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水果产业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2-01-24葛德光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 2011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使水果等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显著增加。该县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宿州科技食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国字号”零的突破。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35家。该县大力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走上规范化轨道。全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63家,占全市的66%以上,其中省级合作社10家、市级合作社18家,信息化合作社45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0家。30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组织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中超市对接,年销售量达19.6万t。该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取得新突破。强化宣传,提高群众农产品监管水平,实行县农委牵头,工商、质监、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工作制;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全县共抽检水果样品1635个,合格率为99.9%。通过无公害水果整体认证666.67hm2,水果生产基地通过有机转换666.67hm2,黄桃生产基地通过GAP认证;3333.3hm2砀山酥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42个加工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该县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唱好农业“品牌戏”,农业品牌和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以国有县园艺场、良梨镇为核心建设现代水果示范园3333.3hm2,园内商品果率达90%以上,果品100%达到国家无害化标准。2011年,在中国果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砀山酥梨”品牌价值31.31亿元,居第10位;全县注册农产品商标93个,新增36个;建设农产品交易,年交易量近1000万t。2011年全县水果产量效益创历史新高,水果收入超50亿元,水果加工产品产值达16.9亿元;农民二、三产业收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余元,年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