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2-01-23胡莉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1期
关键词:监护室监护抗菌

胡莉莉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创立对于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病情较严重,一般情况下抵抗力较差,大多数患者具有潜在性内科疾病或有较长时间的使用抗菌药物病史,使得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要比普通患者高很多[1]。因此,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院内医院感染十分必要[2]。我院对2011年1月~12月重症监护室16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计160例,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为10~96岁,60岁及以上患者共计有72例。

1.2 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患者诊断结果、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侵入性检查、操作的情况。由医院专职的感染管理人员协助院感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工作,依据相应法规制定调查登记表格,再将查阅的病例和了解到的各种资料、结果认真填写在登记表。然后将调查收集的资料、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核实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最后得到调查结论。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执行[3]。

2 结果

2.1 感染率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中,16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共有42例,感染率达到26.25%,主要的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与真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程度较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患者。病原菌种类分布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所占比例较高。

2.2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经统计分析表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有创性治疗和检查,导致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被破坏,使病菌获得侵入人体的机会。在操作中,医疗器材消毒灭菌不合格也容易导致感染,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基本上都使用了抗菌药物,且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较长。另外,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居多,常伴有内科基础病,同时有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成为医院感染高发人群。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对重症监护室内工作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树立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指派院内感染监测员,进行监督,预防应放在首要位置[4]。针对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维护患者的健康。

3.2 严格环境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应保持安静,采光充足,病床与病床之间最好用屏障分隔,有条件者应该安装空气层流设备,以杜绝空气污染。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污染是导致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应定期用使消毒液擦拭医疗器械和设备。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d。定期对医疗操作台面、室内空气进行采样监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情况。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终末消毒,严重限制进入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类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内必须更换重症监护室内专用拖鞋、衣帽、口罩。在进行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并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接触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前后都必须严格洗手。正确及时处理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类污物,减少存放。监护区域内的污物桶必须加盖,增加倾倒次数[5]。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后要彻底的进行终末消毒,所有物品使用消毒剂擦拭后与床单位一起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明确感染患者的废弃物不能随便丢弃,要求使用专用的、密闭的袋子盛放送焚烧炉焚烧。

3.3 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 细菌耐受肥皂使其定植在医护人员手上,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通过更新洗手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有效预防细菌传播。尤其是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在诊疗行为的前后,应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严格洗手。

3.4 加强呼吸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 人工气道吸痰时应使用无菌手套及一次性吸痰管。呼吸机管路每两天要求更换1次,及时去除冷凝水,防止其倒吸入患者呼吸道。呼吸机相关器械要求采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并定期进行细菌监测。加强管道护理,在侵入性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6]。呼吸道的器材应要求专人专用,保持无菌,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导致细菌的传播。

3.5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吸痰操作时要求一插到底,避免将气管外部痰液带入气管内,吸痰时应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拔,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气管插管患者拔出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内和咽部分泌物,避免分泌物进入气管内。气道要求充分湿化,利用翻身、叩背、体位引流、震颤等各种的胸肺物理治疗技术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3.6 加强口腔护理 护士应每天对患者行2~3次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细菌数,预防细菌向下移行发生感染。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做口腔护理时,要求气囊不放气。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对其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口腔局部用药,预防感染发生。

3.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特别强调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7]。避免因医务人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而导致的危害。定期对病室环境和感染病例进行细菌监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院内感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3.8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经常对治疗持一种悲观态度,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在心理上安慰患者,使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小结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终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徐亚鹏,牛会.ICU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05):91-92.

[2]柴娜.ICU院内感染初步原因及预防.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238-239.

[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4]王婷.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47-49.

[5]廖微.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11.

[6]葛淑华,梁伟,孙静.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B):37-38.

[7]涂丽琴,刘玉兰,彭先芬,等.ICU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37-338.

猜你喜欢

监护室监护抗菌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