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适宜病症初探*
2012-01-24李春燕陈泽林
李 霞,陈 波,李春燕,陈泽林,2△,郭 义,2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天津 300193)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古代医家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较常用。为了解拔罐疗法的适宜病症以更好的辅助临床治疗,笔者对数据库有记载以来发表的关于拔罐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汇总与总结,同时利用循证医学、统计学的方法与相关原则对拔罐疗法的疾病谱进行归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不限,检索至2011年12月)。检索截至日期为2011年12月。
1.2 检索策略
“拔罐”进行文献检索。
1.3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文献纳入标准 ①罐疗的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数不少于10例);②运用罐疗的所有医学种类,中医、壮医、回医、蒙医等全部纳入。
1.3.2 文献排除标准 ①重复使用数据和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拔罐疗法除临床文献以外的其他文献(如综述、实验研究、理论探讨、经验总结、个案报道等);③拔罐疗法作为对照方法。
1.4 分析方法
1.4.1 筛选高频系统和高频病种 根据文献出现频次和病例数的高低。
1.4.2 文献分类分级 利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1]。
1.4.3 疾病分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2]。以原文所提病名把病症名称进行归类,同时具有中西医病名的归属于西医系统内分类,ICD10中没有的病症归属于其他。高频治疗系统要病症种类超过10个,病例超过10 000例,高频病种为文献报道频次超过20次,病例超过1 000例。
2 结果
2.1 检出文献情况
用所提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去重、排除,整理后得到的有效文献为3504篇。260篇采用随机方法的文献、489篇只含“随机”字样不提及具体方法、184篇无随机但有对照组、2571篇无随机对照的文献。
2.2 疾病分布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问题和有关疾病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得出拔罐疗法共涉及19大类系统,病种363个。19大类系统中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特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神经系统疾病,中医病症,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6大系统为高频病症系统。363个病种中腰部扭伤、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痹病、哮喘、咳嗽、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痛证、感冒、落枕、疱疹后神经痛、关节炎、腹泻、腰腿痛、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痛、荨麻疹、神经根型颈椎病、腰三横突综合征、急性乳腺炎、脊椎病、股外侧皮神经综合征、软组织损伤、网球肘、乳腺炎、过敏性鼻炎为高频病种。根据总病例数对363个病种进行排序以客观反映拔罐疗法的常见病症,同时兼顾临床治疗频次,均衡各系统病症,总病例数由高至低排列,括号内为该病症系统的病种总数、文献篇数/总病例数。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64个病种,1008/88665):肩关节周围炎(208/15977),腰椎间盘突出症(116/11529),颈椎病(57/7192),坐骨神经痛(51/6769),关节炎(61/4625),腰腿痛(28/3944),肌筋膜炎(47/3668),腰肌劳损(37/3584),腰痛(34/3404),腰三横突综合征(43/2973),脊椎病(26/2393),背痛(11/1802),网球肘(26/1757),椎动脉型颈椎病(17/1440),肩损害(4/1188),筋膜炎(18/1011),腰背痛(8/1009),肋软骨炎(14/850),腰椎骨质增生(9/845),与使用、过度使用和压迫有关的软组织疾患(7/798),膝关节痛(11/754),痛风性关节炎(18/730),纤维织炎(9/693),强直性脊椎炎(16/690),类风湿性关节炎(13/645),脊柱炎(6/620),关节积液(7/603),颈臂综合征(10/575),风湿病(5/575),关节紊乱(9/509),关节痛(5/426),下背肌筋膜炎(6/377),颈椎间盘疾患(1/360),颈椎间盘脱出(2/333),肌痛(4/329),腰椎病(3/298),腱鞘囊肿(6/290),其他背痛(3/276),肩手综合征(6/275),退变性关节炎(4/266),骨质增生(4/255),腱鞘炎(2/192),骶尾部疼痛(1/186),脊髓型颈椎病(2/171),痛风(5/161),骨膜炎(3/136),滑囊炎(2/129),肩钙化性肌腱炎(2/113),膝滑膜炎(2/112),肩关节疼痛(1/110),腰椎间退化性变(2/108),腘窝囊肿(2/93),骨质疏松(2/91),膝滑囊炎(2/79),关节挛缩(1/52),筋膜病(1/50),慢性骨髓炎(1/42),关节肿胀(1/34),肩背部纤维织炎(1/32),肢体疼痛(1/30),胫后肌腱炎(1/29),下背劳损(1/25),系统性硬化症(1/22),硬皮病(1/21)。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1个病种,424/25886):带状疱疹(379/20491),疱疹后神经痛(68/4618),百日咳(10/962),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831),流行性结膜炎(1/680),丹毒(13/538),流行性腮腺炎(5/287),病毒性肠炎(2/226),菌痢(3/149),丝虫病(3/139),血吸虫病(1/128),感染(1/109),登革热(2/100),风疹(2/84),扁平疣(1/63),疟疾(1/46),麻疹并发肺炎(1/41),Ramsty-Hunt综合征(拉亨特氏综合征)(1/32),感染性发热(1/30),单纯疱疹(1/18),结核性窦道(1/12)。
呼吸系统疾病(18个病种,225/25763):哮喘(65/7129),感冒(39/5049),气管炎(16/2864),支气管炎(13/2366),急性扁桃体炎(11/2262),过敏性鼻炎(31/177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896),上呼吸道感染(10/826),小儿肺炎(9/714),咽喉痛(5/583),肺炎(10/524),咽炎(6/255),咽异感症(1/158),花粉过敏(2/122),呼吸道炎症(2/84),中风合并肺感染(2/78),胃肠型感冒(1/5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28)。
神经系统疾病(30个病种,349/26499):面神经麻痹(156/12571),神经根型颈椎病(25/3072),股外侧皮神经综合征(56/2657),癫痫(3/1328),面肌痉挛(13/1118),三叉神经痛(18/1213),梨状肌综合征(17/1132),血管神经性头痛(6/581),失眠(12/515),半身不遂(7/482),偏头痛(7/387),肋间神经痛(7/366),多发性神经炎(1/160),枕大神经痛(3/148),震颤麻痹(1/87),紧张性头痛(2/14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82),坐骨神经损害(1/56),支 气管哮喘(1/52),假性球麻痹(1/46),不安腿综合征(1/46),颅内压增高综合征(1/40),嗜睡证(1/38),斜角肌综合征(1/38),肩胛带神经炎(1/36),慢性脑膜炎(1/31),神经痛性肌萎缩(1/30),眶上神经痛(1/21),急性脊髓炎(1/24)。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26个病种,360/24892):痤疮(152/12406),荨麻疹(69/3414),银屑病(20/2149),神经性皮炎(20/1237),褐黄斑(19/1125),湿疹(17/922),痈(10/843),毛囊炎(8/659),搔痒症(9/326),窦道(7/268),脓肿(3/262),白斑[白癜风](2/215),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165),皮炎(3/160),多形红斑(2/110),面部疖肿(2/102),昆虫性皮炎(1/98),局限性硬皮病(2/73),软组织感染(2/69),酒渣鼻(2/62),瘭疽(早期脓性指头炎)(2/53),软组织感染(1/50),蜂窝织炎(1/40),玫瑰糠疹(1/34),环形红斑(1/30),药物性皮炎(1/20)。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3个病种,267/21574):腰部扭伤(115/11588),软组织损伤(22/2357),踝关节扭伤(21/1183),颈肌劳损(17/979),身体肌腱和肌肉损伤(10/854),身体脱位、扭伤和劳损(7/539),有毒的昆虫咬伤(11/479),肩胛带扭伤和劳损(9/396),躯干未特指关节和韧带的脱位、扭伤和劳损(7/385),胸部挫伤(5/378),棘上韧带损伤(6/307),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5/259),软组织损伤(2/196),创伤后伤口感染(4/172),踝内侧副(韧带)损伤(1/168),皮下血肿(3/161),胸胁挫伤(2/152),蜂螫伤(2/152),颅脑损伤(1/120),膝关节损伤(1/100),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3/98),皮肤损伤(1/72),臀上皮神经损伤(1/66),手术伤口(1/60),热性发热(1/59),肌皮神经损伤(1/54),创伤性截瘫(1/53),尾骨脱位(2/45),腰骶丛损伤(1/35),棘间韧带损伤(1/32),中暑热(1/30),过敏性顽症(1/28),高位尺神经损伤(1/17)。
特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31个病种,244/21005):咳嗽(78/7358),痛证(26/4915),眩晕(20/1363),呃逆(22/1026),头痛(15/938),遗尿(16/868),腹痛(7/608),发热(11/516),胃痛(6/428),盆腔痛(4/332),尿潴留(4/287),急腹症(3/252),痛性肌痉挛(全身性、肢)(2/247),尿失禁(3/244),水肿(3/199),脘腹痛(1/170),慢性虚弱(2/162),小儿高热惊厥(2/158),胸痛(4/158),顽固性腓肠肌痉挛(1/150),肢体麻木(1/126),鼻出血(1/118),皮肤感觉减退(2/70),过敏性咳嗽(1/68),高粘稠血症(2/66),排尿障碍(1/55),多汗症(1/32),胃中灼热(1/30),疲劳(2/30),皮肤硬结(1/16),局限性感觉障碍(1/15)。
消化系统疾病(24个病种,115/10671):腹泻(34/4215),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19/1905),肠炎(4/661),胃炎(7/554),牙痛(2/536),便秘(9/380),浅表化脓性感染(1/340),消化性溃疡(3/312),消化不良(7/311),胆绞痛(4/282),溃疡性结肠炎(5/258),肠易激综合征(4/210),急性胃肠炎(3/151),直肠脱垂(1/107),肛周脓肿(1/79),胃痉挛(1/75),急性冠周炎(1/49),胃下垂(1/40),胃扭转(1/37),严重腹腔感染(1/35),胃肠功能紊乱(1/26),慢性胆囊炎(1/20),肝内胆管结石(1/18),结肠脾曲综合症(1/3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6个病种,112/8111):急性乳腺炎(30/2669),乳腺炎(26/1656),痛经(13/925),慢性盆腔炎(11/651),泌尿系结石(6/407),原发性痛经(6/369),乳腺增生(6/296),慢性前列腺炎(1/220),更年期综合征(4/170),肾绞痛(2/108),附件炎(2/102),输尿管结石(1/56),痔瘘手术后尿潴留(1/40),妇女白带症(1/36),泌尿系感染(1/30),自发性闭经(1/16)。
循环系统疾病(22个病种,64/4884):风湿性关节炎(9/1559),出血或梗死中风后遗症(13/915),痔疮(8/619),脑梗死(3/367),心绞痛(6/296),脑血管病(1/238),高血压(6/188),脑梗塞后遗症(2/95),脑血管意外(1/77),脑梗塞(1/67),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2/6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60),冠心病(2/54),风湿性心肌炎(1/50),中风(1/50),下肢静脉炎(1/35),结节性血管炎(1/3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2),肌硬结(1/23),主动脉钙化(1/22),周围血管病(1/14),风湿性膝关节炎(1/30)。
眼和附器疾病(3个病种,17/2427):结膜炎(4/1422),麦粒肿(10/744),近视(3/362)。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3个病种,7/2200):乳汁过少(2/1705),产后尿潴留(3/340),妊娠呕吐(2/15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个病种,24/1706):肥胖(综合症)(14/1260),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4/190),非胰岛素依赖Ⅱ型糖尿病(2/85),卵巢早衰(1/84),局部肥胖(1/50),高脂血症(1/20),甲状腺囊肿(1/17)。
精神和行为障碍(11个病种,36/1652):疲劳综合征(17/835),颈胃综合征(3/177),失眠症(3/161),多动秽语综合征(3/136),继发性遗尿症(隐性腰骶椎裂致尿频、遗尿)(1/98),神经衰弱(2/88),抑郁症(3/86),老年认知功能减退(1/39),精神分裂症(1/39),术后恶心呕吐(1/30),抑郁性神经症(1/30)。
其他(16个病种,21/1399):亚健康(5/197),外感表证(1/158),背冷症(1/130),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120),胸肋综合征(1/94),不定陈述综合征(1/86),空调病(1/83),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65),肩胛上神经嵌压征(1/64),疼痛肘(1/58),眼科常见病(急性结膜炎、眼外伤、电光性眼炎)(1/52),协日乌素病(1/52),外伤性浅筋膜下积液(1/50),体表痛症(1/50),外伤性胁痛(1/50),职业倦怠感(2/90)。
疾病及死因的外因(4个病种,5/290):犬咬伤(1/84),过敏性疾病(1/68),异物意外进入眼及其附属器(眼内异物伤)(1/13),中暑(2/125)。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3个病种,4/243):新生儿消化不良(1/64),支原体肺炎(1/83),新生儿肺炎(2/96)。
耳和乳突疾病(2个病种,2/54):突发性耳聋(1/30),妇女更年期耳鸣(1/24)。
肿瘤(1个病种,1/53):子宫肌瘤(1/53)。
未归属于以上19大类系统的中医疾病及病症还有27个病种,分别是痹病(36/8866),落枕(56/4656),喘证(7/644),疼痛症(1/625),产后乳汁淤积(3/552),暑湿证(2/280),外感发热(4/278),红丝疔病(1/203),经络瘀滞证(1/200),口眼㖞斜(3/169),腹胀(2/140),带下病(1/120),头风(1/120),不孕病(1/85),梅核气(3/82),疳疾(2/80),痿症(2/80),妊娠恶阻病(2/79),癫狂病(1/73),产后身痛(1/66),太阴病(1/60),暴聋病(2/60),臁疮(1/40),乳癖(1/40),不寐(1/31),有头疽病(1/30),黄水病(1/30)。
2.3 病症证据力度
在纳入文献中260篇Ⅱ级证据、673篇Ⅲ级证据、2571篇Ⅳ级证据。51篇运用完全随机化的,13篇运用了盲法。文献证据在Ⅱ~Ⅳ级证据中均有分布,结果表明拔罐对腰部扭伤、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痹病、哮喘、咳嗽、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痛证、感冒、落枕的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分析疾病谱时不仅仅单纯从文献频次和病例数考虑,而且借助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按照国际疾病标准对文献进行分类分级。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现阶段拔罐疗法的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质量偏低的文献占很大一部分。一方面许多研究者描述随机分组方法过为简略,有的则不够科学。如有的随机方法描述不够具体,以致结果的可信性降低,因为只提到随机二字,随机化质量难以判定。有的则只描述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是明显错误的假随机[3]。另一方面,只有13篇文献使用盲法,且为单盲,而且并未提及设盲的具体实施方法,因此该方法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只有在保证完全双盲的情况下才具有较好的论证强度[4]。②文献对科学的方法学重视程度不够,中医对证据的采集和分析多是从宏观入手,主观因素较多,缺乏系统性,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影响疗效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或仿用西医的系统性评述,但又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没有进行具体描述随访情况、不良反应记录、退出与失访记录等干预措施。有的文献则没有采用SR或Meta分析,而是简单的从患者自我感觉状况评定疗效。③多种文献的综合分析、比较,从结果中可以找出拔罐疗法的优势病种,如对腰部扭伤、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等有很好的疗效,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其中和放血疗法[5]治疗疾病的高频系统和高频病种重合的有颈椎病、面神经麻痹、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软组织损伤、急性乳腺炎。这些疾病如果采用放血和拔罐相结合的方法临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后研究者应该提高专业素养,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拔罐疗法的研究采取科学的设计,研究过程中遵守各项科学原则,以提高文献报道质量。注重对施术罐具和施术部位的研究。严格随机分配方法和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以保证组间良好的可比性,从而减少偏倚的产生[6]。拔罐疗法运用双盲法有一定的困难,应积极改进并寻求更好的方法。拔罐疗法的适宜病症广泛,同时如果同走罐、放血等疗法相结合会有更好的疗效,因此做好此疗法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7
[2] 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9-800
[3] 闫晓燕.腹针疗法适宜病症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6-8
[4] 苏国彬,刘文华,陈海滨,等.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J].中医杂志,2008,49(12):1077-1079
[5] 陈波,高岑,李冲,等.放血疗法适宜病症初探[J].中国针灸,2009,29(5):397 -399
[6] 李宁,吴滨,王成伟,等.针灸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5,25(1):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