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土鸡养殖技术
2012-01-25侯清卓
侯清卓
(陕西省丹凤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丹凤 726200)
林下土鸡养殖是利用稀疏林地发展土鸡生产的一种生态养鸡模式。这种模式饲养的土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产品安全无污染,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现简要介绍林下土鸡养殖关键技术。
1 选好林地
林下土鸡养殖采取放牧养殖方式。放牧林地要求地势开阔,坡度在5~30°之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远离村庄和交通要道,交通、通讯便捷,电力充沛,野生牧草资源丰富,有足够面积,以人工林地或天然稀疏林地最为适宜。一般常年养殖母鸡放养密度为40只/667m2~50只/667m2;年养2批120日龄土公鸡放养密度为50只/667m2~100只/667m2。
2 建好鸡舍
(1)育雏舍可建成3 m高活动板房,实行2层育雏床育雏,按照66只/m2鸡计算建设育雏舍。
(2)鸡舍应紧靠放牧场地建疫,相互之间保持200 m距离,做到“1群1舍1牧场”。单个鸡舍建筑面积200 m2,可容纳1 500~2 000只。鸡舍内设置栖架,母鸡舍内设置产蛋窝或产蛋箱。
3 选好鸡种
林下土鸡养殖应选择含地方鸡血缘75%以上的改良鸡种,因改良鸡种具有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耐粗饲、抗病能力强、觅食力强、个体中等偏小的特点,如选养固始鸡、岭南黄鸡、康尔达黄鸡、华青麻鸡等。
林下土鸡养殖多饲养公鸡。如果计划饲养母鸡,也需进行公母鉴别分开饲养。公鸡饲养期为4~6个月,母鸡饲养期在6个月以上,切忌不可公母混养。
4 精心饲养
4.1 育雏阶段把好“5关”
(1)消毒关:进雏前1周,育雏室内外要打扫干净,用百毒杀(1∶100)或1%烧碱溶液对用品、用具、墙壁、门窗、地面、屋顶全面喷洒消毒。进雏前3d,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鸡舍。消毒方法:甲醛用量25 ml/m3,高锰酸钾12.5 g/m3,密闭熏蒸24h,打开门窗通风,待室内无气味时,方可放进鸡苗。
(2)饮食关:鸡苗进舍后,及时供应充足的温开水,水温与室温一致,前3 d的饮水加入3~5%的红糖或2%的多维葡萄糖。为防止夏季育雏的雏鸡脱水,第1次饮水可添加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鸡苗进入育雏舍3~4 h后用开食盘进行开食,投料6~8次/d。2周龄后,投料不少于3次/d,投喂的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宜。
(3)保温关: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要严格控制育雏温度,切记温度忽高忽低。适宜育雏温度:1~7日龄:30~33℃;8~14日龄:27~30℃;15~21日龄:24~27℃;22~28日龄:20~24℃;29~35日龄:17~20℃,直至脱温。育雏舍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
(4)密度关:0~2周龄每平方米育雏密度为50~70只,3~5周龄每平方米育雏密度减至30只,可视季节、气候灵活掌握。
(5)光照关:1~3日龄实行24 h连续光照,利于雏鸡提高采食量,促进快速生长,提高成活率。4~7日龄,保持18 h/d光照。1周后可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以雏鸡能看到吃食饮水为宜。
4.2 日常管理抓好5个环节
(1)放牧季节和时间:每年最佳放牧时期是4月初至10月底,这期间林地杂草茂密,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能采食到足够的天然饲料。放牧时间:夏季8:00~17:00;冬季9:00~16:00。
(2)适时转群进棚:雏鸡在育雏舍里育30d左右,体重达0.3~0.4kg时转入大棚放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季45日龄开始放养。试放时,放牧时间宜短,以后逐渐延长,放牧地点应由近及远,范围逐渐扩大,使鸡群慢慢适应放牧饲养。
(3)合理补料与调教:放养期补料应坚持“早宜少,晚适量”的原则,早期小鸡觅食能力差,生长速度快,要酌情加料。中后期,为了促使鸡群放牧,考虑鸡肉品质,只能适量补料,1次/d,控制在50 g以内。小鸡开始无觅食习惯,需要边在鸡群前方撒食、边在后方用树枝驱赶,直到鸡群散开抢食。此外,每次还需边投料边吹口哨,或边敲饲料盆,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以便于日后管理。
(4)搭建简易凉棚:在放牧场内搭建一定数量的简易凉棚,棚下放置饮水器,高温季节可以供鸡群遮阴、饮水、休息,有效降低鸡舍内养殖密度,也可减少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对鸡群造成的损失。
(5)控制放牧范围:放牧鸡的范围不宜过大,可用丝网围栏分开,围网可采用网目为2 cm×2 cm的鱼网即可,网高1.5 m~2m。在放牧期间应时常巡视,预防逃鸡,这样既限制了鸡的活动范围,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4.3 确保鸡群营养平衡
雏鸡阶段苗鸡生长速度快,而且与后期生长密切相关,所以雏鸡阶段应采取自由采食方式,供给全价肉小鸡料。转群放牧后,饲喂次数应从自由采食到3次、2次、1次逐步过渡。
4.4 防控啄癖
为防控鸡只啄癖,对雏鸡实行断喙。土鸡在20~25日龄断喙,其方法为上喙断去喙尖的1/2,下喙断去喙尖前尖利端,这样既防止了啄癖,又不影响觅食。对于重新出现啄癖者,可以实行第2次断喙修整。对被啄鸡只,在被啄伤部位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以便不再被啄。控制好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过强极易发生啄癖症。适宜的光照强度为育雏期第1周鸡舍可以用40~60 Lx的光照强度,其他时间不要超过20 Lx的光照强度。夏季避免强烈太阳光线直射鸡舍。
5 规范管理
5.1 免疫程序化
依据本地区、本场的鸡病流行特点,科学制定和执行免疫程序。
5.2 检疫规范化
引进鸡苗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林下土鸡养殖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因生产需要不能1次性出栏的鸡群,必须对鸡白痢、禽流感、新城疫等几种疫病进行检疫检测,对检出的阳性鸡,必须全部淘汰,实行无害化处理,并彻底消毒鸡舍及其环境。对健康鸡群则采取带鸡消毒、饮水消毒。
5.3 消毒工作制度化
林下土鸡养殖要对环境、鸡舍、用具、饮水和饲料等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消灭病原。一般应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消毒。雏鸡每周消毒3次,成年鸡每周消毒1次。每次进鸡苗前和成鸡出栏后,要对所有用具进行清洗,场地清扫,并进行彻底消毒。
5.4 封闭隔离严格化
鸡场既要交通方便,又要远离村庄,相对封闭。鸡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进出车辆及人员要进行消毒。放牧场之间用围网隔离成若干小区,将同批次鸡群根据鸡只多少划分成若干小群,分别置于小区内隔离放养。
5.5 鸡群观察经常化
制定生产日程,饲养管理按规操作。确定专人看守鸡群,经常注意观察鸡群和鸡只的精神、觅食、饮水、排便、歇息、叫声等,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果断处理。守护好鸡群和鸡只,防止野生动物惊吓炸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