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2012-01-25李雪平
李雪平
(安徽省临泉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临泉 236400)
哺乳仔猪从母体分娩后,需要适应外界较为复杂的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因此,容易发生黄白痢、营养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从而导致养殖效益不佳。笔者在长期的基层养猪指导实践中,总结出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技术,供参考。
1 品种选育
生产中,要重视选择用于杂交猪生产的母猪品种。即主要考虑在已确定为母本的品种内(或杂交后代中),选出优秀的个体用作繁殖母猪。首先,选择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和4月龄进行,以节约母猪的培养费。早期选择的主要信息来源于侯选母猪的亲代、同胞和其自身,重点考虑的是繁殖性状。尽管繁殖性状本身遗传力很低,但考查其亲代或同胞的产仔数,尤其是死胎、木乃伊、畸形胎儿等性状是必要的。还要参考亲本的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仔猪头数等。侯选母猪本身生长发育正常(特别是乳头数和质量符合要求),无遗传缺陷,具有典型的品种(类群)特征,就可以初步保留下来。实践证明,当前推广的“长大“二元母猪,其父母代长白、约克在其二元母猪生产中其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得到较好体现,如临泉县木岗等地的黑猪与长白猪杂交其后代母本性能也能较好地适宜当地农户或小规模养殖。
2 提高仔猪初生重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活性强,成活率高,反之,初生重小的仔猪,活力差,较易死亡。一般体重在1.3 kg以上的仔猪,较易适应环境。如低于1.0 kg,死亡危险性高。提高仔猪初生重措施:(1)在母猪妊娠初期,加强营养;中期,除保证基本营养之外,适当补给一定的青绿多汁蔬菜、牧草等;后期,要提高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比例。(2)作好接产工作。主要是准确推算母猪预产期,常用“3、3、3法,即确定母猪妊娠后,从配种之日起,3个月,3星期加3 d。最简要的办法就是数日历,114 d左右,前后3~5 d为准。(3)作好接产工作,产前2~3 d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产前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接产,保证母仔健康。
3 搞好初生仔猪哺育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 d内为最多。(1)注意防寒保温、防冻防压。仔猪出生前提高产房温度,产房要保证30℃左右温度。简易方便的做法是护仔栏中上方安装一个可调控高低的250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约40~50 cm左右。(2)仔猪出生后固定乳头、吃足初乳。要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让其吃到充足而营养丰实的初乳,强壮的放在后边乳头,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2~3 d后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以保证每窝仔猪均衡生长。(3)吃足初乳。初乳不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而且含有免疫抗体,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4)剪掉仔猪犬齿,防止仔猪互相咬伤。(5)补铁、补硒。实践证明,未进行补铁、补硒的仔猪,后期容易发生食欲减退、腹泻等证状。目前市场上各种补铁、补硒的药品较多,可灵活选用。
4 抓好补料关
母猪的产奶高峰20 d左右,以后产奶逐渐少,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实践证明,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断奶体重越高,育肥增重越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因此,给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补料一般要求应在生后5~7 d开始。前3 d应人工强制补料,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颗粒料,用手捏些放入仔猪口中,连续饲喂2~3 d。10 d后可把颗粒料放在仔猪间内让其自由采食。也可用炒熟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粉碎成颗粒,加少量食盐和白糖饲喂。仔猪生后5~7 d补料,体重明显高于补料不好的仔猪。农户养猪往往不重视补料,待仔猪与母猪争饲时才单独设立仔猪料槽。
5 过好断奶关
农户传统养殖仔猪的断奶时间一般是仔猪出售后自然断奶,时间在2月龄左右,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和母猪的繁殖利用。因此,按照母猪的哺乳规律及仔猪的生长需要,一般在28~30 d断奶。同时,采取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减少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有效措施。断奶时,可采用“三不变”,即环境不变,采用赶母留仔法,把仔猪放在原圈饲养,把母猪调圈;饲料不变,断奶前喂什么料,断奶时仍喂什么料;饲喂方式不变,奶断前后饲喂次数方式不变。过渡一周后正常饲养仔猪。
6 强化卫生免疫制度
保持仔猪舍内空气新鲜、温暖、干燥,卫生、消毒常规化。猪舍地面最好用1%~4%火碱喷雾消毒。仔猪20~21日龄猪瘟进行首免,50~60日龄猪瘟二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在常规三联苗免疫的基础上可增加副伤寒、猪口蹄疫,加强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
[1]罗跃,喻孟琼.胡跃.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几点关键措施[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1):21-22
[2]赵学武,杨燕,罗跃.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控制[J].贵州畜牧兽医,201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