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2012-01-23王佳
王佳
浅谈影响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王佳
目的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1]。为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确保护生实习质量,笔者总结了近三年来对护理带教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护理带教;质量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护理实习生方面
1.1.1 职业素质欠佳,心理应对能力缺乏 目前,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其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但独立性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做事缺乏主动。实习中,要面对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患者,难以适应临床运转节奏,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从而产生各种心理感受和行为意识上的矛盾,表现为既激动兴奋又紧张不安,且有极高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热情,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极易失误受挫。
1.1.2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少言寡语情况,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情况、家庭条件、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患者,不会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从而造成与患者沟通难。
1.1.3 重技能操作、轻生活护理 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机械性的打针、发药,而要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熟练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治工作,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部分学生躲避或羞于为患者做入院宣教、铺床、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工作,认为低人一等。
1.1.4 因求职提前终止实习 为增加就业机会,部分护生选择提前就业,在实习中后期频频请假甚至终止实习,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等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带教时间和精力不足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带教老师必须在准确无误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同时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都不够,担心护生出差错,只让护生跑腿打杂。
1.2.2 授课能力差,临床护理教学方式陈旧 临床带教中往往选择年龄大、护龄长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存在学历低,知识老化等缺陷,带教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操作技能,疏于强化理论知识与整体护理模式教育,使学生只会机械操作,理论知识相对较差,不能满足护生的学习需要。
1.2.3 带教老师态度不端正 部分老师只注重实践操作,缺乏对护生护理关怀与健康教育技能的指导。
1.3 患者方面 护生初进临床,对环境、操作均不熟悉,表现出不自信的表情和行为,加之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使患者不愿接受护生的护理,特别是静脉输液等技术性较强的操作,有的患者甚至直接拒绝护生,给护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容易挫伤护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
2 对策
2.1 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护生的素质与带教老师的素质息息相关。重视临床带教护士的培养,医院应采取理论考试、技术比武等形式,激励其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准,在思想、态度、言行、仪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带教水平。
2.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带好护生的关键。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优良的言行去带动和影响学生,强化护生对专业性质的认识,从平凡的工作中去体会护理工作的内涵。
2.3 改进教学方式
2.3.1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老师对患者说的每一句话,抚摸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着老师的素质。要使护理实习生感受到带教老师热爱护理专业,有深厚的临床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以起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1]钮美娥,薛小玲.临床护理教学中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现代护理,2004,10(1):44-46.
[2]何红英,杨超前.影响护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对策.护理研究,2002,16(4):237-238.
[3]肖尔蝉,李艳,谭静,等.临床教学中护理实习生的带教问题及对策.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6):659-660.
473009 南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2.3.2 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护理工作中督促护生多提问、多发言,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教师应因材施教,放手不放眼,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2.4 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带教中及时发现护生的沟通缺陷,给予指正,鼓励护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把书本中学到的语言沟通技巧及抢救配合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2.5 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 大多数护生认为,实习生实习期间的法律问题是带教护理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其实不然,如果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护生因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伤害,护生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未经带教老师批准,擅自独立操作给患者造成伤害,同样要负法律责任。因此临床工作中,带教老师在指导护理实习生操作时,应说明该操作可能出现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或减少纠纷发生。
实习阶段是从一名护理实习生到护士的转轨阶段,由于生源问题、市场竞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3]。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注重业务教育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护理实习生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护生的护理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