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2012-01-24宋如英

中国猪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菌苗螺旋体粘膜

宋如英

(河北省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宋如英

(河北省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

猪钩端螺旋体病,简称猪钩体病,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我国是受猪钩体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在我国的流行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定州市某养殖户育肥猪暴发猪钩端螺旋体病及其诊断与治疗情况。

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治疗

2011年7月河北省定州市某养殖户养的32头育肥猪 (约30 kg/只)中29头育肥猪体温升高至40℃,稽留热3~5天,沉郁、厌食、腹泻、神经性后肢无力、震颤及皮肤干燥,1~2天内全身皮肤和粘膜黄染,尿液变黄呈茶色,可闻到腥臭味,上下颌、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指压有凹陷。死亡3头。

1 病理剖检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主要病变是全身性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以及肝和肾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视粘膜、皮肤、皮下脂肪、浆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淤血、肿大,肾周围脂肪、肾盂、肾实质黄疸,肾皮质有出血点。膀胱积有血尿,粘膜有散在的点状出血。结肠前段的粘膜表面糜烂。肝、肾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2 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集与处理。采取病猪的尿液5~10 mL、肾脏、肝脏组织,肾脏及肝脏组织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悬液。尿液经1 500转/分钟 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再以3 000~4 000转/分钟 离心1小时,取沉淀物涂片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两端有钩、扭曲呈波浪式运动的钩端螺旋体。钩体染色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染色液染成紫红色。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钩端螺旋体病。

3 治疗方法及效果

3.1 治疗方法

进行全群治疗,对患病猪用链霉素20 mg/kg·bw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全群每千克饲料添加土霉素1 g,连喂7天。

3.2 治疗结果

通过上述诊治,一周后回访,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其中23头无明显临床症状,剩下6头治疗效果不显著,可能由其它病原引起,在这里不进行讨论。

4 预防措施

4.1 定期消毒切断传染源

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畜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皮肤、粘膜 (特别是破损皮肤)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带菌动物主要通过尿液向外排菌,从而污染外界环境,接触被污染物可被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流行高峰,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动物均能发病,以幼畜发病最为多见。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控制该病的关键环节是切断带菌动物 (老鼠)向猪传播病菌,大力开展捕鼠、灭鼠工作,防止草、饲料、水源的污染。平时搞好猪圈卫生,对圈舍地面、垫草、用具及圈舍四周要定期消毒。钩端螺旋体对热和日光敏感,60℃加热10分钟即可杀死;在干燥环境中容易死亡,不耐酸碱,一般的消毒剂(苯酚、煤酚、乙醇、高锰酸钾等)常用浓度均可将其杀死。

4.2 自繁自养与严格引种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进带菌病猪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规模大的养猪场应推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格控制引入病原。如不具备自繁自养能力,不得不从外地进猪的猪场,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发现可疑病猪,立即隔离,及早治疗。

4.3 免疫预防

该病常发地区应注射钩端螺旋体菌苗。国内、外应用灭活普通菌苗和浓缩菌苗进行预防接种,获得了良好效果。

S858.285.9+1

C

1673-4645(2012)07-0035-01

猜你喜欢

菌苗螺旋体粘膜
款冬无菌苗的扦插与分株繁殖※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