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

2012-01-25黄秀兰郝晓博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7期
关键词:直腿夹脊腰腿痛

黄秀兰 郝晓博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46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从而压迫临近神经根,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功能活动障碍,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脊柱侧弯畸形,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又以L3~4、L4~5、L5~S1间盘突出最为多见。笔者采用温针治疗本病1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年7月~2011年9月到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17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102例,男55例,女47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5例,平均46.53岁;病程1~59个月。对照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最大60例,最小23例,平均42.36岁;病程1~5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或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④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⑤CT或MRI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 年龄18~65岁;③3个月内无此类牵引术史;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65岁者;②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肾等脏器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③符合骨折、肿瘤、手术等适应证者;④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主穴:L3~4、L4~5、L5~S1夹脊穴(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取相应的夹脊穴)。配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承山、阳陵泉、太溪、昆仑。操作:嘱患者仰卧位,局部以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取0.3×50mm的华佗牌毫针,在相应腰椎夹脊穴进针1.5寸左右。环跳取0.3×75mm华佗牌毫针,进针3寸左右。进针后均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使针感传至足心,余穴均以常规进针深度,以上各穴均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点燃4~5根2cm长的艾条放入艾盒中置于腰部夹脊穴上,艾条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若患者感灼痛可移动艾灸盒或垫高艾灸盒。以上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开始第2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多功能程控牵引床进行牵引。根据患者的体重、体质选择牵引重量,持续牵引30min,每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牵引2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腰腿痛症状消失,行走自如,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可坚持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试验≥75°;好转:腰腿痛缓解50%以下,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试验≤75°;无效:腰腿痛无减轻或部分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治疗组102例,临床痊愈57例,显效3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6例,临床痊愈22例,显效31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发生本病其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以及外伤、劳损等,其内因则以肾虚为主。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上,肾虚是本,外邪、外伤、劳损为标,两者相互影响,但肾虚是关键。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肾脏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腿痛。《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所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治疗多以补肾强腰、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原则。华佗夹脊穴循行于腰背两侧,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乃诸阳经会聚之处,取之有振奋一身阳气、疏通经络脏腑气机之功效,使腰部各经经气通畅、气血和顺、阴阳和调;环跳穴为足少阳经穴,为少阳、太阳之会,此穴针感强烈,可疏通下肢三阳经脉之气,活血止痛;风寒湿滞留于腰腿,不通则痛,取腰骶部秩边穴能祛寒利湿,疏通腰腿诸脉。配合委中、承山等穴共同达到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血浆游离5-羟色胺(5-HT)是很强的致痛物质,其异常升高与疼痛有关。针刺能使血小板对5-HT的吸收增加而释放减少,导致血小板内5-HT含量增加而游离5-HT水平下降[2]。亦有研究表明,针刺的作用机理在于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此外,针刺还可通过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免疫调控作用[3]。温针灸发挥了针与灸的双重作用,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至发病部位,并扩散至周围病变软组织,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水肿消退,并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提高神经痛阈,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温通经脉、解痉止痛的作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史学义.外周5-羟色胺系统与针刺镇痛.针刺研究,1983,2:146.

[3]朱长庚.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解剖学报,1993,2:216.

猜你喜欢

直腿夹脊腰腿痛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治疗腰腿痛验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