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2012-01-24陆惠光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亚健康气血状态

陆惠光

北海市中医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体质及健康状况.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动态的中间状态,是由健康转向疾病(或疾病转向健康)的一个过渡阶段,无病理性改变[1].文献研究证明,人类机体在许多情况下都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我国目前有60%左右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将其称之为"未病"状态[1-2].该研究就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予以综述,探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 现代医学的"未病"与"亚健康"

"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亚"即次等,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即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前期症兆多表现为肺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人群普遍存在高负荷(心理或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及免疫功能低等.亚健康因其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目前尚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可供诊断的参数,也往往被人们忽视[2].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如不及时加以有效干预,可能进展为其他疾病.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约有6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谓健康,亚健康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也作"未病"状态(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包括无病态、潜病态、前病态3层含义,当中的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3].按照中医理论,亚健康状态下的机体是已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等不平衡现象,但尚未进展到"已病"状态[2-4].

2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人的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所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而出现的功能紊乱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健忘、乏力、体力下降、情绪波动大、肌肉酸痛、性功能减退等[4].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未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素问.八正神明论》提出:"上工救其萌芽",在疾病未发生之时及时进行治疗,即为预防.《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即是病防变的一种具体体现.中医学从来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主张"未病先防"、"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保健思想[5].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现代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观念相适应.中医"治未病"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亚健康的干预.

3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作用

中医"治未病"主张"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思想,通过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调整阴阳,来消除机体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并使之恢复正常的、平衡的、协调的生理状态,进而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与康复能力的目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养心)、既病防变(修身)、愈后防复(健体)3个方面[6].

3.1 调养情志

中医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倡导心理和身体的和谐统一.亚健康状态是生理、心理、社会失调的结果.《内经》云:"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活动的失常可影响人的五脏功能,使得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进而发病.因此,心情舒畅则脏腑和顺,乐观开朗则气机调畅,豁达宽宏则气血和平[7].通过调养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防治亚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改善节生活方式

中医学认为,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源自脾胃生化.饮食结构不合理则多病或病重."治末病"理论主张调饮食、慎起居,劳逸结合,以助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备急千金要方》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8].中医"治末病"认为,饮食适量为宜,饥饱要均,饮食品种要全,不可偏嗜,保持对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等摄入均衡.

3.3 强健体魄

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运则立,动则健,不运则气血滞,脾胃减,神情顿.可见,运动可疏经活络、振奋阳气、畅行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合理的运动是预防与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并可使人心情舒,是预防亚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们平常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梳头、摩擦手脚心、按揉肾俞穴等方式活动四肢关节、五脏六腑,从而促进人体血脉流通,提高免疫力,预防亚健康[9].《养性序》指出,"体欲常劳,劳而勿极".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经常性的超时间、超体力、超能力活动,以免耗阴伤气,影响健康.另外,中医"治末病"也通过采用五音疗法、气功、按摩、刮痧、走罐、导引以及辨证药物施治等方式进行治疗亚健康,并取得了较好疗效[9-10].

4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的人群不断增多,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5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更新,使得预防医学成为21世纪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1].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发展与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主张"防重于治",根据人体所表现出的征象,通过精神调节、生活方式的改善、合理运动、药物辩证治疗等方式进行及早调治,防患于未然,治病于初始.该理论旨在通过未病先防来养生防病,增强人体免疫力.通过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将疾病限制在现有阶段,阻断其继续恶化进展[12].中医"治未病"理论因其独特的诊疗疾病模式,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上优势突出,疗效显著,潜力巨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和认同.可以预见,中医"治未病"理论势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防治疾病,预防保健,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1]吴鸿,高水波.浅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1(9):372.

[2]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125.

[3]李捷.浅谈中医"治末病"-学习经典医籍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672-1674.

[4]刘萌,廖淑梅,刘明婷.医学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3):1674-1675.

[5]崔丽娟,罗仁,赵晓山.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7(14):260-261.

[6]张文旗,何裕民."治未病"与亚健康的相关概念探讨[J].上海中医院杂志,2008,42(4):57-59.

[7]林嬿钊.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J].广东医学,2012,1(8):289-290.

[8]王宝庆.治未病与干预亚健康析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9(22):1074.

[9]康永娟,康凤龙.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干预亚健康的有效手段[J].国医论坛,2010,5(6):49.

[10]李卫民.亚健康常用治疗方法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6(17):152-155.

[11]王彦辉,何宽其.中医诊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2230-2231.

[12]朱岷.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我国疾病预防趋势的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5(21):689-690.

猜你喜欢

亚健康气血状态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