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

2012-01-24李宏志宋秀锋李荣俊

中外医疗 2012年29期
关键词:掌侧成角掌骨

李宏志 姜 泳 宋秀锋 李荣俊 杨 涛

大连市骨科医院,辽宁大连 116011

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2月有13例患者采用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部分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经过3~15个月随诊,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3例,年龄16~61岁,男11例,女2例。仅有2位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56岁和61岁,纳入统计。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1.5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26.6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h~5d。摔伤5例,拳击伤6例,门夹伤1例,机器击伤1例,均为闭合伤。右侧11例,左侧2例。X片显示掌骨颈骨折后向背侧成角约15~60°。

1.2 材料介绍

该组采用的铝板宽1.5cm,长20cm,外包医用粘膏防滑,折弯呈楔形贴附于第5掌骨对应手掌侧,远端贴于小指近节,近端到达腕横纹近侧。背侧石膏近端在前臂中段,远端覆盖3~5手指中远节。

1.3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未用麻醉。术者和助手配合,第5掌指关节伸直位持续牵引,术者拇指顶压第5掌骨背侧成角处,减少成角;逐渐将掌指关节改为屈曲90°,利用小指近节基底顶压掌骨头,复位骨折。助手维持骨折复位,术者用手提X线机确定骨折复位良好。折弯的铝板放于掌侧,背侧顶角稍突起顶于第5掌骨头,腹侧顶角贴于第5指的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呈伸直位,小指中远节延长线经过手舟骨结节,防止旋转。与腕关节等宽石膏托固定于背侧,掌骨骨折处背侧放压垫,腕关节呈休息位。拇食指未固定。包扎时3~5掌指关节屈曲90°,3~5指近指间关节屈曲90°。

1.4 随访处置

每周复查,检查有无包扎过紧致手指缺血情况,背侧石膏和掌侧铝板有无松脱移位,调整敷料包扎达到固定可靠。X线摄片检查骨折有否移位,5例患者X线检查示显有再移位,予调整复位固定。患者固定4周时行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的患者拆除石膏,骨痂生长欠佳患者再固定2周。拆除外固定后,逐渐自行屈伸功能练习。1个月内避免骨折处受过大应力。

1.5 效果评估

治疗期间可靠固定,通过X线检查骨痂生长情况,未拆除外固定,骨痂生长情况的观察受部分影响,骨折对位对线观察清楚。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约2~3周,手指活动可恢复良好。腕关节无不良影响。

2 结果

随诊3~15个月,X线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颈干角屈曲10°-过伸3°,骨愈合良好。腕关节、第5掌指关节、小指的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完全恢复,骨折处局部无明显压痛和纵向扣痛,小指无旋转,小指与邻指无挤压和骑跨,满意率100%。

3 讨论

据张英泽[1]统计,掌骨骨折约占成人手部骨折的19.76%,男性多于女性,OTA统计的高发类型为77-A,即使关节外简单骨折,第5掌骨多于其他掌骨,第5掌骨远端骨折占成人手部骨折的3%左右,16~30岁患者占56.5%。该组报告仅针对新鲜骨折。该组患者其中1例为28岁男性患者,开始治疗时已经伤后18d,骨折成角手法复位困难,未列入统计。

针对第5掌骨颈骨折,以往认为成角40°以内可以接受的标准不准确,目前认识到15°成角也会对手指活动的起始产生影响,小指屈伸活动延迟。同时第2、5掌骨是手掌横弓的支撑架,要求稳固[2]。所以针对成角移位的第5掌骨颈骨折应该治疗矫正,手法复位外固定仍是目前首选方法。有经皮一枚克氏针固定顺行逆行固定、或多枚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切复钢板内固定没有表现出优势。特别是掌骨颈骨折靠近掌指关节,没有充分的空间允许放置钢板,强行放置即造成对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的干扰,造成关节僵直屈伸受限[3-5]。

目前有人总结伸直位固定,利用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紧张牵拉,维持骨折的复位,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包括掌指关节过伸位固定;或橡皮条牵引指尖,伸直位固定[6-7]。但屈曲位固定已经被证明成功率高,方法可靠。大多数的报道还是总结掌指关节屈曲90°,利用近节指骨基底推顶掌骨头,维持复位和固定。而近指间关节,可以保持于伸直位、屈曲15°、45°、90°,感觉屈曲90°时没有皮肤肌腱肌肉的牵拉,对骨折处的应力较小,患者也更舒适,更利于配合4周的固定[8-13]。通过我们的体会,没有出现关节僵直的情况。而固定方法也有几种,有掌心握绷带并外包绷带固定、掌侧铝板固定、夹板固定、石膏结合钢丝指夹板固定、掌背石膏夹板固定等[8-9,11,13-14]。有报告用掌侧垫纱块或棉纸、胶布和绷带固定的方法,这样松软的固定也基本有效[15]。更有报告肩外展、屈肘、手掌外敷绷带、石膏夹固定的方法[16]。显然,固定的方法没有统一,存在松软固定、掌侧松软背侧石膏固定、掌背侧石膏固定三种情况。我们早期也尝试过手握绷带背侧石膏的方法,因为没有掌侧的顶托和可靠的对背侧石膏的回应,骨折处易成角。所以我们认为掌背侧较坚强的固定还是必要的。

外固定拆除后功能练习以主动的屈伸锻炼为主,结合少许的被动屈伸练习,注意对骨折处的保护,减少骨折处的应力。防止对骨痂的干扰,影响骨折愈合。

有一组209例手部骨折病人的总结,其中26%的患者处理存在不足[17]。手部骨骼体积小,关节多,肌腱肌肉附着点多,功能精细复杂。所以要重视其正确治疗和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手的功能。该组方法或者相似的方法是否可以成为掌骨颈骨折的治疗常规,尚需认真讨论,以期避免手术损伤和非手术治疗的不规范,减轻患者负担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该组方法针对新鲜骨折,掌骨颈骨折愈合较快,即使是畸形愈合,一定时间以后,手法复位困难,需要手术干预[18]。

经过多年的发展,骨外科技术趋向于微创化,目的是将医源性创伤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已经从个别技术的改良演变成骨外科技术全面的改变。BO的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它的原则包含了远离骨折部位固定、对软组织血运的保护、非加压固定、低弹性模量材料的选用等内容[19]。目前手术指征的把握是否不严,美国、瑞士等内固定技术发达的国家,也很重视外固定的应用。在采取医疗行为时,我们应重视防止医疗费用过多、医疗资源浪费、过度创伤的问题。

综上所述,采用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部分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可重复性强,在各个地区的医院都可以操作,经过进一步的总结和规范,我们建议将这种方法完善后,作为治疗部分第5掌骨颈新鲜移位骨折的常规诊疗路径。

[1]张英泽.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6-409.

[2]倪前伟,李江.第5掌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综述[J].中外医疗,2008,27(14):121-122.

[3]姚烈辉,蒋毅远.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安徽医药,2009,16(6):647-648.

[4]顾玉东.如何治疗手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2):65.

[5]李伟,郑军,王国林.闭复经皮克氏针逆行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1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9):4689.

[6]李忠梅,李忠野.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夹过伸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12.

[7]李刚,史淑华.石膏托外固定配合指骨牵引治疗掌骨骨折[J].山东医药,2002,42(7):36.

[8]王增星,胡广州,李伟,等.石膏钢丝指夹板治疗闭合性掌骨、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1):49.

[9]刘斌,赵学全,马丽杰.握绷带固定法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38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4):2664-2665.

[10]王红杰,刘式明,鲍树仁,等.第5掌骨颈骨折伸直与屈曲位整复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0):28-30.

[11]傅捷,衷鸿宾,徐明球,等.石膏指夹板治疗掌骨颈骨折26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71-272.

[12]林涧,余云兰.非手术治疗多指粉碎性骨折17例[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19(4):244.

[13]杜耀强.“U”形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2(12):53-54.

[14]李俊明,黄红山,李道选,等.非手术治疗新鲜第5掌骨颈骨折初步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1):773.

[15]王策,段永辉.手法复位掌骨石膏夹外固定治疗2-5掌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6):463.

[16]李跃,张哲.手法整复配合铝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医正骨,2006,18(6):413.

[17]李庆泰.必须重视手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2000,14(1):3-5.

[18]姚正凯,刘红喜,曹志星.指压法复位第5掌骨颈骨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1):67.

[19]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90-192.

猜你喜欢

掌侧成角掌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错在哪里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
第1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