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T-CT在消化道肿瘤术后CEA、CA199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2-01-24刘太峰赫红娇张一帆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7期
关键词:消化道影像学阴性

刘太峰 赫红娇 张一帆

消化道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率高,且多数于术后2年内发生,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判断治疗效果、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就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PET-CT在24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糖类抗原CA199升高患者疗效和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消化道肿瘤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其中食管癌4例,胃癌4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5例,均已行手术切除原发灶,术后监测中单纯CEA升高19例,单纯CA199升高者3例,CEA与CA199均升高者2例,CEA检测值6.6~576 ng/ml(参考值0~5 ng/ml),CA199检测值128.2~449 U/ml(参考值 0~35 U/ml)。

1.2 方法 所有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CEA、CA199。1周内行PET-CT检查,18F-FDG由南京军区总院PET中心CTI回旋加速器及FDG合成模块生产,放化纯>95%,无菌、无热源,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仪器为GE Discovery ST PET/CT仪。24例患者均禁食6 h以上,按体重7.4 MBq/kg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60 min后,进行全身PET/CT检查。患者先完成定位图扫描,在定位图上确定CT检查范围从颅顶至骨盆底,扫描参数为120 kV、140 mAs,进床速度12.5 mm/s,层厚3.75 mm,矩阵512×512;再行相同范围的PET显像,通常为7个床位,每个床位3 min,二维采集模式,图像重建采用有序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图像融合通过Xeleris工作站显示。检查时嘱患者平静呼吸。

1.3 判定标准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1)经手术探查并取得病理证实;(2)临床随访,时间2~30个月,复发或转移灶通过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经临床治疗、观察进一步证实。阴性结果判断标准:每2~3月进行1次体检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连续6个月以上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判断为无复发或转移。不符合以上情况者认为结果不确定。

2 结果

24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血清CEA、CA199不同程度升高,PET-CT检查阳性19例,阴性5例。阳性病例中5例术后复发,其中4例伴有远处多发转移;2例多发骨转移,2例肝转移,7例腹膜后、左/右锁骨上、纵隔、腹腔内及腹膜后单部位(或多部位)淋巴结转移,3例放化疗后淋巴结处于代谢抑制状态。在常规影像学检查随访、二次手术后证实本组研究中PET-CT诊断准确率100%,未出现明显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的监测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血清肿瘤标记物CEA、糖类抗原CA199是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常用监测指标,但其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并不高,不能对病灶进行定位,也不能作为消化道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依据。而常规B超、CT、MRI检查范围较局限,且很多病灶不能准确定性,影响治疗效果的判定。当前消化道肿瘤术后判断复发或转移的金标准仍然是胃、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但胃、肠镜检查患者较痛苦,少数患者不能配合,而病理活检有一定的创伤性,还要避免种植性转移的可能,尤其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很高。胃、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仅能明确部分病灶,不能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患者准确分期,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消化道肿瘤术后,随诊中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但各种常规影像学检查却没有阳性表现,患者与医生不得不反复检查,有时耗费时间而一无所获。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这种情况下,18F-FDG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亚临床病灶,在肿瘤患者的长期随诊中,功能和代谢影像无创、灵敏,有时可以先于其他临床或影像学表现相当长时间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提供进一步诊治依据[1]。

PET显像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它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无创伤地、动态地、定量地观察18FDG进入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肿瘤代谢的改变较解剖大小改变更早,因此18FDG-PET能较常规影像诊断更早、更准确地反应疗效。消化道肿瘤术后,PETCT作为一种较常规检查更敏感,且非创伤性的手段来判断患者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及进行全面的术后评价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传统诊断手段比较,FDG-PET的高灵敏度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而怀疑转移或复发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PET-CT的普及,18FDG-PE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研究监测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后和治疗中的疗效,其功能显像已用于评价治疗早期亚临床反应、区分肿瘤坏死及复发,18FDG-PET监测治疗效果以调整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2],对于减少无效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有重要意义。PET-CT检查在治疗效果评判、复发转移的定位定性上,尤其是常规影像学检查找不到复发和转移灶的患者有绝对优势,并可全面评估全身状况,而对于PET-CT检查阴性而血清CEA、CA199持续升高患者有必要隔期复查,避免PETCT假阴性所致的漏诊,并尽量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或新发病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然而对PET-CT检查中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的假阴性、炎症及增殖性病变假阳性的影响也不容忽略,这时临床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造影延迟显像,部分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可表现为壁轻度增厚和(或)FDG代谢轻度增高,假阴性结果可以得到部分纠正,而大部分炎症及增殖性病变延迟后的SUV值上升较快(SUV为标准化摄取值),以此可排除部分假阳性结果。另外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对比及肿瘤标记物的动态监测亦可尽量避免诊断中的失误。

总之,PET-CT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复发或转移敏感性和准确性较肿瘤标志物检测高,肿瘤标记物血清CEA、CA199的动态监测对PET-CT诊断具有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的监测,准确、可靠,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田嘉禾.PET、PET/CT诊断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44.

[2] Giannopoulou C. The role of SPECT and PET in monitoring tumor response to therapy[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3,30(15):1173-1200.

猜你喜欢

消化道影像学阴性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