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体会

2012-01-24张振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腕管粉碎性前臂

张振东

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体会

张振东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占整个前臂骨折的75%,以往多采用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或者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粉碎较严重波及桡腕关节面者,往往疗效不佳,且后遗症发生率较高。自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用手法整复、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为17~62岁,左腕21例,右腕7例,伴有尺骨茎突骨折者25例,均波及桡腕关节面,有正中神经症状者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操作步骤 整复固定:在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下,沿前臂轴向对抗牵引5~10 min,应用拔伸、旋转、折顶等手法使骨折充分复位后,将前臂放于侧台上,使腕关节维持于轻度掌曲尺偏位。

1.2.2 穿针固定 整体穿针平面是前臂的桡背侧,先在骨折近端钻孔,拧入两枚半螺纹钉。其中一枚距离骨折线约2 cm,另一枚远离骨折线,再于第二掌骨两端分别拧入两枚半螺纹钉。操作时要用止血钳钝性分离并在套管保护下进行,以保护肌腱软组织免受损伤;在C形臂下将骨折端理想复位后安装外固定架,拧紧外固定器螺栓,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45度、尺偏15度位置。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更换敷料一次,一周后可暴露针孔,针孔每天需用75%酒精滴注以预防针道感染。术后3 d可应用抗生素及脱水消肿、活血化瘀药物,2周后将腕关节调整为功能位或伸腕位固定。

2 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有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外均达到了正常功能,其优良率达到9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骨折,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的发展,高能量所致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日趋增多,其轴向应力或上肢的扭转暴力是发生此类骨折的主要原因。可产生关节面压缩塌陷和粉碎骨折,常波及关节面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用传统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通常会遗留严重的短缩移位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后期会发生握力减退、前臂旋转受限及腕管综合征的发生。老年人因其骨质疏松在同样外力作用下多造成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受损的比例明显增高,频繁的手法整复刻造成骨质更加粉碎,骨折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严重腕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证明:骨折愈合后仍会残留大约15度背侧成角或关节面存有3 mm以上的短缩移位,将不可避免发生握力减退,前臂旋转受限及腕管综合征的发生,老年人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在同样外力下多形成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受损的比例明显增加,频繁的手法整复可造成骨质粉碎,骨折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二科

我们采用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极好和更好率达到95%。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血供破坏少,可达到可靠固定。早起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外固定支架能提供关节面与桡骨干对线而不需要干骺端的支持,能维持持续牵引,对抗肌肉挤压力,维持骨折端的理想复位,克服了其短缩趋势并能避免小夹板对局部软组织的压迫。

我们采用该疗法遵循外固定器生物力学与“关节韧带牵引术”的原理,通过肌腱、韧带、关节囊及软组织可使粉碎骨折更好的复位,同时还可使关节间隙恢复正常,减轻关节压力。术后早期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掌屈尺偏位对保证尺偏角与掌倾角有一定作用;中期将其调整为功能位或伸腕位,对防止腕管综合征和肩-肘综合征有一定作用;后期行手部诸关节及肩肘关节的康复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猜你喜欢

腕管粉碎性前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手指麻痛 要当心腕管综合征
超声动态成像对正中神经活动性的评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价值
棉桶更换机器人前臂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