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初期教学中的渗透尝试
2012-01-23黄章贵
黄章贵
(东阳市巍山高中 浙江 金华 32210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曾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主要领域.现行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明确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我国衡量课堂教学目标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地由双基、三基、四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体现了课堂教学衡量标准的与时俱进.种种迹象说明现代教学理念已经充分关注到了情感教育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作为教学中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那么,应该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这个平台,将它渗透到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克服高一物理起步时难以适应,摆脱教材跨度大、思维要求高的尴尬局面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教材内容本身及与之相对应的思维要求.众所周知,初中物理形象直观,而高中物理开始建立在抽象、理想化的模型上.其次,初中物理只在表象层面展开,不要求深入分析现象的本质,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基本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因高考的要求,为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再次,从学生的行为上看,因初中物理要求较低,即使“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使学生误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学生这种用不着下苦功也可以学好的片面认识带到了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就可能碰壁.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初期学习中,就有了失败的情感体验.随着难度的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骤然衰减成了高一物理初期学习不争的事实.
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地学习物理,有效地减少消极的情感体验,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笔者在高中物理的初期教学中从三个层面进行了一些情感教育的渗透尝试.
1 落实“弱”知识点教学内容的“情”课
“三维”课程目标是《纲要》和《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课程改革的精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三维”课程目标上下功夫,这是必须付出的努力.只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多花费了力量,则留给解题操练的时间必然会少,这一点不可回避.但有所失,必有所得.
诸如《必修1》[2]中的“绪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在高考中涉及的考点很少,可以称之为“弱”知识点的教学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因缺少“实在”的知识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检测没有什么作用,轻视甚至省略这一类的教学.初看这种做法给习题操练争取了很多时间,其实效果不一定好.
(1)“绪论”给师生架起了“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绪论”是高中第一堂物理课,非常重要.它使学生对物理课和教师的思想感情、精神向往、价值追求、教学风格和特色留下深刻的印象[3].“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事实证明,“智力因素”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功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让学生“读懂了科学”
本节内容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新教材专辟这一节,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当时实验设备不精确的条件下伽利略如何提出问题,遇到什么问题,如何突破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领悟其科学精神,体验其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观察思考,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创新思想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套用爱因斯坦就“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评价:“真正的物理学开始了”,经过我们精心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开始了真正地科学探究,即真正地“读懂了科学”.
(3)“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领悟了牛顿”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从“双基目标”出发,牛顿第二定律也许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教学中能够解题,易于进行教学评价.但是从“三维目标”来看,牛顿第一定律饱含着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3].该定律驳斥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第一次运用了“实验”这个“武器”,验证事物的运动变化,第一次建立以实验为基础,逻辑推理为手段的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有身临其间之感,让学生在“题海”中领悟到牛顿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让物理课程在学生中焕发出灼灼的光芒与魅力.
2 挖掘教材中编者的良苦用“情”点
(1)栏目用“情”之说
教材中的“说一说”和“做一做”等栏目中,有些是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有些体现了科学的方法,有些对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培养很有好处,也有些介绍了物理学史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其教学价值.
第11页的“说一说”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出现在“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之后,适时地给出一个情境:当你被困在了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时,需要有人来救你.此情此景足以使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心科技、关心生活.
第17页的“说一说”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R.P.Feynman,1918~1988)讲的一则笑话.在轻松的语境下使学生理解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又能很自然的使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2)名人语录点“情”之笔
有针对性的名人语录能画龙点睛地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当堂阅读、分析其含义,或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及其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从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1页引用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形象地提出了学习物理的必要性,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学习高中物理可以获得一种重要素质,这种素质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第30页引用普朗克“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明确地提出了一种科学态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学方法的重要性.
(3)旁敲侧击鼓动之“情”
印度哲学家菩德曼有句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还在塑造人格.教材中的旁批给了我们一些素材.
第44页的表格列出了从赤道到北极的重力加速度,其中有个旁批:“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尝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做出假设和猜想.”这个旁批意在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做出解释.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精神.至于重力加速度与纬度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并非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因而书上并未讨论,教师更不用讲解,甚至不必提及这个旁批.但是,教学中若能有所提及,并有部分学生对这个旁批进行了思考,那么我们就挖掘到了编者的良苦用“情”.
3 以“情”铺垫高中教学中的思维台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教师讲解不生动、不风趣,不能联系实际等,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但是,“没有不能攀登的高山,只有上不去的台阶”,情感教育正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台阶作用.
(1)问题情境的设置
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打破学习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学会学习”.
学习“力的分解”前,创设一个问题作为新课引入.顺风扬帆,乘风破浪,风对船帆的压力是推动帆船前进的动力.可是,如果遇上了逆风,帆船还能依靠风的力量前进吗?有没有“顶”风破浪的帆船呢?
(2)实验情境的设置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基于这一点,教师创设一些“手到擒来”的实验,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如图1,试着分别画出主动轮O1和从动轮O2上的B点和C点摩擦力的方向,以及皮带上的A点和D点的摩擦力方向.对相对运动趋势的判断一直是个难点,此时请学生左手握拳成“轮”,摊开右手成“带”,“轮”在“带”中一转,摩擦力方向立显.
图1
(3)生活情境的设置
相对初中物理,高中物理严谨的思维常使学生缩手缩脚;抽象的概念常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常使学生觉得物理脱离了生活.为扭转这种趋向,课堂教学中将物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点相互通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之感受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很容易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时,可创设问题:某学生早晨上学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10 min到学校,问学校离家多远?国庆期间某学生随家人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注意到牌上的标示,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使速度要求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试问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学生的家长开车从标示牌到终点最快要几分钟?行至高速公路入口处时,该学生看了看表正好上午10:00,请你算算该学生的家长开的车应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
(4)轻松课堂的创建
法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曾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指出,更能为人接受.”[4]在教学环节中不妨采用幽默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幽默又不失理性思维的材料,40 min的教学加上5 min的笑可能是45 min的教学效率的两倍.
质点概念的教学中,先来一个蹩脚而夸张的投降引来哄堂大笑,再来一个舍我其谁的弯弓射大雕引来热血沸腾.由此铺开质点的概念,会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影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物理初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涵养,增加情感投入,充分挖掘并发挥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初期学习中就体验到在物理课堂上探究自然规律是一种最快乐的精神享受,为学生终身学习、乐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施良方, 崔允镦.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