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

2012-01-25于海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6期
关键词:烯醇受胎率黄体

于海洋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畜牧技术推广站,丹东 118000)

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

于海洋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畜牧技术推广站,丹东 118000)

1 繁殖障碍

1.1 卵巢疾病

在母牛出现卵巢机能减退、卵巢机能不全、卵巢萎缩引起的不发情时,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1.1 促卵泡素(FSH)100~200 IU,每天或隔天1次,可连用2~3 d,直至发情。

1.1.2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内注射1~2万IU,必要时间隔2 d重复注射1次。配种时再肌内注射促排2号或促排3号20 mg,这样可防止卵泡囊肿,并有效提高受胎率。

1.2 不发情

在母牛出现持久黄体或黄体囊肿引起的不发情时,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2.1 氯前列烯醇0.5 mg/次肌内注射或0.5 mg,宫腔给药1次。

1.2.2 促排2号或促排3号0.5 mg肌内注射,此法疗效不如前一种。

1.3 卵泡囊肿

卵泡囊肿引起持久发情,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3.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万IU,肌内注射1次,配合使用地塞米松50 mg,可加强效果,治愈率高。1.3.2 促黄体激素(LH)100 IU,1次注射。

1.3.3 促排2号或促排3号50 mg/(头·次),早晚各1次,连用3 d,为加强效果配合50 mg地赛米松,此法用药程序复杂,效果较差,较少用。

1.4 卵泡成熟度差、排卵困难

卵泡成熟度差,排卵迟缓引起的配不上种或产仔数少,应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1.4.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万IU/头配种时肌内注射1次。

1.4.2 促排2号或3号50 mg/头配种时肌内注射1次,在生产中使用可有效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1.5 早期保胎

1.5.1 配种后肌内注射促黄体激素(LH)100 IU,1次/d,连用2 d。

1.5.2 配种后肌内注射黄体酮50 mg,早晚各1次,连用7 d。

1.6 子宫疾病

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或积液时,应用以下治疗方法。

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0.5 mg,如1次治疗不理想,可于10~15 d后进行第2次注射,必要时,可配合子宫冲洗消毒防腐和使用抗菌素药物。

2 提高繁殖率

2.1 提高情期受胎率

在人工授精后3 d内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万IU,此法对于因黄体发育不良引起的情期受胎率差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20%左右。

2.2 诱导发情

2.2.1 对于未配上种且有功能性黄体存在的母牛,可在发情周期的第7~14 d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0.5 mg,2~4 d内可发情配种。

2.2.2 三合激素肌内注射300~400 mg,1次/d,连用2 d,停药后5~10 d发情,发情后肌内注射促排3号1支。

2.3 同期发情

2.3.1 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0.5 mg,间隔11~12 d后重复给药1次。

2.3.2 用孕激素处理9~12 d,为加强效果,可在处理结束前1~2 d内用孕马血清1万IU肌内注射1次,在激素处理结束后24~48 h再肌内注射HCG1万IU,同时进行第1次输精。

2.4 产后康复

2.4.1 促进产后恶露排出,在产后24 h肌内注射或宫注氯前列烯醇0.5 mg,1次/d,连用2 d,对于胎衣不下者,可配合使用催产素(OXT)1 000 IU和少量的雄激素。

2.4.2 在产后8~15 d,用促排2号或促排3号50 μg/头,早晚各1次,连用3 d,可促进卵巢由黄体期向卵泡期转化。恢复卵巢功能,可有效缩短母牛的空怀期。

2.5 诱发分娩

分娩前注射氯前列烯醇0.5 mg,可提高初生牛的成活率和缩短产仔时间。

3 终止妊娠或引产

确认胎儿已死于腹中需终止妊娠或超过预9产期仍不分娩,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0.5 mg/头,2次/d,连用1~3次。

猜你喜欢

烯醇受胎率黄体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