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产业大力发展

2012-01-25王燕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8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牧兽医

王燕明

(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兽医站,青海 湟中 811600)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加入WTO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按照“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确定了兽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类兽医工作机构;理顺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兽医机构的职能;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逐步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加强兽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病控制和队伍保障的财政投入机制。本文就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做一探讨。

1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尽管在不断改革,动物防疫体系基本框架仍然没有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完全剥离出来,加上传统观念的约束,新从业观、价值观形成的滞后,乡镇改革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乡、村兽医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待遇不能保证等矛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应有发挥,这与快速发展的畜牧业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不适应。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动物防疫体系,必须从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现状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动物防疫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服务水平、防控效率等前沿性的矛盾,提出可行性方案,为改革和完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2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己经是一个养殖大国,养殖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也突显了它的产业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养殖业正处在一个从农户散养、自给自足模式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转换的重要时期,动物防疫体系薄弱,长期存在的结核病、伪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超标以及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如“瘦肉精”等,同样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给养殖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全国36种重点动物疫病每年导致生猪发病1160万头、牛发病45.3万头、禽发病5.3亿只。水生动物发病率约18%,危害程度日趋严重。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近400亿元,相当于养殖业总产值增量的6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疫病污染食品,致使产品变质,引起人类中毒。综上所述,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相应措施,对生产第一线进行严格监管,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养殖业是农民调整家庭经济结构、有效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发展养殖业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行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寻找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的现实方法,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业的疫病风险,对于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畜牧行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畜牧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科技技术,畜牧兽医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要靠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推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坚守生产第一线,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的骨干分子,也是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总结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探讨改进方法,为畜牧行业自身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为发展高效、优质畜牧业提供技术保障、管理经验和优质服务。通过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研究,不仅能使动物防疫的硬件设施得到彻底改善,而且对动物疫病的预测预报、疫病诊断和防治技术的提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全面提高我国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能力和水平。

5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必然要求

畜禽水产品产量我国位居世界第一,在数量上与国际间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但畜产品出口缺乏明显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屡遭“贸易壁垒”。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法律法规要求、技术体系标准与通用的国际动物准则存有较大差距,适应不了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我国目前尚有鸡新城疫、猪瘟等国际关注的重大动物疫病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我国出口欧盟、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动物产品兽药残留超标,导致动物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已影响到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声誉。为适应WTO规则,增强我国畜禽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动物产品的出口,很好地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贸易往来,我国应按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标准,从动物防疫体系的现状研究着手,把握动物疫病防治、动物产品卫生标准和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三个基本环节,找出存在问题,探索改革方案,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标准,提高我国动物产品整体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贸易往来,所有这些迫切要求改革和完善我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大力发展,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最根本的需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具体、牵涉面广、任务繁琐、落实难度大。我们要结合实际和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关系理顺、法规完善、运转高效的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地位。

[1]刘以丰.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25-39.

[2]林荣泉.我国兽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及对策[J].肉类工业,2004(8):30.

[3]刘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简介[J].中国兽药杂志,2004(10):49-53.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