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012-01-25马越
马 越
(甘肃省玉门市畜牧兽医局,玉门 735211)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兔的一种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败血性、病毒性传染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48~72 h。RHDV属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其核衣壳仅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60 000的主要结构蛋白(Vp60)组成。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20面体对称结构。能凝集人的O型红血球,对绵羊红血球有轻度凝集,不凝集其他动物的红血球[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毒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由甘肃农业大学兽医预防组提供。
1.1.2 试验动物
试验兔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某农户家自养家兔,2个半月龄,未接种过疫苗,也未接触过感染源。
1.1.3 设备与试剂
离心机、混匀机、电镜、试管、烧杯、离心管、剪毛剪、5 ml注射器、手术刀、剪刀、灭菌棉、无菌手套、纱布、滤纸、镊子、照相机。生理盐水、双抗、PEG6000、NaCl、氯仿、PBS液。
1.2 方法
1.2.1 病料处理
将实验室病毒反复冻融3次,取2 ml装于离心管,标记为1号病毒,用于感染1号兔;然后再取8 ml组织研磨液4 ℃ 5 000 r/min 30 min,取上清2 ml,标记为2号病毒,用于感染2号兔。
1.2.2 动物接种
将2管RHDV分别接种2只敏感健康兔(2个半月龄家兔,未免疫,也未接触过病原),然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特征。
1.2.3 提取处理
1号兔于28 h左右死亡,2号兔约65 h左右死亡。将病死兔在实验室剖检,摘取有典型病变的内脏及器官,包括肝组织、脾组织、气管、肺组织、肾组织、心脏,然后加无菌生理盐水20 m1,研磨均匀后加入适量“双抗”,置4 ℃冰箱过夜,置-30 ℃冰箱保存备用。
1.2.4 病毒提纯
1.2.4 .1 取病死兔的保存组织研磨液,以0.005M PBS液(含0.15M NaCI,pH7.4)制成1:10(W:V)的悬液,-20 ℃冻融3次。
1.2.4 .2 取适量病料,用4层纱布过滤,去除大杂质及组织,收集滤液。
1.2.4 .3 将滤液用滤纸再次过滤,再次收集滤液。
1.2.4 .4 将滤液1 000 rpm 离心30 min去除组织杂蛋白,收集离心上清液。
1.2.4 .5 在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氯仿置于混匀机上混匀,然后放入4 ℃冰箱,作用30 min。
1.2.4 .6 将混匀液体5 000 rpm离心30 min,收集上层水相液,加入PEG6000及NaCl至终浓度6%和3%,振摇、使充分混合溶解,放置于4 ℃冰箱过夜。
1.2.4 .7 将过夜后的病毒液1O OOO rpm离心,30 min后弃上清。
1.2.4 .8 沉淀用适量的0.005M PBS液悬浮,加入1/10体积的氯仿置于混匀机上混匀,然后放入4 ℃冰箱,作用30 min。
1.2.4 .9 将混匀液体5 000 rpm离心30 min,收集上层水相液,即为提纯病毒液,-20℃冻存。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1号兔发病时,精神沉郁,完全拒食,不愿走动,并伴有全身抽搐症状,鼻孔冒出血性气泡。
2号兔发病时,采食减少甚至废绝,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迅速消瘦,结膜潮红,触摸耳部,有明显的发热现象,并伴有神经症状,尖叫抽搐而死,鼻孔有鲜血样泡沫流出。
2.2 剖检
发病兔鼻孔流出泡沫状的血液,肛门松弛,有少量淡黄色的粘性稀便,病死兔出现全身败血症变化,尸僵通常完好,但血液凝固不良。眼结膜充血,颜色紫红。2侧鼻孔有血性气泡或鲜血流出。口咽粘膜充血出血,气管粘膜充血潮红,且有出血点与出血斑,血液凝固不良。两侧肺脏膨大,颜色暗红,肺膜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切面暗红、湿润,稍压挤时有多量的血性液体流出。各肺叶均有广泛的出血点、出血斑或大片出血区域。
3 讨论与小结
3.1 发病情况分析
实验前,对实验室病毒未进行传代培养时,首次被感染兔未发病,其原因可能是被感染兔为市场出售的肉兔,接种了兔瘟疫苗,对病毒具有了较强的抵抗力;其次实验室病毒存放时间过长,毒力减弱,未能在兔体内大量增殖。但二次试验中,被感染兔分别在28 h左右和65 h左右发病死亡,而且病变特征明显,这是由于二次试验兔来自周边农户家,据了解未曾注射过兔瘟疫苗,也未接触过该病原,并且所感染的病毒为最近传代培养后提取的,毒力增强所致。
3.2 病毒提纯分析
有一部分离心管内的提纯病毒液颜色呈淡红色,可能是由于在提取过程中,有部分红细胞等杂质未能相对彻底的去除干净,但大部分病毒液颜色正常,为无色液体。
3.3 电镜观察分析
提纯后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时模糊不清,可能是由于未能将杂质相对彻底的去除所致。除此之外,试验过程中有些试验步骤受时间及条件限制未能连续进行,可能对试验结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能将病毒进一步进行纯化,其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1]徐为燕.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进展及其在国际上的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4:7~9
[2]盛祖恬,周明龙,杜青云,等.兔出血症病毒提纯和多肽的比较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4,28(7),32~34
[3]王俊东,刘宗平.收益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陈玉汉.兔的一种病毒性新病——兔瘟[J].广东农业科学,1987,6,28~31
[5]陈溥言主编.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陈杖榴主编.兽医药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陈绳亮,赵林.兔出血症病毒两种提纯方法的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技,1992,44(11):17~19
[8]吴继阳,赵晓彤,吕化广.兔病毒性出血症人工感染病例临床及病理学观察[J].辽宁畜牧兽医,1999,22(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