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化疗方案治疗Dukes B,C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2-01-24王国方唐敏
王国方 唐敏
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物质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1]。近年来,术后辅助化疗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已不断成为直结肠癌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现对2003年6月-200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化疗的54例Dukes B,C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Dukes B,C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6月-200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4例Dukes B,C期直肠癌术后接受FOLFOX与FOLFOX4方案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72岁,平均(53.4±13.7)岁;Dukes B期36例,C期18例;低分化腺癌39例,中分化腺癌15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3~4周接受化疗,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FOLFOX组(22例)和FOLFOX4组(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过任何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化疗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均无明显的化疗禁忌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Dukes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Dukes分期标准 A期:癌肿浸润深度仅限于直肠壁内,未穿过深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B期:癌肿侵至浆膜层,亦可侵至浆膜外或肠外组织,但尚可以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侵犯肠壁全层,或未侵犯全层,但伴淋巴结转移,C1期癌肿伴有癌灶附近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C2期癌肿伴有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尚能根治切除;D期: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不能根治性切除。
1.3 方法
1.3.1 FOLFOX组 患者术后3~4周复查评估病情,无特殊明显不适后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如下:奥沙利铂100 mg/m2,第1 d静脉滴注2 h;四氢叶酸200 mg/m2,第1~5 d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5 d静脉滴注。每3周为一周期,共进行6个周期的化疗。
1.3.2 FOLFOX4组 患者术后3~6周复查评估病情,无特殊明显不适后进行化疗,化疗方案如下:奥沙利铂85 mg/m2,第1、2天静脉滴注;四氢叶酸200 mg/m2,第1、2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400 mg/m2,第1、2天静脉推注;5-氟尿嘧啶600 mg/m2,第1、2天持续静脉滴注22 h。每两周为一周期,共进行12个周期的化疗。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完成每个周期化疗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在化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根据WHO制定的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对不良反应程度进行评估,并适当给予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随访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及5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毒副反应 两组在化疗过程中均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及骨髓抑制。F0LFOX组毒副反应Ⅰ~Ⅱ度12例,Ⅲ度5例,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7.3%,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出现严重的血细胞减少而于2个周期后终止化疗,1例患者由于呕吐无法忍受而于1个周期后终止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病例。F0LFOX4组毒副反应Ⅰ~Ⅱ度16例,Ⅲ度1例,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3.1%,其中仅1例患者由于无法耐受而于2个周期后终止化疗,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病例。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3.260,P=0.071),但F0LFOX4组患者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0LFO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5.072,P=0.024)。见表 1。
2.2 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 所有患者均经过5年的随访,FOLFOX组患者5年内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36.4%(8/22),5年生存率为68.2%(15/22);FOLFOX4组患者5年内有14例复发,复发率为31.3%(10/32),5年生存率为75.0%(24/32)。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字2=0.153,P=0.695; 字2=0.302,P=0.583)。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得直肠癌手术更具有规范性,同时根治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2-3]。尤其是占大多数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其术后复发率更高达45%以上[4],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2]。目前,化疗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Ⅱ期、Ⅲ期直肠癌术后化疗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和72%左右,5年存活率达70%以上[3]。可见,直肠癌术后进行合理的化疗对进一步提高直肠癌术后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方案很多,近年来FOLFOX方案化疗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以往常采用单纯静脉滴注的方式,毒副反应较大,且疗效不够明显。MOSAIC试验[5]对FOLFOX方案改良的F0LFOX4方案治疗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危险与其他化疗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F0LFOX4方案治疗的3年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化疗方案,且复发危险更低。由于5-氟尿嘧啶的半衰期很短,仅有10~20 min,持续的静脉滴注有利于其与更多的肿瘤细胞相作用,另外将每疗程的5 d用药变为了2 d,避免了其毒性的蓄积,在提高抗肿瘤细胞作用的同时,降低了毒副反应[6-7]。F0LFOX4方案目前已被NCCN指南确认为中晚期结直肠癌的首选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中对Dukes B,C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应用F0LFOX和F0LFOX4两种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0LFOX4方案化疗毒副反应与F0LFOX方案比较相对较轻,与以上分析结论相符。另外,F0LFOX4方案一周期用药仅需2 d,明显短于F0LFOX方案,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痛苦,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F0LFOX4方案虽然化疗5年复发率、生存率与F0LFOX方案相当,但F0LFOX4方案毒副反应相对较轻,且用药时间段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可作为Dukes B,C期直肠癌的术后化疗的首选方案。
[1]吴庆宇,倪克棵.结直肠癌的化疗现状[J].世界肿瘤杂志,2011,10(1):12-16.
[2]李东华,林谋斌,黄梁,等.再手术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148-150.
[3]郁宝铭.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129-130.
[4]Spiliotis J, Datsis A. The surgical approach to locally recurrentrectal cancer[J]. Tech-Coloproctol,2004,8(1):33-35.
[5]Sasaoka M, Fuwa N, Asano A, et al. Patterns of failure in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alone[J]. Am J Clin Oncol,2001,24(6):586-590.
[6]丁小兵,李玉梅,刘大全,等.F0LFOX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78-80.
[7]陈昕,杨健,龚光,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改良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3):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