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1-24袁小波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

袁小波

长沙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公共卫生的传染病,它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并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目前人们对艾滋病普遍产生恐慌心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认为被社会孤立、人们歧视,致使心态扭曲,对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在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进行心理干预,是一项既迫切又很重要的工作。该文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了心理状况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55岁,平均年龄38.5岁。

2 患者心理问题

艾滋病的流行在非感染者中能引起如此众多的心理问题,对一个已真正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来说,无疑更是一个重大的心理打击。人在遭受重大突然事件后,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在得知艾滋病病毒抗体验测结果为阳性时,绝大多数人首先感到很受打击,会因没想到会被感染和没有心理准备而不知所措。震惊表现为意识混乱、惶恐、慌乱、情绪失去控制等。有些人可能哭喊,有歇斯底里样言语和动作;有些人可能镇静,但情绪麻木。患者会感到很害怕,害怕受到孤立、歧视。大多数人怕死亡,特别是怕孤独地死去。有些患者不愿相信检验结果,不断地到其他医疗机构要求重新检测;无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症状和拒绝接受治疗。常在过度悲伤后会产生:“为什么是我?我是怎么得的病,是谁传给我的?别人那样寻花间柳都平安无事,而自己仅仅这么几次就感染了,上天对我真不公平”等想法、愤怒可针对自己,也可针对别人。有时会产生报复心理,把自己的感染归咎于卖淫者,或情人,或社会,产生强烈的报复欲望。由于疾病而产生痛苦,怕个人的秘密泄露,怕受歧视而感到恐惧,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产生很多疑问,又不能或不愿意与他人诉说而感到孤独;也由于失去工作,无收入,或失去伴侣及亲朋好友而遭遇疏远,进而感到孤立和孤独。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表现为空虚、消沉,绝望。认为此病是不治之症,活在世界上已无任何意义,不如早死了结。这些心理反应在大多数感染者中普遍存在,虽然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不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就有可能会造成心身疾病,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艾滋病的后续治疗不利,并会加速死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心理失衡,会出现极强的报复社会心理,故意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给社会造成危害。

3 对策措施

3.1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勇气、信心和希望是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法宝。帮助患者克服悲观、厌世、愤怒等心埋上的偏激情绪,正视已被感染的事实。认识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段时间完全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只要保持乐观情绪,积极治疗,完全可以生存相当长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生存时间的长短自己可以把握的,在这段时间内要正确对待疾病,安排好生活内容,并充分地享受生活;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在生活中尽量自立,坚信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把自己融合到家庭和社会中去,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预防感染其他疾病,因为感染其他疾病可能会加速艾滋病的发展,早期治疗感染;保证足够的运动,注意睡眠,戒烟和避免过量饮酒,保证足够的营养,使用一些中药治疗等。还有保持平常的心态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都对减缓艾滋病的进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感染者要尽量使自己像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与人交往。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科学的发展和政府的关心,疾病会得到有效治疗的。目前艾滋病虽不能治愈,但总有一天会被攻克,要坚信随着科学发展,人类会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如果能保持更久的生存,就离有效药物治疗的那一天更近,何况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病,甚至有人不发病,要坚持好好地活下去,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日常生活中保持自立,仍然是过去的自己,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和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互相建立联系,宣泄情感,树立生活信心,坚持信念。鼓励患者多想美好、愉快的事情,并通过音乐、绘画、书法或其他爱好的活动放松情绪。如果已经发病,让他(她)明白“死亡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安排好—切,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3.2 家庭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一现实,要有活下去的勇气,要有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社会各方面的偏见和歧视的勇气。艾滋病患者往往存在着各种心理、生理方面的障碍,非常需要得到亲人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如果艾滋病患者感到家人疏远、淡漠,可能会丧失生活的勇气,甚至厌世。因此,家庭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艾滋病患者减轻忧虑和恐惧。家庭成员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爱和关怀,创立平静、和谐,温馨的环境气氛;多给予关照、体贴和鼓励;交流和商讨面临的各种问题,激发其信心和生活勇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和感染艾滋病患者。协助其保持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让家庭成为艾滋病患者对外沟通的桥梁,鼓励艾滋病患者主动参加社交活动,传递信息和沟通情感,多联系亲朋好友,主动寻求社会的帮助。

3.3 实行人性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病房医护人员,坚持每日“五巡视 ”,到病房和病人进行沟通,加强对病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医护人员应根据艾滋病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帮助患者配合治疗。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做好思想准备,热情接待,取得信任与合作。患者绝望时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他们共享人间的快乐。

3.4 加强宣传,完善防艾体系

防艾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这长期的防艾工作中心理干预特别容易被忽视,所以心理干预更需要得到社会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心理干预是整个防艾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具体心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让民众充分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及有关防护措施,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心理。②在防艾体系中培养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或增加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定期在艾滋病高危场所讲解艾滋病防护知识及心理应激知识。③在防艾机构中开设艾滋病心理健康热线,让有心理困惑的人群能够及时得到社会的支持及帮助。④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访谈,提前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为他们做好心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做好监测和预警报告。⑤及时提供疫情报告,对发现的HIV病毒感染者及其周围人群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派出心理干预组。⑥完善全社会的支持网络系统,使家庭、社会、团体、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总之,一个人在得知已感染上HIV病毒时,就会发生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危机,表现为会感到震惊、拒绝、否认,继之出现愤怒、抑郁、孤独、恐惧、自卑、消极及报复心理。我们注重医患之间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杜绝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维护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1]林云萍,刘明洁.人性照护理论指导艾滋病患者护理1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2(2):179-180.

[2]徐莲芝编著.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4.

[3]绳宇.正确的职业防护在反对艾滋病歧视中的作用和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7(12):17-19.

[4]付英.浅谈艾滋病房护患关系的协调[J].广西医学,2006(9):157-158.

[5]董崇杰,张伊辉,李变丽.艾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141.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 世界艾滋病日》
病毒与偏见:两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争之路
SilentEpidemic
感冒病毒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