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介入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方法的改良

2012-01-24徐剑峰曾令勇蒋正方刘阳吴贵强田义李俊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2期
关键词:造影术压板螺杆

徐剑峰 曾令勇 蒋正方 刘阳 吴贵强 田义 李俊

随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广泛的开展,术后辅助动脉压迫止血的器材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共计83例脑血管造影及神经介入治疗术后病员使用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并对其使用方法部分改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37例;年龄23~74岁,平均48.3岁。全部为经股动脉穿刺置鞘。其中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68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等)15例(均全身肝素化)。神志清醒22例,嗜睡至昏睡56例,昏迷5例。

1.2 方法 主要设备: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主要由螺旋手柄组件、压板、基座和自粘无纺布绷带组成。使用方法: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和神经介入治疗术后取平卧位,首先拔出穿刺鞘组,薄层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处,左手以三指压法压迫穿刺处股动脉止血,重压5 min,同时观察压迫情况。由助手协助,将压迫器主体平行腹股沟方向放置,压板可升至最高位,手术者撤出左手同时迅速将压迫器压板对准股动脉穿刺点处加压放置。交叉固定两个方向的自粘无纺布绷带,将压迫器的压板旋出至较深位置,达到有效压迫,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现象。此时手术者可右手指放置患者右侧足背动脉处准备,定位困难时可先触摸对侧足背动脉对照帮助,左手缓慢回旋压迫器螺杆,减轻压力,当右手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后停止调节螺杆(有时可在此位置微调螺杆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为止),并同时观察穿刺处无出血为宜。术后嘱右下肢制动24 h。术后6~8 h螺杆松解两圈,24 h解除压迫器。术后常规观察患者主诉、下肢循环、穿刺点等情况。首次为30 min,后改为1次/h,6 h后为1次/2 h。

2 结果

所有患者安置过程顺利。安置时仅1例清醒患者感受胀痛不适,安置后到位后无特殊不适。其余相关并发症共7例发生,无皮下血肿等较重并发症发生,占所有患者的8.4%。其中1例患者在撤去左手安置压板时穿刺处出血,继续手法压迫5 min后再安置压迫器,未再出血。1例患者在压迫器加压至最大时感觉局部胀痛不适,回旋螺杆调节后症状好转。2例患者在返回病室后发现穿刺处出血,考虑在搬运过程中压迫器松动,再次床旁调节后未见继续出血。2例患者局部有皮下青紫,未扪及皮下包块,未特殊处置,后逐渐吸收。1例消瘦的女患者压迫2 h后出现右下肢皮肤紫纹改变,下肢肤温低,当时扪及同侧足背动脉尚可,于床旁再适当松解压迫器,观察穿刺处无出血,紫纹慢慢缓解。

3 讨论

目前常见临床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的方法大概有手工压迫法(manual compression,MC)、机械压迫装置(体外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动脉穿刺闭合器(arterial puncture closing devices,APCD,如Angioseal)等三种方法[1]。由于经济及技术等原因,使用较多的是前两种方法。现有的APCD因其费用高,操作较复杂,国内运用比较少。这三种方法的应用国内外近年有很多研究。Meyerso等[2]对4800例患者的分析,分为MC组和ACPD组,研究显示两组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9%。体外动脉压迫止血器因其止血效果较好,操作简便,费用适中,临床上运用较广泛。国内周晓舟等[3]等报道使用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方法,如汪自龙等[4]报道的传统手工压迫法改良法。

通过不断的技术及器械改进,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及便利性都有不少的提高。本改良方法也旨在在寻求一种费用低、止血效果好及患者安全及舒适性提高等多方面相对均衡的方法。本方在分析传统的手工压迫法及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优缺点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改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前期直接拔鞘,用传统的三指压法行5 min重压[5],较直接使用压迫器其压迫范围可靠,早期止血效果确切,特别是对于一些体态肥胖的患者,更为可靠。(2)压迫器的传统安置方法是先预旋2~4圈,安置后在旋转4~6圈,不够精确。特别是对于体型差别大(过瘦过胖)的患者,不易控制。本改良方法中压迫器的压板位置直接依据同侧足背动脉来调节,准确可靠。(3)通过改良,本法耗时10 min左右,比传统的长时间手法压迫(20~30 min)缩短了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4)后期护理没有按照传统的每3 h松解,直接6~8 h松解两圈,减少护理流程,提高效率。

本改良方法总结并发症率为8.4%,较其他研究报道的发生率高,考虑病例数量较少、操练熟练程度不够以及搬运护理欠缺等多方面原因。本组患者其并发症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都较良好。通过改良,提高了压迫止血的精确度,避免了过度压迫致下肢循环障碍及压迫不够所致的出血事件等严重并发。在确保压迫止血效果的同时,较传统手工法明显缩短了压迫止血时间,减轻了患者的不适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护工作量,值得推广。

[1]黄献琛,倪才方.动脉穿刺止血方法的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4):325-328.

[2]Meyerson S L,Feldman T,Desai T R,et a1.Angiographic accesssite complications in the era of arterial closure devices[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02,36(2):137-144.

[3]周晓舟,靳晨亭,陈丽璇,等.冠脉造影术后股动脉Y-M-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和手法压迫止血的对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22-24.

[4]汪自龙,欧阳平,王齐兵.改良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3):346-347.

[5]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17-20.

猜你喜欢

造影术压板螺杆
保护压板智能在线监测及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NSYS Workbench三螺杆轴头泵泵体设计与试验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钻机配套螺杆压缩机控制系统分析及优化设计
螺杆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性能计算与分析
煤矿井下用螺杆空压机优化设计之探讨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教训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