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的建设设计
2012-01-25马冰
马 冰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畜牧兽医管理站,昌邑 261301)
集约化养猪场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具有规模大、数量多、密度高、生产工艺先进等特点。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发展迅猛,2004年我国集约化猪场提供的出栏猪约1亿头,占出栏总数15%左右;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每年出栏8亿头猪,其中约50%以上来自集约化猪场,集约化猪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可是集约化猪场在发展的同时,也走过许多弯路,有许多教训,特别是猪舍简陋,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制约着猪场的发展,本文就猪舍的环境控制问题作深入探索,以期为集约化猪场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1 基本要求
猪对空间、新鲜空气、卫生条件、饲料以及饮水都有一定的最低要求。猪需要温暖的环境、干燥的垫料,冬季要避免贼风,夏季防止舍内过于炎热。此外,畜舍设施不应对猪造成伤害,或构成潜在的疾病威胁。
1.1 环境温度
猪能够表现最佳生产性能的温度范围为等热区(Thermoneutral Zone)。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体产热不受气温影响,仅由猪的体重和采食量决定。当热区的上限为蒸发散热临界温度(ECT),下限为下限临界温度(LCT)。气温高于ECT之后,猪开始喘气,靠肺部蒸发来散热。因此,当温度高于ECT后,应采取喷雾或滴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上限临界温度(UCT)则是动物能承受高温的上限。气温超过UCT之后,动物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UCT一般比ECT高6~8℃。
1.2 畜舍建筑设计
狭长猪舍的长边应按东西走向安排,这样冬暖夏凉。畜舍走向安排方面主要应考虑充分利用当地夏季的主要风向,实现通风降温。而通风口的安置方面与之相反,需要考虑尽量避开当地冬季的主要风向,实现防寒保暖。可在适当位置植树,用来阻挡冬季的寒风,而不妨碍夏季的通风降温。这些防风隔离树还可美化猪场环境,改善猪舍的视觉效果。树还可有效改善场区的物理环境,冬季提高环境温度,夏季降低环境温度。
在设计南房檐的宽度时,应让阳光在冬季可以照入猪舍,而夏季又不会照入猪舍或照在墙壁上。
1.3 猪舍卫生条件
许多疾病会对猪的健康构成威胁。有些病原是猪肠道中正常存在的微生物,因此,猪粪便里会含有微生物。在卫生条件差的猪舍当中,这些病原会通过粪便或空气尘埃使健康猪只染病。
清洁、干净的环境可降低细菌的数量,减轻病原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活塞式排粪系统,可使粪便淹没在水中,有效减少灰尘、臭味和空气当中的病原。
1.4 猪舍空间
为了节省建筑成本,在不影响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的前提下,只能尽可能提高饲养密度。
2 不同猪群猪舍设计
2.1 干奶期母猪舍
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干奶期母猪占全部繁殖母猪80%左右的比例,根据泌乳期的长短不同,该比例在75%~85%之间。此外,还需要为公猪、更新青年母猪和淘汰母猪准备出额外的栏位。饲养干奶期母猪最常见的方式是个体栏和群养栏。
2.2 分娩期、泌乳期母猪舍
栏内配备产箱、带供热的仔猪区,全部或部分采用漏缝地板。为仔猪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可提高仔猪成活率。
对于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不同产房饲养不同批次的分娩母猪,这样可以提高卫生水平,减少疾病。可以安排每周分娩1批、2周分娩1批,或每月分娩1批。
2.3 生长期育肥猪舍
断奶猪常养在“核心区”,或特别设计的栏位中,直到8~10周龄。断奶舍要卫生、温暖,环境应可控制。10周龄后,转入生长猪栏位。如果直接把断奶仔猪转入生长猪栏位,饲养效果不会很好。
对于较小的猪群,最好每窝1个栏位,这样较方便。其效果很好,应激最低,但比较浪费空间。在成批分娩系统中,可以把差不多同时断奶的仔猪混养,混养时仔猪日龄越小越好。可以每栏养2~3窝仔猪,养到10~12周龄,然后再按体重大小安排到不同的生长栏中去。若能保证每次有5窝以上仔猪同时断奶,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可以根据性别和体重安排栏位。总共需要多少栏位,这一点需要依据上市体重。
3 结论
集约化养猪已成为现代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主流,集约化猪场的最终建立要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养猪,尽可能为猪提供福利,创造出高效益养猪场。
[1]赵艳,张广庆,薛其岩,等.规模化猪场管理理念需创新[J].山东畜牧兽医,2009,(8):57
[2]肖鲁燕,周承彬、黄丽娟.浅谈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畜牧业革命[J].山东畜牧兽医,2009,(7):83-84
[3]郝昭远,孔令芳.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09,(7):46-47
[4]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杨凤.动物营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