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
2012-01-24,
,
(衢州市畜牧兽医局,浙江衢州 324000)
衢州市畜牧业较为发达,201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635.16万头,家禽饲养量6530.82万羽,蜜蜂饲养量28.13万群,畜牧业产值44.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87%。随着该市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批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动该市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摸清该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新型产业体系,根据省市有关部门要求,衢州市各县(市/区)组织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走访调查、座谈、电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辖区内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基本情况
1.1畜牧业服务体系
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该市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85家,人员191人,其中大专学历11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79人。2006年改制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主要承担畜牧技术推广和畜牧生产服务、动物免疫和畜禽检疫、疫情普查、疫情报告、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动物防疫和疫病扑灭等公益性服务。
二是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所。江山市和开化县共设立动物诊疗所42家,职工73人,主要负责畜禽疫病诊疗和饲料、兽药、畜产品等经营服务,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结合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受乡镇委托负责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承担的部分公益性服务职能。
1.2畜牧业龙头企业 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衢州市强顺饲料有限公司、浙江浩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此外,还有44家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涵盖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销售等方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料及畜产品的供求信息,同时还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1.3专业合作社 据调查,衢州市现有畜牧类专业合作社354家,社员5267人。其中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92家,占总量的54.24%;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含土鸡、山鸡、鸭、鹅等各类禽类)174家,占49.15%,其中以养鸡为主者74家,鸭19家、鹅6家,畜禽混合饲养者75家。另外还有少量合作社养殖奶牛、肉牛和山羊等,其中奶牛3家、肉牛11家、山羊29家,合计43家。全市范围内以衢江区合作社数量最多(136家),其余柯城区63家、龙游县64家、江山市41家、常山县29家、开化县21家。合作社在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环节,以及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品牌、包装和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对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市畜牧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前,该市登记注册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底共注册成立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2008年成立61家,2009年成立146家,2010年成立40家,2011年成立26家,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迅速,截至目前,累计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二是覆盖面广。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覆盖全市所有畜牧类相关产业;从地域覆盖面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普遍存在于各个乡镇、街道、村庄。
2 发展演变情况
衢州市是传统畜牧业养殖大市,畜牧业服务体系形成较早。早在1981年,江山市就成立了养蜂产业化协会,为蜂农和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1993年,柯城区姜某组织成立了衢州市柯城区顺达生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采购社员所需农资,收购、销售社员养殖的生猪,为社员开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至2000年前后,该市畜牧业服务体系和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批比较有特色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2002年,龙游县养猪行业协会成立,拥有理事15人,会员622户,会员遍及全县规模生猪养殖场,为龙游县规模生猪养殖场提供服务。
2003年,江山市天蓬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周边生猪养殖业发展。
2004年,龙游树林家禽专业合作成立,采用“合作社+农户”,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鸡鸭苗、饲料、药物和技术,商品鸡、商品鸭实行保护价回收。
2005年,根据浙政发〔2005〕31号文件《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该市开展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县(市/区)设立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动物诊疗所,派遣了村级动物防疫员,进一步完善了该市畜牧业服务体系。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合作社法》颁布之前该市共有畜牧业专业合作社31家,此后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该市已累计成立专业合作社354家,经营范围包括生猪、家禽、蜜蜂、肉牛、肉羊、肉鸽养殖等。
据调查,目前专业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已深入至畜牧生产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在该市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转变该市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强大推动力。
3 具体做法
3.1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强化服务,推动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在衢州市农业中所占比重大,畜禽养殖数量大、分布广,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户)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2002年,龙游县养猪行业协会成立,拥有理事15人,会员622户,协会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协会功能,着力强化服务”为宗旨,为全县规模生猪养殖场提供多项服务。
一是协会每年邀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进行举办养殖技术专题讲座,组织养殖技术人员下乡举办实用养猪技术培训班。
二是为会员免费进行口蹄疫、猪瘟和违禁药物残留检测,定期组织人员到场提供技术咨询和疫病诊疗服务。
三是通过农民信箱为养殖户提供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动物疫情预警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服务,并开设技术咨询热线,为广大会员解答养殖问题。
四是协会注重生猪的产销对接,在生猪销售低迷期,协会打通舟山、宁波等销区的销售渠道,解决生猪销路问题。
五是担当养殖户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向政府部门反馈养殖户反映的问题,另一方面传达好政府的政策精神。
3.2政府引导,合作社走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之路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衢州市有关部门提出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
2002年,龙游县政府规划建设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园区建成为半爿月生态养殖园区,被评为生态养殖园区省级示范小区。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联星生猪养殖合作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作社积极推进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大生态的要求,入园的每个猪场布局间隔500 m以上,中间以水果和经济林木间隔,达到防疫要求;园区管理严格实行“五个统一”制度,即统一规划、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和统一治污;大力推进实施沼气工程并形成了种养结合的“猪-沼-作物”生态立体农业模式,加快了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园区内实行统一饲料采购、统一治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管理措施,园区管理向着生态化、规范化发展。
据调查,自2002年就业园区开始建设以来,该县合作社发展迅速,且经历了从粗放饲养管理到标准化生态养殖,从初建时生猪存栏100头到目前生猪存栏15600头的发展历程,目前园区已成为该县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和推进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典型。
3.3龙头带动,推行标准化养殖 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该市标准化养殖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江山天蓬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该合作社由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于2003年,合作社实行品种、管理、销售三统一,在社员中大力推行生猪养殖标准化,目前已有社员46户。合作社组建了标准化猪场评定小组,通过评定的标准化猪场生产的生猪销售统一挂载“天蓬”品牌标志,目前已发展标准化养猪场13家。养殖标准化的推行,不仅直接促进了合作社生猪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规模养殖户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3.4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优化畜牧业发展结构 衢州市利用丘陵山地、荒山荒坡、果园林地等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土鸡、鸭、鹅和山羊、肉牛等畜禽养殖,通过典型示范和合作社引导,带动了当地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2006年,常山县兴农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采取 “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农户700余户,主要从事肉鸡、肉鸭养殖。公司在杭州、衢州、南昌、福州等地开办了50多家“兴农冻品”连锁店,按统一货源、统一产品、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店名、统一标志的方式进行畜禽产品销售。2009年合作社共养殖优质肉鸡、番鸭10万羽,实现经营销售收入1024多万元,销售利润132万元。
2008年,衢州顺康牧业有限公司和开化县康利朗德鹅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朗德鹅产业,由公司为社员统一采购鹅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标准,全年养殖朗德鹅4万羽以上,创造利润190万元以上。
2008年,开化县苏庄山羊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了《开化县苏庄发展山羊示范乡镇建设项目》,在合作社17户社员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山羊养殖户增加到50余户,山羊存栏1800余头,年出栏商品羊近5000头,按每头利润280元计算,年总利润140余万元,户均年纯收入近2.8万元。
近年来,柯城区华墅乡的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在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乡已发展肉牛养殖户59户,存栏肉牛872头,年出栏肉牛1000头左右,按每头利润1500元计算,年总利润150万元,户均获利2.5万元。
通过示范户的典型示范和合作社的引导,该市特色养殖快速发展,畜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5强化品牌培育,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 蜂产业是该市传统的畜牧业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市在蜂产业品牌培育上下大力气,蜂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涌现,竞争力不断增强。
江山市的养蜂已有1700多年历史,养蜂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17年全国第一,素有“中国蜜蜂之乡”之称。进入21世纪以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和养蜂产业化协会不断创新,将江山蜂业引上一条以“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路,并获得显著成效,培育出 “江山”、“恒丰园”、“福赐德”、“千红”、“野春源”等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全市现有蜂群24.6万箱,养蜂专业户2476户,蜂产品公司34家,蜂产品加工厂26家,养蜂互助合作社96家, 2010年,全市累计实现蜂业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养蜂产值2.1亿元(蜂蜜12680 t,蜂王浆702 t,蜂花粉590 t,蜂蜡310 t),企业经销加工产值6.12亿元,合作社经销产值0.98亿元;直接出口产值约为1200万美元。
4 存在问题
4.1基层防疫队伍“青黄不接” 乡、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年龄偏大,多为一些民间老兽医,或老兽医子女,虽在长期兽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大多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知识面较窄,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畜牧业发展形势。究其原因是待遇差、收益低,主要靠春秋防疫注射费及平时诊疗费作为主要收入。特别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畜禽养殖户分散,工作开展难度大,兽医只是一个副业。年青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拿微薄工资做着艰苦工作。因此,乡、村级动物防疫队伍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4.2合作社准入门槛低,服务水平低 为鼓励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注册成立时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养殖户户数,相关材料齐全,基本上都能审核通过。所以,从总体看,合作社发展水平较低,覆盖面不广,带动能力弱,经营规模小,经营水平低。而且,合作社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相关制度缺乏约束力,未能有效运作,很多合作社处于发展停滞或处于“休眠”状态,个别合作社的成立只是为了套取国家扶持政策。
4.3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作用有限 大部分合作社规模较小,局限于本村,农民难以做到真正抱团发展,形不成拳头,合作社带动作用小。而且,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只是进行农产品的直接生产销售,缺乏产品的初级加工,也没有进行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难以打入到超市,产品的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4.4缺乏技术、信息、经纪、产品营销方面的带头人 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获取市场信息、有开阔的市场路子和开拓精神的优秀农民,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销售、运输等一系列服务。而目前大多数畜牧类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合作社发展潜力有限。
4.5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靠个人的权威来管理,靠领办人个人的能力经营运作,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随意性较大,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二是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利用和执行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没有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建立帐薄,按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也没有执行合作社的税收政策;三是与社员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虽然服务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盈余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二次分配比例较小,制约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
5 对策措施与建议
5.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一是提高乡、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建议政府将乡、村级动物防疫员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对现有的村级兽医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考核,对不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乡村兽医,要依法清理整顿;三是对有志于兽医行业的人员组织开展兽医基本常识培训,达到会打预防针和一般动物疾病会诊疗的要求,充实基层动物防疫力量。
5.2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通过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联合,增强整体竞争力,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从现阶段情况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还需不断加强。一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对可增强合作社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扶持;二是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适当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问题;三是要实行政策优惠。对合作社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产品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适当减免已登记成立合作社的所得税、增值税,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等。
5.3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准入审核,符合条件的应予以通过准入审核,发展专业合作社条件优越的应鼓励并协助其完成审核手续,但对于不符合条件或重复申报的不能通过审核;二是为合作社建立服务平台,利用农民信箱、农技110和互联网等平台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扶持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品深加工、创建和注册合作社所有的产品品牌、进行质量安全QS认证;四是通过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社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5.4重视人才培养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合作社难以顺应新时期畜牧业发展潮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重视合作社人员素质提升。一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二要加强对合作社发起人、建设带头人的培养。合作社要制定培训规划,对社员进行定期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重点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更好地引导社员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好、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