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教育模式①
2012-01-24熊利张雪罗汉华
熊利,张雪,罗汉华
·康复教育·
浅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教育模式①
熊利1,张雪2,罗汉华3
康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本文著录格式]熊利,张雪,罗汉华.浅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教育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97-498.
半个多世纪以来,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它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一起成为现代医学体系的四大支柱。随着康复医学事业迅速发展,康复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有关院校纷纷开设“康复”专业。在经历了初期的无序之后,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探索中开始逐步发展成熟。
1 康复现状
1.1 人才需求量大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1]。按照国际通行的估计,60%以上的残疾人需要康复,全国约5000万残疾人有康复需求。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远不止这个数字,比如全国的41万脑瘫患者、93.5万肢体残疾人、600万脑卒中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都有康复需求,全国1.2亿老人中的50%也有康复需求,但从“七五”以来,我国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人只有1000万。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000人,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4%[2]。康复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就业市场巨大。
1.2 康复教育起步较晚 2001年起,国家教育部逐步批准在部分高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2002年,开始编订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统一教材。2006年,卫生部启动了本科康复治疗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工作。与此同时,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设置医学相关类专业”的目标。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界定了“医学相关类在专科层次上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由此,康复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
1.3 康复教育问题较多 国外的康复医师是从医学专科毕业后,经临床工作2年后,再学习3年的康复专业理论知识,然后经考试合格才能从事康复工作;而康复治疗师则实行本专科教育,治疗师专业分支较细化,有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我国的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目前的康复人才培养正在经历大的突破和改革,其过程中也暴露了方方面面的问题:①康复从业人员新旧并存:既有经过国外大学正规学历教育的新型康复治疗师,也有经过短期培训的理疗师和临床医师;②在职康复治疗师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少至1个月,多则1年,加之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够规范,结业时所达到的水平与大专或本科学历教育所要求的相距甚远;③素质参差不齐:在国外和香港地区接受过完整的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好,水平较高,其次是在国内经过大学教育的毕业生水平亦较高,再其次是经过在职进修培训以及中专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3-4];④混淆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的角色培养,个别院校甚至设置大学五年制康复医师培训;⑤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证书考核尚待规范化。
2 康复人才培养
2.1 工作方向定位要明确 目前,国家教育部只批准设置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本、专科),没有“康复医师”专业,但是,临床上又有很多康复科医生担任着康复医师的职责,这部分康复医师实际上是从临床专业而转来,对康复治疗系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康复医师要对治疗师所做的各项治疗清楚明了,了解其利弊,才能给患者开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培养康复医学系统的专业康复医师。所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是治疗师还是医师,必须在培养中体现出重点来。4年制的本科教育专业可以定位于治疗师,毕业后从事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那么,所学课程就应该以康复治疗的各项技术为主;7年制的本硕连读专业可以定位于医师,毕业后从事康复医师的工作,其专业设置可在4年制的基础上,加上专科方向性教学,比如加上骨科康复、神经科康复、儿童脑瘫康复等,使得康复的方向性更强。而且,作为医师,治疗师所做的各项治疗,自己首先要明白,了解其利弊,才能在实际中很好的指导治疗师的工作,并给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外,康复专业还可以设立非医攻博,毕业后定位于康复医师。对于非医攻博,很多人颇有异议,认为5年时间学医只能达到一个本科生的水平,却拿博士的学位,在临床上根本不适用。其实不然,想想美国的康复医学为什么能一直持续走在世界之首,从他们的医学教育体制中即可见端倪。美国本科没有医学专业设置,4年后本科毕业后,才有资格申请医学硕士。医学院招收学生除了考察其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还要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此外,对学生人文学科方面知识也有一定要求。学生的来源要有配比,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医学预科生外,还有学理工的、学文科及学生物的。他们要求生源知识的全面和多样。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多种知识的环境,以及训练未来的医生与各种背景的人的互动交流、切磋提高。这样,其他专业的知识就迅速被带到医学界,并产生出新的成果,一些医疗器械、音乐疗法、运动疗法就应运而生。所以,设立非医攻博的康复专业是很有必要的,它会给康复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思想,进而推动中国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
2.2 学科分支细化 对于本科层次的“通才”式人才培养,可依照国外及港澳地区的分支,将其专业细化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避免全盘教授,却全是“蜻蜓点水”样学习。目前,各大院校基本上是一锅端,没有将康复治疗专业细化,学生学起来也杂乱没有头绪,对每项治疗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见课程太泛化,结果所学也只能“浅”而不懂。如此将不利于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和长远发展。
根据临床所涉及的领域,康复医学已经形成系统的分科如:骨科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儿科康复学、神经科康复学、精神科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肿瘤康复学、脊髓损伤康复学等。我们可以将康复医师专业培养方向细化为骨科康复方向、儿童康复方向、神经康复方向等,各个方向的教育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各分支专业知识,系统性更强,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性也更强。但目前,我国还处于神经康复“一支独大”的局面,康复发展的平衡性受到破坏,难以支撑康复的长远发展。
2.3 加入中医元素 中医康复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康复技术,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④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⑤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5]。中医康复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这些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比,都是独具特色且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6]。
虽然中国康复事业起步晚,但是,中国的康复因为有了中医的根基而变得优势倍显。中国康复要现代化、国际化,就得采用“拿来主义”,吸收采纳各种先进的康复技术;同时,中国康复要特色化优势化,就得有选择地传承经典,融入中医元素。两者恰当结合,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这样的思想贯穿在人才培养中,可以考虑在康复专业的教育中,设置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2.4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社会要进步,就会有竞争。在各高校的康复毕业生争相涌向人才市场时,如何能在竞争中胜出,这无疑就关系到我们的品牌意识。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中医书”的书呆子,而是肩负中国康复发展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中国特色的专科康复品牌。这个意识很有必要贯穿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促进中国康复迅速崛起。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营销学方向的课程。
同时,康复不同于其它临床专业,它是一个医师带领众多治疗师解决问题的团队,整个科室的日常运作中,团体协作无处不在。康复医师就是一个这样的管理者。
虽然,我们不可能将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以“开课”的方式无限延长下去,但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部分适当加入管理课程,那么带领整个康复团队的工作就会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这样才更加利于日常康复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中国的康复实力正日渐增强,中国的康复队伍也正日渐壮大,在康复从引入中国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带给我们的是机遇和挑战,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索,更需要我们完善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更多创新性的培养方案。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6-37.
[2]汤小泉.在第三届全国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Z].http://www.cdpf.org.cn/2008old/kangf/content/2007-10/ 31/content_75643_3.htm.[2007-10-31].
[3]胡忠亚.对我国康复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65-166.
[4]卓大宏.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29-131.
[5]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
[6]刘辉.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江苏中医,1994,(8):37.
[7]刘政治,黄岩松,陈卓颐.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5-97.
R49-4
C
1006-9771(2012)05-0497-02
2011-06-13
2012-01-16)
1.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四川南充市637000;2.广州卫生学校,广东广州市510180;3.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市510120。作者简介:熊利(1986-),女,四川蒲江县人,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通讯作者:张雪。
10.3969/j.issn.1006-9771.2012.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