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山茱萸伪制品的鉴别

2012-01-24贲彩红

中国药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伪品山茱萸种皮

贲彩红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1],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功效,是传统大宗药材,日常用量很大,在药材市场销售中常有掺伪或伪品出现。近年来笔者发现了一种新的山茱萸伪制品,乃是用白扁豆衣染色后掺杂少量迷惑性的山茱萸果实伪制而成,经检索相关文献后尚未发现该种伪制品的类似报道。染色后的伪品与山茱萸外观相似、大小相近、颜色相同,使用时容易混淆。现将其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1 性状鉴别

1.1 山茱萸

山茱萸生品呈紫红色或棕褐色,酒制后乌黑色;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近完整者呈扁长椭圆形,长1~1.5 cm,宽0.5~1 cm;果皮皱缩,表面有光泽或微有光泽;视干燥程度不同,质稍硬韧或软韧;皮部折断后断面黑色或黑褐色。饮片中多杂有少量未除尽的干瘪果实或果核,有的可见顶端的圆形宿萼痕和基部的果梗痕。皮薄,味酸、涩、微苦。山茱萸加热水浸泡,饮片大部分沉于杯底,水浸液染成灰黑色,但饮片本身颜色不褪,仍为黑色。

1.2 伪制品

伪制品呈乌黑色,呈不规则的囊状或片状,近完整者呈扁椭圆形,长 1~1.5 cm,宽 0.9~1.2 cm,无果柄或宿萼痕;表面干瘪,质稍硬脆或软而稍韧,握之略黏手;皮部断面有的因内部没被色素染透而呈黄白色。气微,口尝不酸,味鲜、咸。饮片中有人为添加的少量山茱萸果实或果核。伪制品加热水浸泡,部分伪品浮于水面,水液染成酱黑色。浸泡5 min后,搅拌清洗,捞出,可见伪制品呈囊壳状,表面光滑无皱纹,黑色已大多淡去,转成黄褐色;有的一侧边缘可见明显的“隆起的半月形眉状种阜”特征。清洗后的伪制品干燥后呈薄皮囊壳状,质地硬脆。

1.3 伪制品来源确定

经过仔细查找,在伪品的独立小包装(1 kg)中均能找到少量尚属完整的种子。种子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黑色,但色泽不均匀一致,有的种皮表面未完全着色处露出褐黄色表皮,一侧边缘有清晰的“隆起的半月形眉状种阜”特征,但多已被染成黑色;剥去种皮后可见种阜基部脱落处中央有一条沿种阜走向的纵贯种阜基部的白色细线。加热水浸泡5 min后,清洗,取出种子,种皮表面光滑,黑色已大都洗去,转成黄褐色。剥去种皮,内部有肥厚的子叶2枚,子叶外表面尤其是种皮破裂处都已被染成黑色,内表面及内部黄褐色,嚼之有豆腥味。种子浸泡后质软,干后质硬。因此,仿制品实为豆科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的种子[1]。

2 显微鉴别

2.1 山茱萸

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有少数草酸钙簇晶,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2.2 伪制品

水浸液视野棕褐色,有时可见洇染的黑色斑块。种皮外侧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可见光辉带。支持细胞1列,哑铃状,其下为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完整的种子子叶含众多卵圆形淀粉粒。种脐处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3 鉴别体会

山茱萸通常由山荆子果实、葡萄皮、川楝子皮等伪充,而以白扁豆衣染色伪制的情况,笔者尚是首次发现。其与正品的主要区别点是:伪制品颜色有点亚光,较平坦,皮部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眉状种阜”特征,水浸后褪色;正品山茱萸表面较皱缩,皮部断面黑色,水浸后颜色不褪。

白扁豆衣的性味功效、主治、归经等与山茱萸相去甚远。伪制品不但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大量色素的使用,无疑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中药工作者在进货验收中,应对该伪制品加以注意,加强抽样检查,严格把关,努力避免假劣药品进入临床,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6,101.

猜你喜欢

伪品山茱萸种皮
东北地理所发现PG 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花生种皮颜色智能识别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菜豆种皮开裂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及相关酶活变化
山茱萸提取物保护脊髓损伤神经的机制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种皮厚度影响石榴籽硬度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