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

2012-01-24何均辉邹秀玲李忠楚陆忠奎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癌变胃炎阳性率

何均辉 邹秀玲 李忠楚 陆忠奎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内三科,广东 佛山 528300;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肿瘤科,广东 佛山 528318;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内三科,广东 佛山 528318;4.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18

胃癌是我国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和影响,从基因水平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胃癌高危患者的大规模筛查,提高胃癌诊断率,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相对客观的观察指标。目前关于相关因子的研究较多,如Mdm2基因、P53基因、Cyclin G1基因和HP相关基因等,其中P53是研究较深入和较早的抑癌基因,而且上述各基因作为P53的下游产物,其表达和P53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蛋白依赖性。因此对P53基因展开研究,有助于更为基础的研究其发病机制。笔者对健康人群、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分别展开P53蛋白表达率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8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A组,共53例,其中高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25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38~74岁,平均56.3岁。选择胃炎患者作为B组,共53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2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39~73岁,平均56.7岁。选择健康体检患者作为C组,共53例,男33例,女2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4岁。三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三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块标本,均采用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做厚度为5 μm的均匀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S-P试剂盒和P53单克隆抗体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P53。每例切片观察10个高倍视野,阳性表达产物为棕黄色颗粒,记数1000个癌细胞中阳性细胞所占百分率,百分率≥10%为阳性,百分率<10%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 P53阳性率为 64.2%(34例),B组为 32.1%(17例),C组为13.2%(7例),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4,P < 0.01),A、C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888,P<0.01),B、C 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3,P<0.05)。A 组高分化癌 P53阳性率为 78.6%(22例),低分化癌阳性率P53为48.0%(12例),不同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20,P<0.05)。B组浅表性胃炎P53阳性率为40.0%(12例),萎缩性胃炎P53阳性率为21.7%(5例),浅表性胃炎P53阳性率高于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

3 讨论

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是环境和遗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癌基因的失活、癌基因的激活、以及一些相关的调节蛋白活性和细胞周期基因的异常表达等,均可能导致肿瘤。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野生型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主要有两种潜在影响:一是诱发细胞凋亡,去除变异细胞;二是使细胞停止在G1期或G2期,修复损伤的细胞,抑制细胞癌变。几乎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P53基因的蛋白产物,有研究表明,P53基因是胃癌中突变率非常高的抑癌基因[1-2]。

突变型P53基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单基因的突变并不足以导致癌变,癌变是多基因共同突变的结果,由于细胞内生活环境发生改变,P53基因有突变的趋向,导致抑癌功能消失,细胞无限分裂增殖而发生癌变。而P53基因突变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陈艺丹等[3]的研究显示,突变型P53基因的下游转录靶基因cyclin G1和mdm2可迅速被激活。野生型P53基因的过度灭活,Mdm2的过度表达,可产生类似基因突变失活的结局,使细胞失去正常的负性调节,从而促进癌变细胞的繁殖。王宏波等[4]参考了大量文献后认为,有50%以上的肿瘤与P53基因有关,包括胃癌、软组织肉瘤、膀胱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尤其在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突变更为多见。

从笔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健康人群、胃炎患者和胃癌患者P53阳性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杜舟等[5]、范惠珍等[6]的研究显示,P53基因突变存在于各期胃癌,但较多地发生在晚期胃癌及转移患者,而且可发生于癌变前的不同阶段,在不完全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阶段也显示出较高的检出率。本次研究中P53阳性率高分化癌率高于低分化癌,萎缩性胃炎高于浅表性胃炎,与上述学者的结论基本相符,提示P53阳性率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增高。笔者认为,对胃病患者进行P53早期检测,对于监测病情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1]陈志新,张波.胃癌综合治疗现状及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71-73.

[2]杨晶,刘丽娜,吕申.TCF-B1、PTEN、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11(3):199-201.

[3]陈艺丹,杨玉珍,宋娟.Cyclin GI、Mdm2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2):127-129.

[4]王宏波,纪常生,张军.p53和c-erbB-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8):880-883.

[5]杜舟,黄萍,程骏,等.P53和Rb与胃癌组织学分型的关系[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6):542-544.

[6]范惠珍,盛建文,钟谷平.Hp感染及p53蛋白表达与江西宜春地区胃炎、胃癌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0,50(25):45-46.

猜你喜欢

癌变胃炎阳性率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