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性创业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2-01-23张永胜

关键词:创业者

陈 琪, 张永胜

(1.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创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摆脱妇女贫困、提高妇女地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女性创业正在蓬勃兴起,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促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女性创业。《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中指出,中国女性参与创业活动的绝对比例和相对比例都比较高。在参与调查的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女性创业者比例位于第六位(20.47%),其中女性初生创业者的比例排在第五位(19.27%),说明中国女性在创业活动中非常活跃。[1]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和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2008-2009年度)也得到相类似的结论:虽然在不同年代,创业者主体还是男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创业者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已从1993年前的19.64%发展到2009年的27.04%。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2]虽然中国女性创业活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国内学者在女性创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启动阶段,现有的理论基础还无法对更加广大的女性创业提供指导性的借鉴意义。针对女性创业活动的特点,对女性创业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专门研究,不仅可以从微观上了解女性成功创业的因素进而指导创业者的战略选择,还可以在宏观上解释创业地区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在政策上有效激励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女性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更多的女性创业成功。

那么现阶段,女性创业具有哪些特征呢?女性创业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创办企业的性质、获取资源的方式等方面,与男性创业者相比,是否有所差异呢?女性创业者对外部的创业环境、创业机会的感知情况如何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展开研究。本文依据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项目提供的数据,从创业者性别的角度对女性创业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理论基础

女性创业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5年Schrieier发表了题为《女性创业家:一个超前研究》的文章,文中她试图勾勒出女性创业家的基本面貌,并指出除了在行业选择上有差异之外,女性创业家与男性创业家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3]1976年,Schwartz在访谈20位女性创业家的基础上完成了题为《创业:一个新的女性前沿》的文章,得出了与Schrieier类似的结论,而且她还是第一个把注意力放到女性创业障碍研究上的人。[4]她们的研究工作虽然深受当时男性创业行为研究的影响,强调女性创业者个人方面的内容,并简单地把女性创业者看成一同质群体,研究方法也只是单一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但这些早期研究开创了女性创业研究的先河。

随着女性创业数量的急剧增加,女性创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学者们对女性创业的极大兴趣。到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创业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构建女性创业的理论基础,尤其对女性创业的动机、影响因素、特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Gundry(1998)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女性创业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理论分为三大方面:一是环境影响理论,认为女性创业受家族企业的继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角色模型的存在,以及伙伴(通常是配偶)与专家意见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推动因素理论,认为创业是由枯燥和缺乏前景所致。具体说来,收入不足,失业、未充分就业,不满意的工作条件和前景,希望更灵活的时间表以取得家庭和工作责任之间的平衡“推动”了大批妇女进入创业行列,同时包括任何促使女性辞去原有工作的家庭原因。三是拉动因素理论,将创业动机解释为对商业的兴趣、原来的带薪工作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强烈需要、将预期的机会转为市场行为的渴望、自己当老板以及社会使命等。[5]Greene(1999)等则对女性创业不如男性活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女性创业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女性缺乏金融、会计和如何获取创业资本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外部融资所需要的担保超出了大多数女性的个人资产和信用记录的范围。第三,女性不能渗透到正式的金融网络。最后,由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女性创业家与银行家的关系遭受损害。Haynes(2000)等认为女性创业前的劳动力市场经验对她动员创业资源有深远的影响,强调在创业初期与本地银行建立关系的重要性。[6]另有Carter(1997)等学者对女性所创办的企业主要是服务取向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女性和男性有着十分不同的社会化经验,而不同的社会化经验会导致一些独特能力的发展。[7]Anna等(2000)认为女性在传统行业里创业往往有更高的识别机会的创业效率和更高的生活平衡和安全的职业期。[8]坎迪达(2006)等五位清一色的女性教授则在《女性创业》一书中通过细致的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后得出:“男性也好,女性也好,所需的创业技能没有差别,所面对的组织构建过程也大同小异。然而女性企业家能够贡献给企业的个人资源、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与男性不同,女性对于成功的态度和期望值也与男性和整个社会观点不同”,“女性面临更高的创业障碍”。[9]前言22为此,她们在书中着重对为什么女性在追求创业成功的进程中,会遇到如此之多的困难?在大批投身创业的现代女性企业家中,为什么缺乏引领高成长、高潜力企业的商界英雄?女性应如何获取创业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创业具有显著的特征,且影响女性创业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是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项目2008-2009年度的数据。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创业者本人,调研的总样本量3312份,有效问卷3284份,涉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六大区域,其中女性创业者样本量共计888例。

(二)数据处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本文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的形式描述,并根据资料的类型、分析的目的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推断,如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中国女性创业行为特征分析

(一)女性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

根据问卷所得的数据我们比较了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5岁以上五个年龄段的女性创业者的人数比例。我们发现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年龄多集中在18-35岁,占女性创业人数的77.9%;而男性创业者的创业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6-45岁,占男性创业人数的79.3%。(见表1)中国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集中创业年龄提前了一个年龄段,这与女性一般比男性早成熟、早就业等有关。

表1 男女创业者年龄分析

(二)个人消费服务业是女性创业的主要领域

在行业分布上,女性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房地产等个人消费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为24.3%(男性的比例为14.7%);其次分别是纺织服装加工业占14.8%、农产品加工业占13.0%、基础服务业(通信、信息)占12.8%、农业养殖业占10.1%、工业加工业占9.8%、生产和市场服务业(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中介咨询)占6.5%、农业种植业占4.9%、公共服务(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占2.3% ,其它占1.5%。(见图1)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男性和女性创业的行业选择有明显差异。女性创业者更偏好个人消费服务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两项相加所占比重达39.1%,远高于男性的20.3%;而选择工业和农业加工业创业的女性人数比例远低于男性创业者,前者是22.8%,后者是35.3%。原因可能是,个人消费服务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风险小、资金门槛低、投资回收快,更适合女性创业,或者是因为女性创业者创业前大多具有这些行业的从业经验。

图1 男性与女性创业行业的分布与差异

(三)生存型创业仍然是当前中国女性创业的主导类型

依据不同的角度,创业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其中全球创业观察研究项目从创业动机的角度将创业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两类。机会型创业是因为有吸引力的机会而选择创业,是一种个体的偏好,并将创业作为实现某一目标的途径;生存型创业是因为没有其他适合他们的工作而创业,即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表现为创业市场的现实性。

我们在对“可能影响女性创业的因素”的调研中发现,个人的工作经验、没有更好的就业选择、发现市场机会是排在前三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32.3%、31.2%和27.1%。由此可见,大多数创业女性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才创业,并不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才创业,机会导向而驱使女性创业的相对较少,而男性创业者则机会型趋向较明显。(见图2)这也反映了为生存需要而创业仍然是当前中国女性创业的主导类型。

图2 男性与女性创业动机识别

(四)绝大多数女性选择在本地创办私营或个体企业

调查数据表明,有3/4多(占总体的75.2%)的女性创业者选择本地创业,而选择异地创业的不到1/4。在女性创建的企业中,组织形式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占41.1%、40.5%,两者合计达81.6%;外资企业份额极少,仅占总体的4.4%,不足5%。与男性相比,女性选择个体创业的比例要高得多。(见表2)

女性在本地创办私营或个体企业主要是因为女性普遍较保守,出于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便于照顾家庭、孩子等因素考虑而作出如此选择的。

表2 男女创业者创业企业的性质分布

(五)女性创业者在融资方面比较保守

调研数据表明,女性创业初期融资渠道主要是个人资金积累和合伙集资,分别占32.7%和37.0%;女性创业者初期投资规模不大,25.3%的初期创业资金规模在5-10万元左右;10-30万元之间的资金规模其次,占总体的21.2%;50-100万元只有11.2%;100万元以上更少只有7.6%;1万元以下的规模占3.8%。女性融资额主要集中在5-30万之间,占46.5%。而创业者筹集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男性达32.0%,女性只有18.8%,尤其是100万元以上的男性达15.6%,女性只有7.6%。(见图3)这些数据表明男性创业者筹集资金的数额普遍大于女性。这与女性思想比较保守,多数从事资金门槛不高的个人消费服务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有关;而男性创业者多从事资金门槛较高的工业和农业加工业等行业。

图3 男性与女性创业初期筹资金额比较

四、女性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设

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对创业行业的选择、盈利目标的确定和成长战略的设计等创业行为。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教授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女性创业活动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受过教育的女性创业活动更活跃。[10]Coleman(2000)认为拥有大学学历的女性寻求债务融资的可能性更大。[11]调研结果也证实,不同学历的创业者在创业动机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学历高的创业者更多的是机会型创业,趋向于对开创事业的追求,把创业当作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对待;学历低的创业者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导,更趋向于致富或生存需要。

另外,在对女性创业失败的原因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相对于创业项目选择错误(22.05%),或者产品技术落后(22.83%)等失败原因来说,选择经营管理不善原因的人数比例更大,占31.76%。这些数据说明在女性创业者看来,创业者自身的个人能力素质对创业成败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女性创业者的个人素质是影响其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

女性创业前的职业有助于创业者获得相关的行业经验和整体的商业经验。拥有相关的行业经验让创业者有机会掌握专门知识、建立联系、了解所选定行业存在的规则和商业行为模式;整体的商业经验则让创业者容易在市场营销、经营、金融等特定领域内获得专门的知识。对创业女性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现实女性创业者中具有企业从业经历的比例最高,占37.5%,原职业是公务员和军人的女性创业比例很低,分别只占4.3%和0.3%。(见表3)

创业前的职业经历有助于女性创业者积累创业必需的经验、技术、人脉、市场信息等,为创业奠定基础。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创业前的职业对女性创业行为有重要影响

表3 女性创业者创业前的职业分布

经验、渠道和技术等独特资源的掌握可以大大增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集聚创业资源从事创业活动的能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商业概念变成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并将它们推向市场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我们在对女性创业者关于“所选择的创业项目中具备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的调研中也发现,有43.5%的人认为是熟悉行业的管理运作模式,有32.8%的人认为是熟悉进货或销售渠道,有23.1%的人认为是掌握项目的关键技术,即经验、渠道和技术是女性赖以依存的三项核心优势。(见图4)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

H3.行业经验、渠道、技术等独特资源的掌握是女性创业成功的核心所在

图4 女性创业者对所选择的创业项目中所具备的最大优势的判断①

女性创业特征分析表明,女性创办的企业大多聚集在成长空间有限的个人服务行业,且大多偏好在本地创办私营或个体企业,“女性创业者的这些决定也许并不是一种选择的结果,而只是环境使然”。[9]7调研数据也表明市场机会和商机等环境因素是影响女性是否创办企业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对“您是在什么因素影响下考虑创办企业的?”的调研中发现,分别有32.3%和27.1%的女性创业者选择是“看到了创业机会和市场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为中国女性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女性投入到创业大军中来。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4:

H4.创业环境因素对女性创业有重要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选择典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检验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分析对象女性创业者的有效样本数为835,样本量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指标变量选取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卷调研以及理论分析的需要,选择了包括新创办企业的性质、所属行业、获取资源的方式、企业的规模等用于反映创业者创业行为的变量。同时选择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创业前的职业、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资源、创业环境等变量作为对受调查者的行为特征的考察指标。(见表4)

表4 女性创业影响因素的指标变量体系

2.相关性检验

首先,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上述各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5输出了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通常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即可认为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②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5 影响因素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然后,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作为初始自变量的创业者年龄、创业前的职业、学历、个人素质以及资源、环境六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初始自变量的创业者年龄、创业前的职业、学历、个人素质、资源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可概括为两个维度,不妨设为F1、F2,其中F1涵盖创业者职业、学历、年龄等指标信息,即综合反应了包括年龄段、创业前所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女性个人特征对女性创业行为的影响力;F2涵盖了创业环境、创业资源、创业个人素质等指标信息,即综合反应了包括创业环境、创业资源以及创业者个人素质等企业生存因素对女性创业的影响力。因此经过主成分分析,我们最终的两个自变量为F1和F2。各自变量在主成分上的得分系数矩阵如表6。

表6 各自变量在主成分上的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

3.回归分析模型

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通过建立女性创业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以检验研究假设,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女性创业行为的评价指标;Intercept表示模型截距;Fi表示解释变量;i表示相关解释变量Fi的回归系数;ε表示随即扰动项。

分别以新创企业的筹资方式Y1、注册资金Y2、企业性质Y3以及企业所属的行业Y4等为因变量,并以反映女性创业者个人特征的F1与反映创业资源、创业环境、创业者个人素质等企业生存因素的F2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和模型拟合,以检验前文中所提到的假设。③

在女性创业行为与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F 值分别为0.558、4.956、2.302、5.021,显著性相伴概率分别为 -0.001、0.010、0.003、0.010,表明回归方程 1 不显著,其余三模型的显著性较好;判定系数R2分别为 0.002、0.012、0.006、0.012,说明线性相关程度较密切,拟合程度较高;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都是极显著的,表明各个自变量(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创业资源、创业环境等)对因变量(新创企业的筹资方式、注册资金、企业性质以及企业所属的行业)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见表7)

表7 女性创业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数据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女性创业行为受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前的职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女性创业前的经验、技术、市场渠道的积累对其创业行为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对女性创业者的个人资本投资是促进女性创业的根本措施。

2.女性创办的企业多属传统的个人消费服务行业,且一般是规模较小的个体或私营企业,因而普遍面临创业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女性创业者创造性地使用外部资源是保障创业成功的重要措施。

3.女性创业与所在地区创业环境,如资本的可获得性、市场的开放性、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创业环境,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是扶持女性创业的主要措施。

(二)对策建议

1.女性创业者应加强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提升创业能力

人力资本涵盖了创业者全方位的个性化特点、技能和经验。对女性创业者来说,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有:(1)通过学校系统学习。目前中国已有许多大学专门针对创业开设课程和项目,创业者可从学校的求学过程中学习起草商业计划、获得经商技巧和手段。(2)从工作中积累经验。《转手给沃伦·巴菲特前我领略到的真谛》一书的作者巴奈特·海兹伯格曾给他的学生或年轻创业者这样的建议,“别人赚的五分钱或一毛钱都值得你去学习”,“无论在多大的企业中你都能学习到行业经验、得到管理机会并经历创业过程等”。[9]23创业前的工作经历有助于创业者积累起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整体的商业经验。(3)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商业性社交网络等获得行业信息、市场渠道、社会关系资源等。加强与这些商业网络成员和职业人士的联系,可以快速扩展创业者的知识和社会关系资本。

2.女性创业者应创造性地使用外部资源以解决创业资源不足问题

相对男性创业者来说,在创业资源的拥有方面,女性创业者一般处于劣势。因此女性创业者掌握创造性地使用外部资源的技巧尤为重要。创造性地使用外部资源的技巧之一是强调控制资源而不是占有资源。例如,对于企业所需的昂贵的机器设备选择租赁而不是购买,因为选择购买这些设备不仅要花费大笔现金,而且对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设定了一个特定方向,增加企业的退出成本;对于企业的员工,尽量聘用临时工或短期合同工而少雇佣全职人员、或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雇佣家人、或用股权计酬方式支付工资等,以减少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而对于广告公司、物流公司等服务提供商,可要求他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服务,并许诺以后会以全价与之进行长期合作来作为回报。创造性地使用外部资源的技巧之二是善于使用“他人的钱”,这里的“他人”可以是顾客、卖主、雇员等。例如对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进行随时监控,通过早收款与迟付款来使资金需求最小化;创建一套及时运输、减少存货的体系,并与供应商谈成最有利的可行性条款以减少存货占用的投资等等。

3.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和搭建女性创业扶持平台等措施改善女性创业环境

创业理论研究表明,创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而创业机会来源于良好的创业环境。为此,政府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女性创业的现实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加强对女性创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并积极搭建扶持女性创业的平台,如:服务平台,为女性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培训平台,对女性进行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信息平台,向创业女性提供区域产业发展信息等;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女性创业定制专门的金融产品,以适应女性创业起点低、起步迟、经营分散、形式灵活的特点,同时建立金融风险管控机制,出台控制女性创业风险的制度和措施等。

注释:

①问卷答案中有多选的,致使百分比加总后超过100%。

②王宝进:《多变量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其中企业员工规模变量由于与注册资金变量接近,所以不作回归变量。

[1]高建,程源,李习保,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71.

[3]Schrieier J.The Female Entrepreneur:A Pilot Study[M].Milwaukee:Centre for Venture Management,1975:34.

[4]Schwartz E B.Entrepreneurship:A New Female Frontier[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1976,5(1):47-76.

[5]Gundry L K,Ben-Yoseph M.Women Entrepreneurship in Romania,Poland,and the U.S:Cultural and Family Influences on Strategy and Growth[J].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8,7(3):273-286.

[6]Haynes P J,Helms M M .When Bank Loans Launch New Ventures:A Profile of the Growing Female Entrepreneur Segment[J].Bank Marketing,2000,32(5):28-34.

[7]Carter N M,Williams M,Reynolds P D.Discontinuance Among New Firms in Retail: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Resources,Strategy and Gende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2):125-145.

[8]Anna A L,Chandler G N,Jansen E,Mero N P.Women Business Owners in Traditional and Non Traditional Industr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3):279-303.

[9]坎迪达·布拉什,南希·卡特,帕特里夏·格林,等.女性创业[M].张莉,徐汉群,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0]高建,邱琼.中国创业活动评述——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J].中国人才,2003(8):4-6.

[11]Coleman S.Access to Capital and Terms of Credit:A Comparison of Men and Women Owned Small Business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0(3):37-52.

猜你喜欢

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从军转干部到创业者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从教师到创业者
最值得关注的80位斯坦福华人创业者
从职场高管到创业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