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2012-01-24张开敏姚晓娟王小丹
张开敏 姚晓娟 王小丹
(重庆市西郊医院内4科,重庆 400061)
血液透析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技术成为医院必不可少的重症患者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血液透析是高风险技术操作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现通过对我院2005~2011年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寻求其防范对策,以有效避免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保障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1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
1.1 工作压力大
透析用的内瘘穿刺针较粗,要求成功率100%。另患者治疗时间长,他有自己信任的医生和护士,不愿接受新入的员工。
1.2 沟通不良
由于透析患者一般都是门诊患者,医生、护士接触的时间有限,70%是老年固执、沟通难度较大的、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再加上自控力较差。尽管医务人员经常讲解饮食、治疗、按时服药、社交活动、自我调节等的重要性。服从医生安排治疗的仍是部分患者。
1.3 透析治疗的特殊性
患者需周期性治疗,2~3次每周,每次4~5h,透析过程中内瘘手臂易形成水肿、渗血。
1.4 透析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透析的效果与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密切相关。工作粗心大意、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带教能力较差者均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可造成病情延误。
1.5 并发感染的风险
透析患者的机体呈微炎症状态,透析过程中手卫生制度执行不严格;透析器复用、患者分机透析不规范;空气、透析液质量不符合要求;这些均易并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1.6 血透机的配置
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造成了透析机少、患者较多的局面,经常由于机器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导致调整患者的透析时间,也成为护理风险发生的危险。
2 对 策
2.1 首先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
加强基本功训练、理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你的工作。其次学会自我调节心态、缓解压力的方法。
2.2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
相信每位患者都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讲一次、两次不行就讲八次、十次甚至更多,直到患者理解配合为止。
2.3 护理人员工作要精心
救死扶伤是护理人员的天职,关爱患者就是关爱自己,不能忽视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患者的康复是我们的终结目标。
2.4 护理工作人员要细心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业务技术操作水平。工作中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请教上级老师、医生、护士长或上网查证,不能凭感觉工作。带教学生放手不放眼。不能胜任的工作报告护士长共同处理。
2.5 护理人员应按工作规范执行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在治疗时严格执行血液净化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监测制度、手卫生制度、透析器复用制度;定期监测工作人员及患者的肝炎指标,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机相对固定。
2.6 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与设备科联系,机器定时保养、维修,常用耗材库存备用,特殊耗材发现机器故障及时购买。同时做好仪器的使用和维修记录。通过以上的管理对策,我科2005~2011年未出现1例护理责任事故及护理医疗纠纷。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使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为医院赢得护理服务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