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误诊分析
2012-01-23程远景
程远景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000
18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误诊分析
程远景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菏泽 274000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常见的原因,以及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被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的原因及治疗过程。 结果18例患儿入院初步诊断均为机械性肠梗阻,经系统诊断判断为误诊,更正最终诊断为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后经系统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多为继发性疾病,临床诊断过程中,与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相似,且单纯X线检查常为错误诊断提供依据,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经过系统的诊断后,方可做出最终诊断。
急性假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小儿;误诊
急性假性肠梗阻是指临床表现中常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经过系统诊断发现并非机械性肠梗阻病变的一种综合征[1]。这类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容易误诊误治,尤其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在这类患者中更为罕见,给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诊断提出巨大挑战。近年报道中发现,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误诊误治有增多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如何在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本院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例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常见的原因,以及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被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7例;最小患儿6个月,最大11岁;其中0~1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共有7例;1~3岁4例;3~5岁3例;5~11岁4例。入院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6例,急性胃肠道感染6例,剩余1例未见明显并发症。
1.2 治疗过程
明确诊断后,所有患儿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治疗过程包括:(1)本次研究中患儿发病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6例;急性胃肠道感染6例。因此首先针对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诱因作出针对性的治疗,如抗感染等。(2)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3)使用开塞露灌肠通便,感觉无效者可以配合25%硫酸镁、石蜡油、0.9%氯化钠溶液等,根据比例1∶2∶3配制成灌肠液大约50~100 mL保留灌肠处理。(4)红霉素静脉滴注 3 mg/(kg·8 h),改善和恢复肠动力。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大约72 h,对患儿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并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另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入院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入院时的症状、X线平片检查等统计分析,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常见的原因,以及与机械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中,均发现有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活跃,均未见肠型蠕动,腹部触诊均未触及明显的包块,腹肌正常,腹部均有轻微的压痛,所有患儿均发现排便或排气障碍,另有7例临床有发热症状,8例有腹痛、腹胀,且伴有恶心、呕吐。入院时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提示有肠管积气及扩张,小肠部分发现小液气平面,但远端肠管未发现无气体现象。入院后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样病变。部分患儿另行CT检查,同样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样病变。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17例,大便常规有脓球菌少量~(++)6例。其余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及血生化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2.2 诊断结果
所有患儿入院诊断时,初诊均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入院后,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部分患儿行腹部CT扫描检查后发现,均未见机械性肠梗阻样病变。复诊时,参照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2],均更正复诊为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1)临床症状有肠梗阻表现及X线结果支持以上判断;(2)胃肠道动力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排气或排便;(3)其他检查结果无明显的机械性肠梗阻样病变支持以上的判断。另外,三项条件中(1)、(3)为必须的条件,(2)在某些不典型患者中可能未被发现。因此,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可以进行开腹探查明确最终诊断,在手术过程中对肠壁做全层活检,以此来确定病变原因是否源于肌层或神经组织。
2.3 治疗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72 h后,所有患儿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排便或排气均恢复正常。治疗后X线平片表现结果显示,肠梗阻征象消失。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发现:(1)18例患儿中17例有明显的诱因,多表现为急性感染;(2)18例患儿中,发病时临床均表现有腹胀、腹痛、排气或排便障碍等肠梗阻症状;(3)18例患儿中,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均有肠梗阻征象;(4)18例患儿中,另行的其他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支持肠梗阻诊断的征象。
3 讨论
急性假性肠梗阻这类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在这类患者中更为罕见,给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诊断提出巨大挑战。近年报道中发现,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误诊误治有增多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AIPO)发作时常表现为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非梗阻性肠腔。由于胃肠动力紊乱,因此又表现出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本病最早是由Nash于1960年首先报道的[3],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病因一般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平滑肌或神经病变从而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继发性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各类的感染、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等[4]。其中,又以继发性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本次研究中的18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有明确诱因的患儿有17例,由于选取资料较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0~1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可能是由于婴幼儿神经发育不够完善,传递功能不稳定,从而导致了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失控所致[5]。
本次研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发现: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或排便障碍等肠梗阻症状,但腹痛表现无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表现明显,本次研究中患儿腹部仅表现为轻微的压痛。在发病原因的表现上,多有明显的诱因,以各类的急性感染最为多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发生感染的患儿胃肠动力失调,由于感染导致肠道分泌液增多,加重肠梗阻症状。在检查结果的表现上,多数患儿的X线表现有肠梗阻征象,但肠道钡餐和CT结果显示,无肠梗阻征象,这可能时本病误诊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此类症状患儿的肠道钡餐和CT检查结果,对于最终的诊断起到的作用尤为明显[6]。
[1]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870-1872.
[2]盂丽萍,蒋玉茹,霍开明.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17.
[3]Ones RS.Intestinal Obstruction.In:Saibston DS.Textbook of Surgery[M].15th edition.Asia:Harcoua,1999:915-922.
[4]丁连安,陈双喜.几种少见特殊类型肠梗阴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5,9(9):45-47.
[5] 刘文钦,王明明,党政华,等.假性病不假[J].医学综述,1997,3(4):208.
[6] 王茂贵.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6):395-396.
R574.2
B
1674-4721(2012)07(b)-0168-02
2012-04-19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