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早期大鼠心脏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2012-01-23何小龙谭嘉韬
王 强 高 兵 张 兵 何小龙 谭嘉韬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严重烧伤早期,由于体液渗出等因素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肌即可发生缺血缺氧损害导致心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烧伤后血流动力学紊乱,加重烧伤休克,乃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本研究旨在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早期保护心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 SD大鼠 80只,体质量(250±20)g,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试药及仪器 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1104.1,规格10 mL/支,成分为红参和附片。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型号RM6240B,四川成都仪器厂生产。
1.3 模型制备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假伤组(n=8)、模型组(n=32)、参附组(n=32)。模型组、参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背部剃毛,浸于95℃水浴中18 s,形成30%TBSAⅢ°烧伤(经切片证实)。假伤组仅行麻醉、剃毛,不烧伤。各组动物分笼饲养,自由进食、水,以确保液体抗休克的一致性[2]。
1.4 给药方法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乳酸林格氏液抗休克补液,于伤后即刻和伤后8 h,各注入24 h总量的一半。参附组大鼠在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 mL/kg)。
1.5 标本采集与检测
1.5.1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各组于伤后6 h行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定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模型组、参附组分别在烧伤后12、24、48 h 3个时相点(每点取8只)腹腔麻醉后,下腔静脉抽血2 mL,分离血清测AST、LDH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1.5.2 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测定 导管插入颈动脉,打开三通开关联通导管与换能器可见动脉波形,待稳定5 min后记录。随后小心推进导管,同时观察屏幕波形变化至左心室波形出现即可,固定导管,记录波形。随后由RM6240B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软件,分析得出各组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心室 LVSP(左室最大收缩压)、LVEDP(左室舒张末压)、±dp/dtmax(左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
1.5.3 心肌酶谱的测定 取各组大鼠血液后置促凝管内保存,待凝固后,8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AST和LDH采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Student-Newman检验,数据以(±s)表示。 P<0.05和 0.01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
2 结 果
2.1 各组烧伤后6h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的影响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伤后 6 h 模型组大鼠 SAP、DBP、LVSP、±LVdp/dtmax均明显降低(P<0.01),LVEDP 显著升高(P<0.01);而参附组大鼠 SAP、DBP、LVSP、±LVdp/dtmax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SAP、DBP 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
表1 各组烧伤后6 h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各组烧伤后6 h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 n SAP(kPa) DBP(kPa) LVSP(kPa)LVEDP(kPa)+LVdp/dtmax-LVdp/dtmax对照组 8假伤组 8模型组 8 19.6±3.2 15.8±2.9 19.8±2.8 18.8±2.9 16.0±3.1 19.2±3.1 12.6±1.1* 9.1±0.9* 11.6±1.7*0.9±0.2 1.0±0.1 4.1±0.8*1.0±0.1 1.0±0.2 0.9±0.1 0.5±0.2* 0.4±0.2参附组 815.8±1.3*△△ 12.5±0.8*△△ 17.3±2.0△△1.3±0.1△△0.9±0.3△△ 0.9±0.2△△
2.2 各组烧伤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的影响 见表2。大鼠严重烧伤后AST和LDH迅速升高。模型组及参附组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烧伤后12 h血清LDH达最高,24 h时血清AST达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参附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或 0.01)。
表2 各组烧伤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比较(U/Ls)
表2 各组烧伤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比较(U/Ls)
组 别 n AST LDH对照组 8 109.8±18.4 201.2±35.3假伤组 8模型组 12 h 8 758.3±82.1* 4002.5±313.4*24 h 8 812.4±89.5* 2756.3±258.2*48 h 8 623.9±58.1* 1812.7±169.9*参附组 12 h 8 178.3±18.9*△△ 3417.2±287.1*△24 h 8 296.1±30.3*△△ 1012.1±113.1*△△48 h 8 252.5±28.1*△△ 535.6±78.1*△△
3 讨 论
机体严重烧伤后,创周及正常组织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各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脏在烧伤早期也出现明显的血流灌注不足。由于营养血供不足引起能量底物和氧供给减少,心肌有氧代谢受阻、乏氧代谢增强,从而导致心肌受损。由于心脏的特殊性,其损害不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还可诱发和加重休克,进一步加重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害[3-4]。因此,烧伤后给予有效的心肌保护,对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受损,维护心功能,进而降低其他器官组织受损程度和减少烧伤后内脏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附注射液是由古方“参附汤”衍变而来,方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真阳,两药相配,大温大补,最能振奋元阳,益气固脱[5]。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具有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通过抑制Na+-K+-ATP酶,促进Ca2+内流,提高心肌组织cAMP/cGMP比值而产生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血流和心输出量;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缺氧耐受能力,有与强心苷相似的强心作用,同时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提高机体适应性,达到升压、稳压作用[6]。乌头碱有β受体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水平,同时抑制心肌胞膜ATP酶的活化进而扩张周围血管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激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保护心肌细胞,同时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7]。两药同用,具有强心、升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减低外周阻力,增加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状态,同时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作用。综上所述,参附液具有强心、升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循环及功能;增强血清SOD活性,并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同时可使溶酶体膜趋于稳定,溶酶释放减少,使细胞损伤减轻[8]。
本研究显示,烧伤后 6 h,包括 SAP、DBP、LVSP、±LVdp/dtmax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而LVEDP明显升高,提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明显的损害。而应用参附注射液后,SAP、DBP、LVSP、±LVdp/dtmax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而LVED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提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善。同时,烧伤后大鼠血清中AST、LDH在24 h内逐渐达到高峰,说明心肌细胞受到损害,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而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后,血清AST、LDH明显降低,提示参附可以减轻心肌细胞受损。笔者认为,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组织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能明显改善烧伤后心肌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指标,并减轻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害。
[1]Huangyue-sheng.“shock heart” in postburn and early injury[J].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2002,4(2):120-121.
[2]雷泽源,黄跃生.Ang(1-7)和依那普利拉对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7):1242-1245.
[3]Huangyue-sheng.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ardiomyocytes after severe burn and devole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ure[J].Chin J Burns,2006,22(3):161-163.
[4]Bluhmki E,Chamorro A,Davalos A,et al.Stroke treatment with alteplase given 3.0-4.5 h after onset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ESASSⅢ):additional outcomes and subgroup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Neurol,2009,8(12):1095-1102.
[5]江光明.参附、参麦注射液研究述评[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5,1(2):36-39.
[6]杨芳炬.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和动物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59-261.
[7]张武新,潘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84-1185.
[8]薛建军,张凌云.参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3(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