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鼻咽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2012-01-24刘星
刘 星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吉林 四平 136001)
鼻咽部肿瘤在五官科较为常见,其中,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具有地区性,好发于亚洲尤其是我国广东省[1]。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60岁之间。笔者对本组6例鼻咽部肿瘤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探讨鼻咽部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1993年至2010年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鼻咽部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并按其性质不同分为鼻咽癌3例,纤维血管瘤2例和脊索瘤1例。男4例,女2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5岁。出现擤鼻后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鼻塞及头痛6例。
采用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病人仰卧,以听鼻线(外耳孔至鼻翼)为基线,上下各扫描数层;层厚5mm。根据病情需要可做冠状位扫描,基线与听鼻线大致垂直,自外耳道前2cm向前扫描。扫描时尽量抑制吞咽反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增强扫描采用横断位,患者需禁食。
2 结 果
CT检查6例鼻咽部肿瘤。①鼻咽癌3例,1例男性,52岁,CT鼻咽腔层面所见:咽后壁软组织增厚隆起,右侧鼻咽腔切迹消失,翼前翼后脂肪垫消失,蝶骨小翼板破坏并累及右侧上颌窦后壁;口咽层面所见:口咽部右侧壁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向口咽腔内突出,下颌骨后方有一类圆形肿块影,考虑淋巴结转移。1例男性,73岁,右侧头痛4个月余,右侧面瘫3个月,听力下降及耳鸣,近日进食呛,颈部有包块。鼻咽部CT横断面见咽后壁明显增厚,右侧隐窝消失,骨窗像所示:颅底骨质广泛破坏,右侧蝶骨大翼、蝶窦、颞骨岩部及枕骨斜坡均受累。通过眶上裂层面扫描显示:蝶窦骨质破坏,右侧眶上裂后方见有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肿瘤侵及海绵窦所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女性,57岁,发现鼻塞及右侧颈部包块、头痛及面部疼痛2个月余,查体见右侧颈部有一质硬包块。CT表现:右侧鼻咽腔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右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消失,鼻咽腔明显变形,右咽旁间隙受压变形;双侧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密度不均匀。②鼻咽部纤维血管瘤2例。1例男性,17岁,左侧鼻腔反复出血1年余,查体见软腭隆起,后鼻孔处有巨大新生物。CT表现:鼻咽部有一巨大的软组织密度块影,密度均匀,以左侧为著。双侧咽鼓管咽口、咽隐窝消失,肿块向前延伸到左侧后鼻孔。邻近骨质未见破坏,颈部未见淋巴结肿大。1例男性,19岁,鼻腔反复出血半年余来诊,鼻咽部平扫及横断面和冠状面增强扫描,CT显示:鼻咽部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变呈明显强化,肿瘤向前侵及左侧筛窦、上颌窦和鼻腔,并进入眶尖,眶上裂增宽;肿瘤向外下占据左侧颞下窝,向后累及枕骨斜坡及桥前池;肿瘤向上侵及蝶窦、鞍上与左侧中颅窝,向下达到口咽。邻近骨质均有受压改变。③脊索瘤1例,女性,32岁,CT平扫所见: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可见散在斑点状钙化灶,枕骨斜坡及蝶鞍破坏,左侧眶上裂扩大。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向下突至鼻咽腔。增强扫描显示肿块边缘强化。
3 讨 论
3.1 鼻咽癌约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0%,病变早期,小的黏膜下肿瘤不能为内镜检出,但CT可显示鼻咽部小的软组织隆起,表现为咽隐窝变浅,因而可帮助确定活检方向和位置,有利于早期诊断。肿瘤较大时,可向鼻咽腔生长致两侧明显不对称,还可侵犯鼻腔和鼻窦。CT可见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块影,亦可侵犯颞下窝及眼眶[2]。
3.2 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瘤体血管丰富,故易出血,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男性,肿瘤常呈结节状或分叶状。CT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可有骨质受压破坏,肿瘤常延自然孔道扩展。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
3.3 脊索瘤为先天性肿瘤,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物。较少见,约占肿瘤的0.1%~0.7%,男性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发生于鼻咽部时,CT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影,其中可见散在钙化灶,可有斜坡或蝶鞍破坏。
鉴别诊断:①鼻咽结节病,可表现为鼻咽部肿块,类似鼻咽癌征象,但发病率低,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3,4]。②淋巴瘤通常为整个咽淋巴结弥漫性肿大及扁桃体增大,常双侧对称发病,未经治疗的肿大淋巴结常不发生液化和坏死,淋巴结的密度常较均匀,常合并腹内或胃肠道病变,发病率相对较低,进展慢等特点。本组3例鼻咽癌均为单侧性鼻咽部肿块,及颈部广泛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淋巴结的密度不均匀,中心部略低,周围可见等密度环,具有典型淋巴结转移的特征。③鼻腔巨大息肉,起源于鼻腔,较大时可填塞鼻咽腔,其形态及CT表现有时难以与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鉴别,但增强扫描后,鼻息肉的强化不如纤维血管瘤明显,本组2例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且反复鼻出血,CT表现为鼻腔及鼻咽腔巨大的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故与鼻息肉的鉴别诊断不难。④颅咽管瘤,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囊性低密度肿物,有蛋壳样钙化。脊索瘤则表现为散在的斑点样或不定形样钙化两者可以此鉴别。
[1]陈韵彬,梁碧玲.鼻咽癌2008分期方案解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0):1119-1120.
[2]贾传海,卢光明.三例脊索样胶质瘤的影像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1):1139-1141.
[3]张淑慧,王振常,曾庆玉,等.成人鼻腔气道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8):799.
[4]罗京伟,徐国镇,罗德红.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历史演变[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