1.1 城市经营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htz)曾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主题”。在体制改革、中央权力下放及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竞争加剧,迫于城市建设资金的短缺,城市经营理念应运而生[7]。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使城市发展面临着剧烈的竞争压力。引入“经营”理念,有效配置城市资源,发挥城市资产价值,从城市自身和内在机制寻求创新突破,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
1.2 城市山水作为资源
我国的历史风景名胜往往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标志,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在长三角地区,城市连绵带形成,风景资源作为其间重要的开放空间,具有突出的人文价值和土地价值。当前,我国风景资源属性正在发生变迁,其自然垄断性(Natural Monopoly)、准公共产品性和外部性等并不是完全不变的,适宜的竞争引入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8]。引入风景资源开发的竞争机制,探讨不同价值导向下的资源管理和开发,对于城市发展和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山水经营,其核心目标是以城市经营理念来关注城市中的山水环境空间,挖掘其多元价值,实现城市与山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荣发展。
1.3 城市山水资源的价值
1.3.1 城市风貌与文化价值
城市风貌作为城市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城市特质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结晶;是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综合产物,是一种高度复合的城市资本[10]。
全球化背景下,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迅速解构和重组。不同的城市由于资源构成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其地方文化具有各自的核心价值。因此,现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J.O.西蒙兹(J.O.Simonds)教授曾提出:“历史证明,世界上最为和谐适宜居住的社区,不是在今天,而是在古代文明时期,例如在古代的中国[10]。幅员广阔,山川壮丽,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启迪于先秦道家哲学,发端于魏晋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已经成为国人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在山水画、山水诗启发下,我国传统山水园林艺术应运而生。北宋米芾在晚年居润州(今镇江),题写“城市山林”,赞誉江南山水生态人居环境,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对“隐于市”生活方式的追求。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山水启迪着先人的美学观念,形成自然美,意境美等美学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设,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对于城市风貌塑造具有重大价值。
1.3.2 环境生态价值
同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人居环境不断变迁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改变和原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导致植被退化、山体残破、水体污染、土壤侵蚀,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风景名胜区面临着失去自然山水风貌和山水审美价值的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地方山水环境生态价值,影响山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名胜山水环境作为山水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环境生态的恢复可以成为保护国土景观,维护人居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示范窗口,创造环境生态价值。
1.3.3 风景游憩价值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游憩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评判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昔日风景名胜,如今往往也是市民的重要游憩地。此外,游憩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容忽视。当前的中国既是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也是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的客源国。
综上所述,城市山水经营就是以风景资源为经营对象,以“经营”理念,实现逐步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的山水风景资源的多元价值最大化。
2 浙江山水风景资源经营的必要性
2.1 浙江山水风景资源价值分析
2.1.1 风景开发较早,山水文化悠久
江浙地区,鱼米之乡,山水独好。浙江由于地域山水风景资源的突出和历史机缘,风景名胜的开发历史尤为悠久、山水文化尤为深厚。到2008 年12 月止,浙江省拥有风景名胜区182 处,其中国家级17 处,省级44 处,市(县)级121 处。目前,浙江省是风景名胜大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具有浓郁的山水文化。
东晋士族“衣冠南渡”,山清水秀的地域自然风光结合老庄玄学的士族文化素养,使得浙江山水得到深刻欣赏和全面开发,此后,又以南宋偏安江南,促发了浙江历史名胜的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发生在浙江地域的山水旅游活动频繁。浙江风景名胜多与晋宋之间的人文历史相关联。浙江历史上作为东晋江南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扬州三吴曾聚集过大量士族庄园、别墅。著名的王谢家族就落籍会稽,“会(稽)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11]。绍兴兰亭、杭州西湖的山水风景曾深刻启迪了后世文人的山水旅游和园林欣赏。
2.1.2 风景资源众多,游憩价值突出
浙江众多的历史名胜和新开发的山水资源往往曾经或至今地处城郊,与浙江城镇化发展密切关联,成为地方旅游资源,创造旅游经济价值。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指出,浙江省未来的GDP中20%将由旅游业产生。浙江山水旅游资源中,知名者如绍兴兰亭,杭州西湖,不知名者如浙西临安玲珑山。
浙江杭州往西50公里有临安市,原处郊区的玲珑山风景名胜如今纳入城市范围。玲珑山上至今留存宋大学士苏轼的摩崖题刻和诸多诗文,目前是县文物保护。东晋曾汇聚过王谢等东晋名士游赏,近代则有梅兰芳寻祖及郁达夫、蒋介石等名流的探访,其最早的风景开发可以追溯至汉末隐士梅福的典故传说,曾以“九仙山”之名著称。从 2008年开始,玲珑山风景名胜开始成为城市中的市民游憩地,2011年开始被纳入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管理范围。
2.2 浙江山水风景资源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作为企业内部分析战略管理的模型,最早由 Learned 等人于 1965 年提出。SWOT 分析法是依据自身现有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找出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所在。其中,S 代表 strength(优势)、W 代表 weakness(劣势)、O 代表opportunity(机遇)、T 代表 threat(威胁), S、W 组合是用来分析内部因素,着眼于企业自身对手的比较优势;O、T 组合是用来分析外部因素,侧重外部环境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下面以 swot分析法来分析浙江山水风景资源,以此探讨城市山水经营问题。
2.2.1 优势:浙江地域山水的风景遗产资源旅游价值突出
353年,王羲之召集全国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风景中,行“曲水流觞”。此后,兰亭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名胜,吸引无数唐宋文人墨客吟咏会稽山水。谢安“东山再起”和谢灵运《山居赋》均深刻反映了东晋士人对山水风景之美的深刻领悟和热爱。除了会稽山阴,浙江的其它地方也不乏晋山水审美影响下的山水开发和欣赏,并在后世成为地方历史名胜,如,余杭大涤山,丽水括苍山石门洞,桐庐严子陵钓台及临安玲珑山等,多与汉以来直至东晋的地方风景资源开发和影响相关。关于宋时期的风景名胜建设和游览记载则多详细记载于各地方志。基于丰富的山水风景资源,其价值日益凸显,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目标。
2.2.2 劣势:人居环境剧烈变迁下的风景资源及其价值的流失
浙江风景名胜在晋宋两代的营建和变迁发展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还由于根深蒂固的山水审美意识、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和丰富的风景营造手法,在历史上起到了保护国土景观,维护山水生态环境的效果。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变迁,历史风景名胜的山水环境日渐湮废,旧日风景和旧址难寻,留下文人的无数遗憾。如绍兴兰亭,历经千年沧桑,山水格局依然,但昔日鉴湖终于淤塞消失,流觞曲水旧址已无寻[12]。临安玲珑山的东汉九仙旧迹亦经年荒废丛草。
分析历史风景名胜的遗产价值和资源的不被人知,旧址无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浙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多台风、洪灾应该是主要原因。此外,这两处名胜长期地处郊野,缺乏相应的资源管理和经营是一个重要原因。
2.2.3 机遇:风景资源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斐然
浙江风景名胜类型结构中的大量的山岳型、江河型、特殊地貌型风景资源突出反映了浙江深厚的地域文化,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世界级的遗产保护。直到衢州江郎山因2010年“中国丹霞”整体申报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浙江风景名胜遗产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成果,那就是杭州西湖的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2.4 威胁:风景资源市场化开发无序
浙江历史上的诸多山水风景名胜古迹旧址依稀可寻,有些已经列入风景名胜区保护,有些则湮废于市井、荒山。随着当代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日益深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意识日益提高,历史上的风景名胜却开始面临资源市场化开发的巨大压力。“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错误开发趋势日趋严重;周边环境的规划失控,过度开发,破坏性建设频频发生,风景名胜区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的方式和内容需要严谨论证,深入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兰亭镇与临安市西郊开始有了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前者有兰亭湖社区、“大兰亭”旅游开发,后者有“玲珑花园”、“玲珑工业区”、过境公路等开发建设活动。
2.3 城市山水经营作为战略的必要性
Swot分析竞争战略目的是让企业在未来行动中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化解威胁,克服劣势。对于浙江山水风景资源来讲,在内部因素上,山水名胜古迹曾吸引历代文人往来吟咏,成为浙江独特的人文历史遗产。这些绵延千年的历史上著名的山水风景名胜遗产资源价值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来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在外部因素上,需要把握风景名胜资源旅游开发的时代机遇,化解市场无序化的建设性破坏和威胁。以浙江绍兴兰亭和临安玲珑山为例分析,当前的浙江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障山水空间的开放性、开敞性、公共性的现实压力比较大。
综上所述,以绍兴兰亭和临安玲珑山来看,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浙江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山水风景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从swot分析来看,我们亟待以城市经营理念来经营好城市中的山水风景资源。
3 结语
文化决定空间。城市文化价值的取向往往决定不同的城市空间。正如沙里宁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人们追求的文化是什么”。城市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后继发展尤其重要。费孝通先生早在1996年就曾指出,城市化进程中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视了软件建设的重要性,那就会影响到人民的素质,是会危及几代人的事[13]。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浙江城镇化建设,需要充分认知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山水旅游经济发展态势中,山水风景资源的经营可以综合其生态、社会、经济三个价值,突出其生态作用。将山水文化价值作为浙江地域的城市经营导向,才能真正让三个价值的平衡和共荣问题在城市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认知和重视。
浙江山水风景资源作为未来可进入市场竞争的城市经营对象,必须在价值导向上首先建立起山水文化价值维度,和整体性的保护和开发的经营思路,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多元价值的实现。地处长三角城市带,浙江城镇化空间发展受限于土地资源的稀缺。“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下,大比重的山水空间格局决定了未来浙江城市发展空间必将“进山”、“下海”、“上天”“入地”。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浙江中小城市只有突出山水风景资源价值,才能保障其地域特色的体现。
[1] 鲍世行.钱学森论山水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33.
[2] 鲍世行,顾孟潮.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27-529,21.
[3] 吴良镛.山水城市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A]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47.
[4] 王如松.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39.
[5] 周武忠.艺术批评史与园林艺术发展史之关系研究[J].中国园林,2008.10.
[6] 张效通.应用中国环境风水原则规划“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vol.18. 2011.0 1 :18-24.
[7] 陈放.武力.盘活城市[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9.01:33-88.
[8] 张哲.资源属性的变迁——风景资源引入竞争的可行性[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37.
[9]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 西蒙兹著,刘晓明译.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57.
[1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149-155.
[12] 王丽娴.兰亭的旧址无寻及其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思考[J].华中建筑,2011.05.
[13] 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J].村镇建设,1996.3.
Guo Hong-zhi QIU Shui-gui wang li-xian
Put forward by Qian xuesen in 1990s, Shan-shui City theory has graduall been focused and studied. Based on urban management idea and scenic resource properties change,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landscape and resources should be one of the major content of urban managemen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background and the foundations of Shan-shui City are laid in the first part. Also,the value of Shan-shui in city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rt. Then it comes to the discussion of Lan-ting and Ling-long Shan-shui in the medium and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t last, the author point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ith the idea of city management,Shan-shui in city should be managed as resources. As it will be enter in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the urban management object in the future, i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culture value dimension at first. Then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management ideas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And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it should be noticed to the pluralistic value of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urban management idea, Shan-shui City theory, the landscape and resources,the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urbanization
S731.2
B
1004-7743(2012)04-0059-05
2012-06-13
*者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