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诊治

2012-01-25王先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糖原母猪仔猪

刘 宇 王先进

(黑龙江省讷河市动物防疫站,讷河 161300)

仔猪出生后7 d内,体内缺少糖原异生作用的酶类,糖异生能力差,其代谢调节机能不全。在此期间,血糖主要来源于母乳和胚胎期贮存肝糖元的分解,如胎儿时期缺糖或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引起仔猪吮乳不足或缺乏,加上出生仔猪活动增加,体内耗糖量增多,血糖急剧下降。当血糖低于50 mg/100 ml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以明显的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出生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同窝仔猪发病率30%~70%,病死率高达50%~100%。本病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病程急剧,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很高,给养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1年11月,讷河市某镇1养猪专业户饲养1头母猪产下12头仔猪,仔猪出生后第2 d开始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吃奶,四肢无力,肌肉颤抖,步态不稳运动失调,随后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尖叫,口吐白沫,最后昏迷死亡。畜主曾抗菌消炎治疗措施,无效果,遂来咨询就诊。从开始发病到就诊时已有3 d,共有7头仔猪相继发病,死亡5头。畜主说猪的圈舍温度较低,大概只有6~7℃。

2 临床症状

病初仔猪精神沉郁,四肢软弱无力,肌肉震颤,步态不稳,摇摇晃晃,运动失调,吮乳停止,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呈嗜睡状。后期卧地不起,皮肤苍白,发凉,体温降低至常温以下,表现神经症状,痉挛或惊厥,空嚼,流涎,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或作游泳状运动;体表感觉迟钝或消失,用针刺除耳部和蹄部稍有反射外,其他部位无痛感;两眼半闭,瞳孔散大,口流白沫,并发出尖叫声,最终陷入昏迷状态,衰竭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2 d。

3 病理变化

全身皮肤发白,皮肤干燥无弹性。尸体下侧、腭凹、颈下、胸腹下及后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液体透明无色;血液凝固不良,稀薄而色淡;胃内空虚,有少量的凝乳块,肝脏变化最为典型,呈橘黄色,表面有小出血点,边缘锐利,质地脆弱,像豆腐样稍触即破。胆囊肿大,充满淡黄色胆汁。肾脏呈淡土黄色,有散在的红色出血点,肾切面髓质暗红色且与皮质界限清楚。脾脏呈樱红色,边缘锐利,切面平整,不见血液渗出。心脏柔软。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4.2 血糖测定

抽取3头发病仔猪的血液送当地医院测血糖的含量,测定结果血糖含量明显降低,都降至发现病仔猪血糖低于50 mg/100ml,而正常仔猪的血糖值为76~149 mg/100ml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和血糖降低等情况结果确诊为仔猪低血糖症。

6 治疗

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补糖。治疗原则是以补糖为主,辅以可的松制剂,促进糖原异生。

病情较严重病例 选用20%的葡萄糖溶液30 ml进行腹腔注射,每隔6 h1次,连用2~3 d。同时,肌肉或皮下注射维生素B1,10~20 mg/头及维生素B12,每头0.1~0.2 mg或应用复合维生素B,每头1~2 ml进行辅助治疗。促进糖原异生:醋酸氢化可的松25~50 mg或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20 U,1次肌肉注射,连续3 d。

轻症病例 选用注射器灌服20%的葡萄糖溶液,每次20 ml,每隔2~3 h灌服1次,直至症状缓解。

治疗同时,采取措施改善饲养条件,加强母猪营养,另使用电热取暖器对圈舍进行加温,将母猪和仔猪的圈舍温度提高;经以上治疗,患病仔猪康复痊愈,没有新发病例。

7 小结

(1)本病多发于仔猪出生高峰期和寒冷季节,以出生3 d以内仔猪发病率高。舍温降低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母猪冬季产仔,应注意舍内温度,新生仔猪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30℃。出生仔猪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冷应激能力差,被毛稀疏,保温能力低,尤其是在潮湿、低温的猪舍里,仔猪迅速动用糖原贮备来维持体温,造成血糖浓度迅速降低,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低血糖症,会造成部分甚至全窝仔猪的死亡。因此,要注意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培育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34~30℃,4~7日龄:30~28℃,l5~30日龄:25~22℃,产后31~45 d:20~22℃。具体保温措施: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80 cm的保温护仔箱,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前3 d待仔猪吃饱后放进护仔间,3 d后仔猪可以自行出入,既能保持仔猪体温恒定,又能有效防止母猪压仔猪。

(2)哺乳不足引起仔猪因饥饿,营养摄入不足,患病使体内贮存的糖原耗竭,发生营养代谢病。在治疗仔猪的同时,要及时解除产后母猪无乳或少乳的原因,及时改善饲料,加强护理,对母猪无乳的病例,可给仔猪进行人工哺乳。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孕期要根据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饲养方式,妊娠母猪后期应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后母猪有充足的乳汁。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消化能应高于11.72MJ/kg,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3%,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条件的可以在夜间补饲1次青饲料。另外,仔猪要固定乳头,吃早、吃足初乳。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3)控制本病的关键是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补充糖分是本病的特效疗法。应迅速补给葡萄糖或人工增乳,注意改善母猪营养水平及仔猪生活环境,并做好保温工作。

猜你喜欢

糖原母猪仔猪
糖原在双壳贝类中的储存、转运和利用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后快速补糖对肌糖原合成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王建设:糖原累积症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