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创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2012-01-25朱佩茹
朱佩茹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春 132001)
外科感染属中医学“疮疡”、“外伤染毒”等范畴。临床表现伤口不新鲜、红、肿,严重的可有脓性液体流出而导致延期愈合。我院门诊外科处置室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外科感染创面采用局部清创处理,硫酸庆大霉素、雷呋奴尔湿布外敷伤口处,消除伤口炎症,使脓液排尽生出新鲜肉芽后,改用自制生肌玉红膏外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7~68岁,平均48岁;外伤后感染18例,手术后切口感染8例,脓肿10例。
治疗方法
1.自制生肌玉红膏:乳香10g,紫草7g,白芷15g,没药10g,寒水石15g,大黄15g,牡丹皮15g,地黄30g,当归20g,黄柏70g,黄芪100g。筛选,晒干,碾碎,过120目筛,加香油50g、黄蜡100g,加热制成膏剂,浸入纱布块高压消毒备用。
2.局部清洁处理:先用1.5%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2次,然后用3%双氧水溶液清洗创面内脓液,再用0.9%生理盐水溶液充分冲洗创面。对于坏死组织未能冲洗干净的,可在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用刀片或手术剪剔除腐肉直至露出新鲜创面为止。
3.常规换药:创面处理干净后,用1%新洁尔灭消毒创面,外敷庆大霉素、雷呋奴尔湿布,伤口较深者应放入引流条以充分引流,最后用无菌干净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好。前3天每日换药1次,以后每隔2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无脓性分泌物流出为止。
4.中药外敷:待创面干爽、表面生出新鲜肉芽组织后,改用自制生肌玉红膏贴敷创口表面,以利于组织液吸收,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每隔2~3天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
典型病例
1.患者,男,70岁。2010年5月因阑尾炎在某医院手术,术后10天拆线时切口裂开,在当地医院用雷呋奴尔湿敷1月余未见好转,即来我院门诊外科就诊。检查见:创面长约5cm,深3cm,有脓性分泌物,创面不新鲜。入院后在门诊外科处置室给予清创处理后,外敷庆大霉素、雷呋奴尔引流条,7天后改用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创面逐渐缩小,1个月后痊愈。
2.患者,女,27岁。自诉发现背部肿物,红肿突出表面已1月余,曾外敷鱼石脂软膏1周未见好转。于2010年4月来我院门诊外科就诊。查体背部红肿、皮肤变薄、有波动感。医生诊断:粉瘤感染。即刻在外科处置室局麻下行脓肿切开术,用刮匙将周围腐烂组织刮净并摘净破碎的粉瘤囊,将雷呋奴尔湿纱布条放入伤口深部给予引流,每日换药1次,5天后脓汁流尽,改用自制生肌玉红膏敷在创面上,每隔2~3天换药1次,14天后病人伤口痊愈。
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均全部治愈,无1例出现斑痕及硬结。新生长的皮肤表面颜色与健康皮肤比较略有色素沉着,6个月后色素消失。
护理体会
外科感染在临床上较常见,常发生于外伤后处理不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疖、粉瘤感染等。中医认为,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热毒蕴结等导致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所致。由于外科感染伤口愈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病人会产生厌烦和担忧心理,有碍于伤口愈合。我们要注意病人情绪方面的护理,以调畅气机使气血流畅,促进伤口愈合。介绍成功治愈病例,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以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中医认为,食能祛邪而安脏腑,以贯气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饮食指导,如为体质虚弱及气血不足引起的切口感染不愈合,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宜食红枣瘦肉汤、羊肉、鸡肉,忌食生冷、肥甘厚腻;如热毒蕴结引起的脓肿,病人饮食宜清淡,可给予银花露、菊花甘草汤代茶,多食水果,如西瓜、新鲜蔬菜等,忌食辛辣、烟酒、鱼荤等物。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外科感染创面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自制生肌玉红膏方中紫草、寒水石、地黄、大黄、黄柏、牡丹皮清热凉血、解毒止痛;当归、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黄芪、白芷有改善创面营养状况、消肿生肌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祛腐生肌、排脓收口之功效。在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换药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新生的肉芽组织破坏,注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无脱落,如有脱落随时换药。如此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