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别有侗医药 自采百草古寨风

2012-01-24刘学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侗族医药文化

刘学春 梁 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药专家委员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龙运光、肖成纹、吴国勇和邓星黄等主编的《中国侗族医药》,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大力扶持民族医药发展精神、深入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是向世界展示侗族医药文化内涵和表现形态的一本好书。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侗族医药文化,系统阐述侗医药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博大精深的学术内涵,恰当梳理与中医药学的关系,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马建中副局长为该书作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先生称赞该书曰“人间别有侗医药,自采百草古寨风”。

1 民族医药的侗族颂歌

侗族,古称“黔中蛮”、“仡伶”、“侗僚”等,1953年定名“侗族”,原是古越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黔、桂、湘交界地带,包括有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天柱、剑河、锦屏、三穗、镇远、岑巩、玉屏、石阡、江口、万山,湖南省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城步、洪江、会同、绥宁、新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融水、龙胜、罗城,湖北省鄂西地区的咸丰、恩施、宜恩、利川等地。1958年前,侗族无本民族文字,缺乏对其医药文化的起源、特征及演变过程等的理论解释,文献记载零散。其医药以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受传统习俗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影响,加之天灾人祸,造成许多宝贵的侗族医药经验严重失传,有的已经濒临消失。《中国侗族医药》一书系统收集、整理了侗族口碑资料、史籍记载远古神话流传下来的古代原始传统医学;阐明了侗族医药发展史、侗族医药基础理论、侗医药物学、侗医方剂学、侗族医药单方验方选录、侗族药膳、侗族医药文化、侗族医药与养生保健、侗族医药学术团体和人物传略等,确是医药文化领域的侗族颂歌。

2 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

侗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侗族的早期医学为“冲傩医学”,崇尚万物有灵。其图腾崇拜为“尚鸡卜及卵卜”。该书在整理考古、侗族古歌、巫辞、历代医籍、地方志及民间医药资料方面较为系统。1987年,新晃侗族自治县旧石器的发现表明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箭猪毛刺和植物刺作为放血排毒排脓治疗法沿用至今。侗族古歌《玛麻妹与贯贡》、《松恩松桑》、《兄妹开亲》和传说故事《叶香与亮光草》阐释了人类和侗族医药的起源。侗族民歌百科全书《侗族古歌》,被誉为“活体民族化作品”,为侗族医药传承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到目前为止,收录民国和以前的侗族医药著作16部。其中,明万历年间《正体秘录》一书,是现存最早的侗族医药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骨折断筋、脱位、出血等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对历代本草著作记载的侗药进行了考证,如山蛮峒及(侗)峒人应用的药物“桂”、“丹砂”;山溪峒及(侗)峒人应用的药物“山獭”、“蚁”、“水银”、“檀香”、“降真香”等;山番峒及(侗)峒人应用的药物“三七”;山黎峒及(侗)峒人应用的药物“崖香”、“山羊血”等,精选侗族医药单方474个,验方2780个,药膳方330个,还系统整理研究了地方志中的医学文献资料。

3 特色鲜明的诊疗技法

侗医诊疗技法多种多样,用药独特。采用看、摸、算、划、问、闻六诊辨证;推捏、爆灸、熨烫、拔罐、针刺、刮疗、薰蒸、烘烤、扯肌、清洗、化水、敷药、吹末、吸吮、冷麻、热烙、复位、服药等18种侗医疗疾的方法和手段。用药方式独具一格,除了药鱼、药衣、药佩、活物、打刀烟等古朴而独特的用药方式外,还明显地具备以下特色:根据药性对症配伍;根据病名投药;内服药多为汤剂;多种药需以黄酒为引;复方制剂较单方为多;师承药方各异,各师自拟;群方中同药异名、同药异用者多见;除汤剂口服外,常配以内症外治等其他手段。

4 可歌可赞的组织精英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侗族精英的努力下,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和科研单位陆续建立和发展壮大起来。该书从发展历程、治疗特色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侗族22个医疗机构、5个学术团体和8个科研单位,记载了232名人物传略,包括已故侗乡名医。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侗族医药迅速发展。该书是中国侗族医药文化和史志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侗族医药专家和民间侗族医生集体攻关的心血结晶,是侗族同胞献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份厚礼。

猜你喜欢

侗族医药文化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