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012-01-25刘建平
刘建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齐齐哈尔 161000)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刘建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齐齐哈尔 161000)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病之一,该病可引起仔猪发育迟缓,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分析出该病病因,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1 病因
1.1 早期断奶
一些人建议仔猪于3周龄左右就离开母猪,虽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但是仔猪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常出现仔猪腹泻、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断奶越早,产生应激反应越严重。研究表明,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
1.2 寄生虫
15日龄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应考虑到仔猪球虫病的可能性。病猪排黄色粘粪,1~2 d后为水样稀粪,若天冷或缺奶可加重病情,仔猪脱水、失重甚至死亡。猪兰氏类圆线虫、猪蛔虫等寄生虫也可引起仔猪腹泻。
1.3 微量元素缺乏
仔猪体内一旦缺乏铁、硒、锌、铜等微量元素,将会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出现贫血、白肌病和腹泻等症状。
1.4 缺乏先天性免疫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1.5 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差
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 d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
1.6 饲料成份致病
某些饲料蛋白含有促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可造成仔猪肠绒毛变短,肠道损伤而产生腹泻。
1.7 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
1.8 病原微生物
1.8.1 细菌
1.8.1.1 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1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1.8.1.2 红痢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主要是1~3日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 d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1.8.1.3 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日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多发,病程2~10 d,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1.8.2 病毒病
1.8.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天龄越少的仔猪危害越大。
1.8.2.2 轮状病毒病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求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泻样或糊状。1.8.2.3 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2 防治措施
2.1 适时断奶
从繁殖周期看,断奶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奶越早往往发生腹泻较多。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因为工厂化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平均35日龄断奶,实际上晚生的仔猪断奶只有30日龄左右。
2.2 早补料
有资料证明,断奶后第1周的泻痢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量成反比。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发生。早期补要抓好2个关键。(1)饲料的诱食性;(2)仔猪补料的配方要全价营养,并容易消化。
2.3 调整饲料营养成分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蛋白质是日粮发生超酸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免疫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
2.4 合理配制日粮
选用高营养、高蛋白质的乳猪料进行饲喂,如利用乳清粉、脱脂奶粉、血液蛋白粉、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蛋白质作为蛋白质来源。如果用大豆蛋白,必需经湿化膨化和热乙醇浸提等脱抗原处理,才可以减少饲料中的过敏性物质。
2.5 饲喂添加剂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实质是“缺酸少酶”,可喂用添加剂予以补充,提高消化能力。
2.5.1 添加酶制剂 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和耐酸性蛋白酶等复合酶制剂,可以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和活性降低,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的腹泻,促进仔猪生长。
2.5.2 添加酸化剂 使肠道pH值下降,不但能激活消化酶,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了仔猪的增重和抗病能力。
2.5.3 添加益生素 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机理是在肠道内占位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轻腹泻的发生,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2.5.4 添加高锌 是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断奶仔猪饲料中加高锌可以提高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报酬率,并能有效地防止腹泻。
2.6 提高舍温,并保持稳定
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3.6~5.5 kg为28℃,5.5~7.7 kg为27℃,7.7~12.3 kg为25℃,12.3~18.2 kg为21℃。断奶时按日龄、体重比断奶或规定温度提高2℃~3℃,尤其在秋后,冬季和早春更有必要。试验证明,温度连续波动对仔猪断奶后第1周比随后几周的影响大,发生泻痢明显增加。
2.7 消毒灭菌
圈舍进行经常性消毒,杀死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药有过氧乙酸,火碱,新洁尔灭等。
2.8 妊娠母猪产前注射疫苗
使新生仔猪被动产生免疫。在猪腹泻病多发地区,仔猪出生后要注射疫苗。给猪注射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时,应在后海穴位注射,注射深度根据猪的大小在0.5~4 cm之间。给出生后3~4日龄的仔猪补铁,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
2.9 体会
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不稳定,治疗用药一是用抗菌药物,二是收敛药物,三是助消化剂。并及时总结经验,变换用药,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