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慢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治疗
2012-01-25高文明李双齐何代玉倪世宇
高文明 王 冰 李双齐 何代玉 倪世宇 温 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慢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反复发作,患者痛苦难言,常需开腹手术去除病灶、解除梗阻,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期叫长。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慢性反复发作的机械性小肠梗阻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 10例均为反复发作局限性轻或中度腹胀,通过立位腹部平片证实肠梗阻存在。10例均行1~2次B超检查:低位小肠梗阻6例,高位小肠梗阻4例。该组患者术后确定梗阻原因,其中索条引起小肠梗阻3例,广泛小肠粘连引起肠梗阻6例,另1例术为索条和广泛粘连混合型小肠梗阻。全部病例于腹腔镜探查中明确诊断并给予一次性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适应证:①无高度腹胀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②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机械性肠梗阻;③无传统开腹手术的禁忌证。
1.2.2 禁忌证:①有高度腹胀的各种原因引发的急性肠梗阻,②估计腹腔镜手术难以解决的肠梗阻,如腹腔结核、癌肿腹腔内广泛转移、广泛致密的粘连性肠梗阻等,③全身状态不允许手术的机械性肠梗阻。
1.2.3 手术方法:腹腔镜肠梗阻手术的方法与开腹手术没有根本区别,也包括粘连松解、肠部分切除、肠扭转复位等术式。①腹壁套管的位置:肠梗阻不同于胆囊切除术,木前往往不能决定手术术式,因此腹壁套管的穿刺位置也是不固定的 一般根据术前对病变位置的估计进行选择。1号孔(10mm镜子孔):上腹部病变可选择脐下缘或脐下3cm;下腹部病变可选择脐上缘或脐上3cm;左侧腹病变可选择脐右侧缘或脐右3cm;右侧腹病变可选择脐左侧缘或脐左3cm:也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胖瘦的不同做适当调整:应选择此处切开造气腹,不应采用气腹针穿刺法。2号 孔(10mm钳子孔):镜子孔不在正中线,也不在脐水平线时,选择在镜子孔的对侧;镜子 L在正中线上,选择其两侧;镜子 L在脐水平线时,则选择其上或下。无论上述哪种情况,该孔至病变 点"连线与镜子孔至病变"点"连线成30°~60°角则便于操作。 3号孔(10或5mm钳子 L):选择在10mml钳子孔经脐的延长线上方、脐的对侧(相当于病变附近的位置)为宜。②探查和定位:探查的目的是寻找肠管梗阻的部位,扩张的肠管与瘪陷肠管的交界处就应是梗阻部位之所在。由于近端肠管扩张,腹腔镜下自十二指肠空肠屈向远端寻找,操作较困难,因此用两把无损伤钳,从瘪陷肠管处或回盲部逆行寻找操作更容易。③解除梗阻:解除梗阻的方法常用的是粘连松解、肠部分切除等方法。腹腔粘连可用电钩或电剪游离,双极电剪止血效果更好。找到梗阻部位后,如需行肠部分切除,于就近腹壁开辅助小切口,大多数情况下,将3号孔延长3cm 即可将肠管拉出体外:切除病变肠管行肠吻合后,将肠管送回腹腔,缝合辅助切口重新造气腹,然后进行冲洗、吸引等后续操作:使用超声刀游离肠管与腹壁问的粘连和索带、小肠系膜具有出血少、操作快、不易引起副损伤的优点。对于不是梗阻原因的腹腔粘连或肠粘连,在不影响探查和操作的情况下,一般不需做松解。
2 结 果
1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75min。胃肠恢复时间20~48h,平均28.6h。术后住院3~5d,平均3.8d。10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无须扩大切口探查和处理。10例随访3~ 8个月,平均6个月,均未见梗阻复发。
3 讨 论
慢性、反复发作的机械性肠梗阻,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去除病因,但存在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期长等不足,同时开腹手术有相当的盲目性,探查范围大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们开始探索腹腔镜在小肠手术中的应用。我院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检查并解决小肠梗阻病因,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体会有如下优点。①切口加在一起5~6cm,腹腔探查和病灶处理所致创伤明显降低。②全组病例均在镜下探查,做到快速明确诊断,平均确诊时间为15min,并使手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③该手术方法操作遵循安全、有效,本组无任何术后并发症。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48h,平均28.6h;术后住院3~5d,平均3.8d。这与腹腔内操作所致创伤小有密切关系。⑤治疗费用低于传统方法,更适用于我院开展。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手术时机,如有手术病史,反复发作的局限性轻或中度腹胀,且通过腹部平片、B超证实慢性梗阻存在等情况,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3]。
本组10例病例特点均为慢性局限性轻或中度腹胀,病变局限,且病变肠管粘连扭曲的范围很局限,界限也比较清楚,较适宜采用腹腔镜微创方法治疗。对于梗阻时间长,表现为明显进行性加重的弥漫性腹胀,且病变广泛,如肠管广泛粘连或粘连瘢痕致密、恶性肿瘤累及范围较广、肠坏死等情况,则不适宜腹腔镜微创方法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经常发生术后早期的再梗阻,而腹腔镜手术则极少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经过临床研究,我科在腹腔镜探查和处理病灶时总结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气腹压10~12mmHg。②腹腔镜视管入路,1号孔应根据病灶部位选择,下腹中线上1/3或上腹中线下1/3处,利于手术视野。③2个探查孔(2、3号孔各5mm)一般选择在脐右侧2~3 cm和其下方5~6cm处,需要时可将其连接完成病灶处理。镜下探查和处理病灶不便时,可另取一孔(5mm)协助完成。④探查时要用无损伤肠钳,有序地进行。既可从梗阻近端扩张肠管开始,也可由远端正常肠管开始,依病灶部位而定。⑤病灶为结(粪)石时,肠钳控制其近端或两端,以防止结(粪)石退入扩张的肠腔内,造成定位和取出困难。⑥腹壁套管的穿刺位置一定要躲开创伤瘢痕,一般选在瘢痕与脐或侧腹壁之间。⑦三个孔的位置关系大概呈三角形,便于探查,术中可根据需要交换镜子和钳子的位置。⑧探查时使用无损伤钳是基本原则,避免损伤肠管。⑨对因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则需在腹腔镜下游离切除足够的肠系膜。
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①肠管损伤:肠管损伤有浆肌层撕裂、全层破裂和不同程度的电灼伤。处理原则与开腹手术相同,较大的浆肌层撕裂要加浆肌层缝合,全层破裂应行修补缝合。当镜下技术完成困难时,可以开辅助切口拉出体外操作,必要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熟练的手术基本功是减少和避免肠管损伤的前提条件。②术中出血:术中出血最为常见,处理也比较容易。肠梗阻粘连松解手术和肠切除术的出血,一般都是可控制的:腹壁的出血通过电凝大多可以止血。小肠系膜的出血可以上钛夹止血,3mm以下的血管超声刀也很有效:使用超声刀游离粘连和肠系膜可以减少出血。少数情况下需要缝合止血。③术后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后很少发生肠梗阻。但是,术后早期一旦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内疝和腹壁套管穿刺口疝是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应尽早而果断地及早开腹手术。腹壁套管穿刺口疝发生较多的部位在下腹部,脐周最多见,剑突下也偶有报告。大多数医生对12mm以下的腹壁套管穿刺口是不预缝合的,这也是发生穿刺口疝的基础,甚至5mm套管穿刺口也发生切口疝。套管穿刺成功后、手术开始前,可回缩带钩穿刺针(直径1.5~2.0mm)缝合l~2针,手术结束后结扎。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穿刺口疝的发生。
因此,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恢复饮食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腹腔粘连轻的特点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极为重要。
[1]葛春林,宋茂民,郭仁宣.等应用腹腔镜诊治小肠不全梗阻2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2):745.
[2]邹声泉.实用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2-396.
[3]刘国礼.现代微创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