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归生姜羊肉汤看 《金匮要略》对中医食疗的贡献
2012-01-25张立君王兰书武梦琳
张立君 王兰书 武梦琳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从当归生姜羊肉汤看 《金匮要略》对中医食疗的贡献
张立君 王兰书 武梦琳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食物即可充饥饱腹,又可强体疗疾,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本文以从分析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入手阐述了《金匮要略》从防病治病、顾护脾胃、配伍禁忌等方面分析了中医食疗的作用。
食疗;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首由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并沿用了2000余年的中医名方,适用于寒性的疝气、腹痛、两胁疼痛以及妇女产后的调理。如仲景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18条指出:“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第4条指出:“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方中当归性温味甘、辛,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与羊肉同用,可以增强羊肉补虚温肝之力。生姜温中散寒,既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祛除羊肉的膻味。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羊肉性味甘温,补虚补血,温中止痛,《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补中益气,主治虚劳寒冷、丈夫五劳七伤”。羊肉就好像动物中的“人参”,对人体的各种虚证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唐代的名医孟诜曾说“凡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三药相合共收温养血脉、补虚散寒、行滞止痛之效。如《金匮要略论注》解释说: “寒疝至腹痛胁亦痛,是腹胁皆寒气所主,无复界限,更加里急,是内之荣血不足,致阴气不能相荣,而敛急不舒,故以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其寒。然不用参而用羊肉,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长。食疗又称为食治,是通过食物五行属性、性味特点的相互配伍,有针对性的用于某些病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强身健体,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祖国医学的形成、发展与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与自然界共存竞争中,逐步认识到充饥的食物,因其性味不同,对人体也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影响与作用,进而发现部分食物不仅能充饥饱腹,维持生命,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的效用,并提出“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这种功效就是食物的“养”和“疗”方面的作用。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专门负责饮食营养保健的“食医”,而《内经》也对饮食疗法做了充分的概括说明,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唐代孙思邈也主张先食而后药,他认为“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崇尚绿色疗法,而食疗更是作为首选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民以食为天”,我们每日都离不开食物的供养,食物能给人以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们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它不像药物那样使人容易厌服而难以坚持,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进而也就有了“医食同源”、“药食同根”,更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金匮》中十分重视食物对疾病的影响与作用,认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反能为害,疾疚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又如《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16条说:“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金匮要略》共用药150味,使用食用性中药29种,共198方,具有食用性中药配伍组方达141方,占71% ,其中广泛的应用了生姜、大枣、粳米、百合、鸡蛋黄、獭肝、赤小豆、小麦、蜀椒、羊肉、桔梗、葱、盐、酒、薤白、豆豉、饴糖、山药等食物。
仲景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必会引起气虚血亏,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对于病已成者而言,又谓之“三分治病七分养”,调养者,不外乎劳作、情志、饮食三方面。情志过极可伤脾胃,饮食不节亦可伤及脾胃,故而,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一基本原则,所以,顾护脾胃是仲景的根本大法,在治疗疾病时,处处以脾胃为本,驱邪而不伤正,善于以食物协助药物发挥效力,既能治愈疾病,而又不损伤脾胃,如《金匮》在栝楼桂枝汤煎服法中说: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倾,啜热粥发之”;治疗悬饮用十枣汤的服法中 “…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都是顾护脾胃的方法。
仲景也非常注意饮食的禁忌,如在《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6条指出:“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洗方中“洗已,食煮饼,勿盐豉”。并单独设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及《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对饮食禁忌加以说明之,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鲤鱼不可合犬肉食之”、“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食冷物,冰人齿”。其中多数禁忌原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和实用价值的,如: “诸肉食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再如: “羊肉其有素热者,不可食之”, “梅多食坏人齿”, “梨不可多食,令人中寒,金疮、产妇亦不宜食”, “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等,对食疗养生、营养保健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医圣张仲景在食疗方面不仅发展了“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的理论,还开创了药食结合治疗疾病之典范。仲景《金匮要略》充分体现了“保胃气”、“因人施治”、“随证治之”、“天人合一”的思想原则,不仅为临床辨证用药之典范,也为后世食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R289.51
A
1007-8517(2012)22-0079-02
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