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牦牛的繁殖特性与人工授精

2012-01-24包鹏甲梁春年丁学智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产犊输精牛群

郭 宪,裴 杰,包鹏甲,梁春年,丁学智,褚 敏,阎 萍

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由于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自然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提供肉、奶、毛、绒、皮革、役力、燃料等,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1]。

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增加牛群数量、提高牛群质量的必要前提。母牦牛是牦牛群体的基础,是牦牛繁殖力高低的直接体现者。人工授精技术是牦牛繁育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生物技术,是实现良种牦牛快速扩繁的有效方法[2]。深入研究和了解母牦牛的繁殖特性,实行牦牛人工授精,充分利用良种公牛,加速牛群改良,促进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母牦牛的繁殖特性

1.1 初情期、性成熟及繁殖年龄

母牦牛初情期一般在1.5~2.5岁,个别营养条件好的母牦牛在10~12月龄有性行为显露。2~3岁达到性成熟,在此之前,虽有发情表现并能受孕,但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通常初配年龄是2.5~3.5岁[3]。3~4岁达到体成熟,繁殖年龄为2.5~15岁,平均可利用年限10年[4,5]。

1.2 发情

1.2.1 发情表现 牦牛发情具有普通牛的一般特征,但不如普通牛种明显。发情初期,表现出精神不安,放牧中采食量减少。发情中期或旺期,外阴明显肿胀、湿润,阴门流出蛋白样黏液,举尾尿频或弓腰举尾。放牧中很少采食并主动寻找成年公牦牛,或对成年公牦牛追逐不离。当公牦牛爬跨时举尾、安静站立并接受交配。发情末期,上述征状逐渐消失,精神趋于正常,外阴肿胀消退,黏液变稠,呈黄色糊状。牦牛的发情征状多以早晚较为明显。

1.2.2 发情季节 牦牛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6~11月为发情季节,其中7~9月为发情旺季。非当年产犊的母牦牛,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多集中于7~8月,带犊哺乳母牛发情多在9月以后。同时,母牦牛的发情季节受当地海拔、气候、牧草质量及母牦牛的个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1.2.3 发情周期 母牦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d,范围16~25d,但异常周期也较为常见。一般壮龄、膘情好的母牦牛发情周期较为一致,老龄、膘情差的母牦牛发情周期较长。发情持续期1~2d,持续期的长短受年龄、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1.2.4 产后发情 母牦牛产后第一次发情的间隔时间受产犊时间的影响较大,产犊月份离发情季节越远,产后发情的间隔期则越长,平均125d。3~6月产犊的母牦牛至第一发情的间隔时间为75~131 d,7月份以后产犊和产乳多或膘情差的母牦牛当年不易发情,至翌年发情季节才能发情。

1.3 妊娠期

牦牛的妊娠期比奶牛、水牛均短,平均255d(250~260d)。若牦牛怀杂种牛犊(犏牛犊),则妊娠期延长,一般为270~280d。胎儿的性别对妊娠期的影响不明显。

1.4 分娩

牦牛产犊季节为3~8月份,各月的产犊比率受配种时间的调节。4~5月分娩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犊牛可以逐渐得到较多的母乳,又能在入冬前采食到较多的牧草。7~8月产犊则不利于母牛及犊牛越冬过春。因此,促使母牛早发情、早配种、早分娩是牦牛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牦牛一般是三年两产或两年一产,产犊率在85%以上,少见难产及胎衣不下等病。

1.5 繁殖力

牦牛的繁殖力目前仍然较低,发情率不高是导致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在自然繁育牛群中,繁殖率一般为60%~75%,繁殖成活率为45%~75%。在牦牛繁殖工作中,应该把提高发情率,特别是当年产犊母牛的发情率作为一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2 人工授精

2.1 人工授精的意义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指借助专门器械,用人工的方法采集公牛的精液,经过体外检查和特定处理后,注入到发情母牛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使其受胎的一种繁殖技术。为了提高牦牛生产效率,加快牛群选育的遗传进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了牦牛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6],主要是采用直肠把握法。随后,利用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等牛冷冻精液开展了大量的牦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试验研究。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联合开展的半血野牦牛冻精及人工授精试验获得成功。在牦牛杂交改良、犏牛生产中,人工授精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品种大通牦牛的成功培育,精液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技术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7]。因此,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优良公牦牛的配种效率,加快了牦牛遗传改良速度。

牦牛人工授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进一步加强冷冻精液保存与利用、输精时间与部位的研究。在生产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对现代牦牛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牦牛新品种(品系)培育中,繁殖调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牦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带来新的启示和新进展。随着牛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技术仍将在我国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提高牦牛人工授精效率的技术措施

2.2.1 保证生产优良品种的精液 优良牦牛品种的精液是保证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中对种公牛的选择、饲养管理和使用,都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对于精液品质进行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精子的活率、密度,还要做精子形态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既可发现某些只通过一般的活力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精子形态缺陷,也可借助精液中精子形态的分析,了解和诊断公牛生殖机能方面的某些障碍。在发情母牦牛输精前,都要对精液品质做检查,以保证精液的质量[8]。

2.2.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母牦牛繁殖生理正常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牦牛的生产性能。合理解决高山草原牧草生产与牦牛生产之间的季节不平衡,在牦牛生产中主要是在冷季保持最低数量的畜群,以减轻冷季牧场和补饲所需饲料的压力,使冷季牧场的贮草量(加上补饲)与牛群的需草量大致平衡。在暖季,充分发挥由牦牛直接利用暖季内牧草的生长优势,合理组织四季放牧,从而在发情配种季节使母牦牛具有适当的膘情,保证正常的发情生理机能,促进牦牛正常发情和配种。

2.2.3 准确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 准确掌握母牦牛发情的客观规律,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母牦牛的发情,具有普通牛种的一般征状,但不如普通牛种明显、强烈。相互爬跨、阴道粘液流出量、兴奋性等均不如普通牛种母牛。一般来说,输精或自然交配距排卵的时间越近受胎率越高。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做到适时输精的重要保证。牦牛的发情鉴定主要采用试情法,在母牦牛群中投放试情种公牛,公母牛的比例要适中(以1︰25为宜),种公牛比例偏少会影响试情效果,偏多则会造成牛群不安[9]。根据爬跨程度和授配母牛外阴表征及放牧员观察三者相结合,及时准确地确定发情母牛[10]。输精技术主要采取直肠把握子宫颈授精法。牦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要求严格、细致、准确,做到输精器慢插、适深、轻注、缓出。消毒工作要彻底,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如上午发现母牦牛发情,下午或傍晚输精一次,翌日清晨再输配一次;如下午发现发情,就翌日清晨输配一次,下午或傍晚再输配一次。一次发情输精两次,间隔10~12h。

[1] 郭 宪,阎 萍,梁春年,等.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2):55-57.

[2] 阎 萍.牦牛养殖实用技术问答[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77-80.

[3] 薛立群.牦牛的繁殖特性[J].中国牦牛,1988,9(1):9-11.

[4] 《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中国牛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4-128.

[5] 张容昶,胡江主编.牦牛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9.

[6] 郑丕留,梁克用,董 伟,等.中国家畜繁殖及人工授精的进展概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0,21(2):90-96.

[7] 阎 萍,陆仲璘,何晓林.大通牦牛新品种简介[J].中国畜禽种业,2006,2(5):49-51.

[8] 郭 宪,阎 萍,曾玉峰.提高牦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4):66-67.

[9] 韩昌孝.牦牛人工授精的方法与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1,10(6):14-15.

[10] 李保明,尕旦吉.牦牛冻配改良的技术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6):72-73.

猜你喜欢

产犊输精牛群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输精周期和数量对绿壳蛋种鸡受精率影响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产犊月份与奶牛隐型乳房炎的发病及产奶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