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定量分析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2012-01-24许芙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阴道镜细胞学宫颈癌

许芙蓉

(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

宫颈癌是妇科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早期筛查对防治宫颈癌尤为重要。目前推行最广、最有成效,又简便、可靠的防癌筛查方法就是宫颈细胞学检查。近年来,我们采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与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相联合,尽量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漏诊率减少到最低。本文主要探讨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妇科体检的3365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年龄在28~50岁,平均年龄34岁。标本采集由妇科执业医师完成。其中258例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活检。

1.2 材料与设备

麦克奥迪(厦门)医疗有限公司提供宫颈癌筛查相关试剂及仪器,其中包括宫颈刷、细胞固定液、标签、申请单及Motic BA600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

1.3 标本采集

妇科医师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将刷头中央区较长的刷丝经子宫颈外口插入子宫颈管内,周边区刷丝抵触在宫颈黏膜面,顺时或逆时针旋转3~5圈。取出宫颈刷,取下刷头并将其浸泡在细胞固定液内,旋转管盖后震荡摇晃,贴标签,送至细胞实验室制片。

1.4 液基薄层制片及染色

将装有固定液和刷头的标本收集管,加入0.1%DDT消化液,放在振荡器上震荡2h。将标本转入试管离心(800转/分,5min),弃上清液,加50%酒精分别清洗,离心两次(800转/分,5min)后,用固定液重悬细胞,将细胞悬液制成2张薄层细胞学标本片,其中1片进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另外1片进行Feulgen染色做DNA体定量测定。

1.5 常规细胞学诊断

TBS根据Bethesda系统分为五级:①正常。②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③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原位癌。⑤鳞癌。

1.6 细胞DNA体定量分析

所有DNA染色片用全自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进行扫描。每张玻片上对5000个以上细胞核进行扫描测定,系统根据不同细胞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参数完成自动细胞分类和计数。出现3个以上细胞DNA指数(DI)>2.5,或10%细胞数目处于2.5>DI>1.25为阳性。

1.7 诊断标准及活检

常规细胞学以LSIL及以上病变或细胞DNA体定量分析结果为阳性的病例,建议宫颈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每例标本均由有经验的病例医师检诊。所有病例均采用双盲法,最后综合两种检测结果。病理诊断报告分别为:宫颈炎,CINⅠ、 CINⅡ、CINⅢ或原位癌及鳞癌。

2 结 果

2.1 常规细胞学与DNA倍体分析结果

3365例妇女中,常规细胞学检查见正常或良性3158例占93.85% ,ASCUS135例占4.01% ,LSIL 49例占1.46% , HSIL 21例占0.62%,宫颈鳞癌(SCC)2例占0.06%;DNA倍体分析中3121例未见DNA倍体异常细胞,3个以上细胞DNA指数(DI)>2.5者103例,占3.06%;10%细胞数目处于2.5>DI>1.25者141例占4.19%。

2.2 组织活检结果

常规细胞学检测阳性72例、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244例,若做联合诊断,有258例被建议在阴道镜下做了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报告宫颈炎151例,CINI56例,CINII 32例,CINⅢ 1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

2.3 常规细胞学、DNA倍体分析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在得到证实的51例阳性病例中,DNA检测可以准确建议42例(82.35%)活检,8例因建议复查而延长活检时间,1例漏诊(1.96%)。常规细胞学检测建议51例阳性中35例活检,8例建议复查,会漏诊8例。值得大家特别重视的是56例CINI患者中有20例常规细胞学检测未见异常,32例CINII患者中有6例常规细胞学检测未见异常,CINⅢ 17例中有2例常规细胞学检测未见异常。而52例阳性病例中均可见DNA 倍体异常细胞。

3 讨 论

3.1 本筛查中对11例ASCUS并伴少量DNA倍体异常患者进行活检,发现了7例CINI、2例CINII,说明临床医师应该重视细胞学诊断为ASCUS并伴有异倍体细胞者,需及时进行病理活检,以避免漏诊,当然询问病史,包括家庭史、遗传史等,也是避免漏诊的重要环节。凡遇到把握不准时,借助阴道镜检查来进一步判断是否进行活检是十分必要的。

3.2 国内有报道显示大多浸润性宫颈癌均有染色体异常改变,DNA异倍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异常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细胞癌变的特征指标[1]。细胞DNA定量分析图不仅能识别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大量DNA异倍体,还能识别少量DNA异倍体细胞。本文中52例CIN II及CIN II以上的病例均可见细胞DNA倍体异常。病变级别越高,DNA倍体异常细胞出现的频率越大。这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即在大多数宫颈癌和HSIL病例中可出现DNA倍体异常细胞[2]。

3.3 总所周知正常体细胞其染色体为23对,只有在细胞增殖时,才会有染色体的复制与加倍,但这部分细胞的比例非常小。若出现DNA含量异常增高或是处于增殖的细胞数目异常增多,都可能是机体组织有恶性病变的重要生物学指征。而且DNA的变化先于形态学改变出现,因此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实现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且全自动DNA体定量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硬件性能稳定、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可充分缓解基层医院有经验的细胞学医生缺乏的矛盾,适合基层大规模宫颈癌的筛查。从本文的资料可见DNA倍体分析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1] 孙小蓉,汪键.DNA定量细胞学[M]//孙小蓉,汪键,车东媛,等.宫颈癌.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84.

[2] Fahmy M,Skacel M,Brainard J,et a1.Chromosomal alterations in low-and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 and HSIL)of the uterine cervix detected by muhicolor fl 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J].Acta Cytol,2002,46(3):928.

猜你喜欢

阴道镜细胞学宫颈癌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评价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