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2-01-24杨晋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电凝脑膜瘤视神经

杨晋生 范 波 李 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周围毗邻解剖结构复杂,手术空间狭小,我科自2003~2008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1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1至200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3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男9例,女22例,年龄31~69岁,平均44.3岁,病程2月~6年。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29例,其中单侧12例,双侧17例,视力正常2例。单颞侧视野缺损22例,双颞侧视野缺损4例,视野正常5例。伴头痛19例,性功能减退2例,额叶受损症状2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27例行CT检查。MRI表现为鞍上类圆形占位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呈均匀强化。4例瘤周水肿明显;脑膜尾征阳性者22例;包裹前循环动脉者9例;12例肿瘤最大直径<3cm,19例肿瘤≥3cm。蝶鞍多无扩大;CT多显示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1例显示钙化。

1.4 手术方法

术前有脑水肿患者应用激素。手术入路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向,26例采取额下入路,5例采取翼点入路。无论采取何种入路,首先充分释放脑脊液使额叶依重力下垂,以避免对脑组织的过度牵拉,电凝分离肿瘤硬膜附着处,以减少肿瘤血供,行囊内减压缩小肿瘤体积,逐渐增加操作空间,以便沿肿瘤界面分离周围神经血管。直径<3cm的肿瘤一般与周围结构蛛网膜界面明显,易于分离;大型肿瘤往往失去蛛网膜界面,充分囊内减压、包膜塌陷后,再游离周围,特别注意肿瘤与视路、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垂体柄等的关系,其解剖结构依肿瘤起源部位生长方式而不同,应注意辨别。与上述结构粘连紧密者不可强行分离,可残留予以电凝。5例肿瘤侵入视神经管,2例磨除神经管,3例轻柔刮除。硬膜尾征表现为肿瘤周围苔藓样改变,多在肿瘤周围1.5cm内,予以清除。所有肿瘤附着处均未切除,双极电凝烧灼处理。

2 结 果

肿瘤 全切27例,次全切4例。未能全切肿瘤主要因为肿瘤与颈内动脉或大脑前动脉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视力改变在0.2定义为视力好转或恶化,29例视力障碍患者中,20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7例视力无变化,2例视力较术前恶化,视力无变化及恶化者多见于肿瘤直径≥3cm患者;3例嗅觉减退;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腰穿置管后停止;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尿崩;因严重下丘脑功能紊乱死亡1例。随访8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采用MRI检查,失访4 例,全切患者中复发1例,次全切患者继续生长1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 讨 论

鞍结节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鞍结节、蝶骨平台、前床突以及鞍隔的脑膜瘤,手术治疗有确切效果。手术入路选择有多种,基本入路有翼点入路和额下入路。额下入路能够很好的显示并处理肿瘤基底,对于需要处理的第一间隙和视神经管内肿瘤更为方便,所以我们26患者采取此入路,5例侧方生长的肿瘤采取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多属良性,生长缓慢,通常在损伤视觉通路后才出现症状,术后视力恢复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注意因素。虽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原因很多,包括症状持续时间、术前视力障碍严重程度、肿瘤大小以及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的粘连程度等[1,2],但术中视路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常,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存在在蛛网膜屏障,毗邻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我们在术中发现,大部分肿瘤与视神经、视交叉及动脉血管间均可找到易分离的解剖间隙,尤其是在行囊内切除后。这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当肿瘤生长巨大时,蛛网膜界面可被肿瘤破坏,而且除肿瘤对视神经、视交叉的直接压迫外,肿瘤和视路还存在共同血供。因此在处理肿瘤时,先设法缩小肿瘤体积,以利于及早确认、保护和分离重要结构。视神经、视交叉的血供主要来自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以及垂体上动脉等的穿支,在分离过程中,除非明确供应肿瘤,应避免电凝蛛网膜层的这些小血管,如遇出血,尽量压迫止血。当肿瘤难以与穿动脉分离时,为保留视神经功能宁可残留薄层肿瘤。对于术前濒于失明的患者,锐性分离和视神经的无张力牵拉尤为重要。视神经管内残余肿瘤与术后视力术恢复不理想及复发有关[4],但与视神经鞘瘤不同,侵入视神经管内的肿瘤,较易与视神经分离[5,6]本组病例3例可轻柔牵拉后刮除,其中2例打开视神经管切除。

鞍结节脑膜瘤与血管的关系多为推挤、粘连,循动脉走行,沿肿瘤与动脉之间的蛛网膜间隙进行分离,一般无困难。但粘连紧密或包裹不易解剖分离时,切勿强行分离,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7]。本组1例在分离右侧颈内动脉时,过度剥离致其上壁破裂,予以缝合。由于在血管周围操作较多,可用罂粟碱浸敷,防治可能的血管痉挛。

防止丘脑下部、垂体柄损伤是关系到预后的重要方面,因为其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型肿瘤切除后,在肿瘤的后方或后外方多可看到垂体柄,但对于大型肿瘤,垂体柄有时难以辨认且与肿瘤粘连,此时残留薄层是明智的选择。同样对于侵入下丘脑的肿瘤亦应谨慎,保护来自颅底动脉环的细小穿支,对维持术后下丘脑的功能非常重要,本组1例术后出现尿崩、高热、意识障碍,术后第5天死亡。

[1] Kim TW,Jung S,Jung TY.Prognostic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outcomes in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J].Br J Neurosurg,2008,22(2):231-234.

[2] Galal A,Faisal A,Al-Werdany M.El Determinants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recovery in suprasellar meningiomas[J].Acta Neurochir(Wien),2010,152(1):69-77.

[3] Margalit NS,Lesser JB,Moche J.Meningiomas involving the optic nerve: technical aspects and outcomes for a series of 50 patients[J].Neurosurgery,2003,53(3):523-532.

[4] DeMonte F.Surgical treatment of anterior basal meningiomas[J].J Neurooncol,1996,29(3):239-248.

[5] Schick U,Hassler W.Surgical management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involvement of the optic canal and visual outcom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7):977-983.

[6] Schick U,Hassler W.Surgical management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involvement of the optic canal and visual outcom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7):977-983.

[7] Bassiouni H,Asgari S,Stolke D.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functional outcome in a consecutive series treated microsurgically[J].Surg Neurol,2006,66(1):37-44.

猜你喜欢

电凝脑膜瘤视神经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双胞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