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症328例临床分析

2012-01-24王书宏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7期
关键词:乳腺炎淤积乳汁

王书宏

产后乳汁淤积症是由于产后哺乳期内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内积存而造成的,临床上主要表现是乳房内包块,红肿胀痛,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近几年来,产后乳汁淤积症患者在门诊中逐渐增多,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真性乳少,而是乳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所致乳汁淤积。乳汁淤积为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而乳汁淤积也是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原因和早期临床表现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加之局部受压,极易造成乳管阻塞,继发急性乳腺炎。

中医认为,产后乳汁淤积症属祖国医学“缺乳”的范畴,是乳痈产生的直接病因[1],通过中药疏通乳络,清除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促进乳汁甚至脓液的排出,使细菌无滋生环境的同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炎止痛,发挥双重治疗作用。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对328例乳汁淤积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328例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中医妇科确诊为产后淤积的患者,排除乳房的器质性病变。其中足月顺产282例,剖宫产46例;初产妇220例,经产妇108例,年龄21~45岁,平均28岁,产后5~90 d不等。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表现为肝气郁滞型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乳胀硬而痛。

1.2 治疗方法 产后乳汁淤积因肝郁气滞、乳脉壅塞所致。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痰浊阻滞,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包块。产后乳汁淤积是乳痈产生的直接病因,传统多认为早期手法排乳为其治疗原则。本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手法排乳常常因手法或其他原因,效果不明显或者诱发急性乳腺炎。针对这种情况,本科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对产后乳汁淤积症患者给予以下方剂:糖瓜蒌10 g,桔梗30 g,双花30 g,玄参10 g,板蓝根15 g,生槐米15 g,木通10 g,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连服3 d为一疗程。效果不明显者,给予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规定[2],疗效分三种情况。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但量少不够正常喂养婴儿。未愈:乳汁分泌无改变。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治愈284例(86.59%),好转40例(12.20%),未愈4例(1.21%),总有效率为98.79%。

3 讨论

母乳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3],是任何其他乳品或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其中产后乳汁淤积若处理不及时,常常会转化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且有可能造成全身化脓性感染,而且直接影响母乳喂养。

乳汁淤积是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常患的产后乳腺疾病,多发于产后2~4 d,临床上较常见的乳腺结构不良、炎症、肿瘤的压迫造成,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以后,乳汁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如果不继发感染可长期存在,囊内容物变稠,随时间的推移可使囊内水分吸收,而使囊肿变硬。囊肿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内面衬以很薄的上皮细胞层,有些地方甚至脱落,囊内为淡红色无定型结构物质及吞噬乳汁的泡沫样细胞,囊肿周围间质内可见多量的单核细胞、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还可见小导管扩张及哺乳期腺小叶组织。处理不及时,易继发感染,引起乳腺炎,严重者可导致化脓性乳腺炎,引起全身感染,给产妇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并影响婴儿的发育与健康。

中医妇科认为,乳汁淤积属“缺乳”范畴,主要病机为乳络不畅,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乳汁凝滞不通,邪热壅滞而发[1]。素多抑郁,或产后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脉不通;或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产后膏粱厚味,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阻滞乳脉乳络,导致缺乳。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1]。本科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治疗,起到了增强乳汁生化之源、疏通经络,助乳汁运行通畅,行气化瘀之功效。治疗期间仍坚持“按需哺乳”的原则,并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方中木通性微寒,味苦,其主要含白桦脂醇、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木通皂苷等,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之功效,临床常用于妇女经闭、乳汁不通、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周身挛痛等证。如《圣济总录》中木通汤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日华子本草》上说,“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周,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赢劣乳结,及下乳”。因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故加入清热解毒之良药-金银花。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槐米和板蓝根具有清肝泻火、清热解毒和消痰散肿之功效[4],配以糖瓜蒌清热化痰散结,桔梗、玄参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品,取 “宜疏不宜堵”之意,使乳脉通畅不阻,乳结消散,同时清热消炎而预防成痈感染。本方剂简单,服用方便,各药共凑以达到活血通络、散结化瘀的目的,效果明显,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97-30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1994:71.

[3] 丁宗一.九十年代母乳喂养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4,32(6):31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猜你喜欢

乳腺炎淤积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